泡沫浮选法
捕收剂
• 与铜、铅、锌、铁等硫化矿物伴生的金,在浮选时常用有 机硫代化合物作浦收剂.例如,烷基(乙、丙、丁、戊基 等)二硫代碳酸钠(钾),又称黄原酸盐,俗称黄药。如 NaS2C· OCH2· CH3,在含金多金属矿石的浮选时,多采用 乙基黄药和丁基黄药。烷基二硫代磷酸或其盐类,如 (RO)2PSSH,式中R为烷基,俗称黑药.烷基二硫代氨基 甲酸盐和黄原酸盐的酯类衍生物等也是硫化矿物常用的捕 收剂。也是浮选含金多金属硫化矿的常用描收剂,常与黄 药类同时使用.非极性型极性捕收剂的分子不解离,如含 硫酯类,非极性捕收剂为烃油(中性油),如煤油、柴油 等。
14.3 泡沫分离的操作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14.3.1 泡沫分离的操作方式 泡沫分离的操作是由 两个基本过程组成: 1 待分离的溶质被吸 附到气-液界面上; 2 对被泡沫吸附的物 质进行收集并用化学、 热或机械的方法破坏 泡沫,将溶质提取出 来。因此它的主要设 备为泡沫塔和破沫器。
泡沫分离装置
泡沫浮选流程
气泡的矿化
气泡 起泡剂
捕收剂
调整剂
• 用于调整其它药剂与矿物表面的作用,调整矿浆的性质,提 高浮选的选择性。调整剂是控制矿物与捕收剂作用的一种 辅助药剂,调整剂按作用可分为pH矿浆调整剂、活化剂、 抑制剂、絮凝剂与分散剂五类。 • (1) pH值调整剂。用它来调节矿浆的酸碱度,用以控制矿 物表面特性、矿浆化学组成以及其他各种药剂的作用条件, 从而改善浮选效果。在氰化过程中也同样要调节矿浆pH 值的。常用的有石灰、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硫酸等。在选 金时,最常用的调节剂是石灰和硫酸。(2)活化剂。能增 强矿物同捕收剂的作用能力,使难浮矿物受到活化而浮起。 使用硫化钠活化含金的铅铜氧化矿,然后用黄药等捕收剂 浮选。(3)抑制剂.提高矿物的亲水性和阻止矿物同捕收 剂作用
泡沫分离装置:
三种泡沫分离装置
复合塔
浓缩塔
提取塔
应用简介
• 1.在湿法冶金中的矿石浮选的应用 • 早在1915年泡沫分离技术就开始应用于矿石浮选。 • 近期,N.SHEH的研究工作,这种方法在工业中应用较 广,是比较成熟的分离技术。 • 泡沫分离技术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捕获剂使矿物获 得疏水性,再加入适量起泡剂,采用空气鼓泡, 利用矿石粒子和脉石粒子性质上的差异,使脉石 下沉,矿石随气泡浮出而得已分离。其最终产物 是固体粒子。
• 分离富集蛋白质体系 • 糖-蛋白质混合体系糖通常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在糖 的提取过程中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也往往随之被提取出来。 因此,去除提取混合物中的蛋白质成为一些糖类提纯的关 键步骤。蛋白质和糖类表面活性具有较大差异,可以利用 泡沫分离技术来实现蛋白质和糖的分离. • 有人利用环流泡沫分离技术对牛血清白蛋白(BSA)、葡萄 糖、蔗糖和葡聚糖的混合体系进行分离,实验表明在接近 BSA等电点处(pH4.0)蛋白质与糖,特别是与多糖混合体系 的泡沫分离效果很好,可实现蛋白回收率92%。 • 与溶剂萃取方法相比,该法操作简单,处理量大,不需外加任 何有机溶剂。因而从植物和微生物中提取糖时,采用泡沫 分离技术可以满足初步去除蛋白质的需要,大大降低后续 纯化工作的负荷。
分离体系简介
• 无泡沫分离: • 鼓泡但不定形成泡沫层。 • 鼓泡分离:底部通气鼓泡,表面活性物质 被气泡富集并上升至塔顶,使液相主体被 净化。 • 溶媒浮选:溶液顶部置有一种与其互不相 溶的溶剂,萃取或富集由塔底鼓出的气泡 所吸附的表面活性物质。 • 泡沫分离: • 按分离对象分:溶液 泡沫分馏
• 泡沫浮选 含有固体粒子的悬浮液、 胶体溶液。 • 泡沫分馏:针对已溶解得物质,可以有表 面活性的物质。这包含两个方面,第一, 被分离物本身就可以在气—液表面富集; 第二,被分离物可以和某物质,结合物可 以在气—液表面富集。 • 由于本法很设计、原理、效果可以和精馏 相类比,故又叫泡沫分馏。 • 泡沫浮选:分离不溶解的物质,按粒子性 质不同(分子还是胶体、是大颗粒还是小 颗粒、不同等),分离方法不同分以下几
泡沫
• 泡沫的形成和组成部分 : 泡沫是由被极薄的液膜 所隔开的许多气泡所组成的,当气体在含活性剂 的水溶液中发泡时,首先在液体内部形成被包裹 的气泡。在此瞬时,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分子立即 在气泡表面排成单分子膜,亲油基指向气泡内部, 亲水基指向溶液,该气泡会借浮力上升冲击溶液 表面的单分子膜。在某种情况下,气泡也可从表 面跳出。此时,在该气泡表面的水膜外层上,形 成与上述单分子膜的分子排列完全相反的单分子 膜,从而构成了较为稳定的双分子层气泡体,在 气相空间形成接近于球体的单个气泡。许多气泡 聚集成大小不同的球状气泡集合体,更多的集合 体集聚在一起形成泡沫。
Gibbs(吉布斯)等温吸附方程
Γ为吸附溶质的表面过剩量,即单位面积上吸附溶质 的摩尔数与主体溶液浓度之差,对于稀溶液即为溶质 的表面浓度,可通过 σ (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浓度c(溶 质在主体溶液中的平衡浓度)来求得;Γ/c为吸附分配 因子。
捕收剂
• 捕收剂能选择性地作用于矿物表面,提高矿物的疏水性 ,使 矿粒能更牢固地附着于气泡而上浮。捕收剂按其在水中解 离程度分为两大类:非极性捕收剂和极性捕收剂。非极性 捕收剂主要是非极性烃类和不溶性的酯类,前者是非极性 物。 • 自然界中除煤、石墨、硫磺、滑石和辉钼矿等矿物颗粒表 面疏水、具有天然的可浮性外,大多数矿物均是亲水的, 金矿物也是如此。加一种药剂能改变矿物颗粒的亲水性而 产生疏水性使之可浮。极性捕收剂由能与矿物颗粒表面发 生作用的极性基团和起疏水作用的非极性基团两部分组成。 当这类捕收剂吸附于矿粒表面时,其分子或离子呈定向排 列,极性基团朝向矿物颗粒表面,非极性基团朝外形成疏 水膜,从而使矿位具有可浮性。
• 世界范围内几乎有20亿吨矿石是经过浮选 处理的, 泡沫浮选显然是分离科学中重要的 一个方法。 • 六十年代:工厂污水表面活性剂(直链烷 基磺酸盐、苯磺酸盐) • 七十年代初:有机废水(染料) • 七七年:DNA 、蛋白质、液态卵磷酯等生 物活性物质(阴离子) • 八、九十年代:酶、白蛋白、血红蛋白、 激素等。
2.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 分离细胞 • 泡沫分离法可以从待分离基质中分离出全 细胞。比如,用月桂酸、硬脂酰胺或辛胺 之间的表面活性剂,对初始细胞浓度为 7.2×108 cfu/cm3的大肠杆菌进行细胞分离, 结果1 min内能除去90%的细胞,用10 min的 时间能去除99%的细胞。 • 此外,泡沫分离还可用于酵母细胞、小球藻、 衣藻等的分离。
• • • • •
类: 矿物浮选:矿石和脉石离子的分离 粗粒浮选:粒子直径大致1~10mm 微粒浮选:粒子直径为1μm ~1mm 粒子浮选和分子浮选:分离非表面活性粒 子或分子,加入浮选捕集剂与被分离组分 形成难溶或不溶物,后以浮渣形式脱除 • 沉淀浮选:改变溶液的pH值或加入某种絮 凝剂等方法,使需脱除的粒子形成沉淀, 再利用浮选法将沉淀脱除
形成泡沫的气泡集合体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泡,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气泡,二是泡与泡之间以少量液体构成 的隔膜(液膜)是泡沫的骨架。 泡沫的稳定及层内排液 泡沫不是很稳定的体系,气 泡与气泡之间仅以薄膜隔开,此隔膜也会因彼此压力 不均或间隙液的流失等原因而发生破裂,导致气泡间
的合并现象,或由于小气泡的压力比大气泡高,因此气 体可以从小气泡通过液膜向大气泡扩散,导致大气泡变 大,小气泡变小,以至消失。 泡沫的稳定性一般与溶质的化学性质和浓度,系统温度 和泡沫单体大小、压力、溶液pH值有关。表面活性剂 的浓度愈是接近临界浓度,气泡愈小,气泡的寿命愈长。
若是三个以上,如四个气泡聚集在一起时,见图,最 初可能形成十字形或其他结构,但它是不稳定的,在 相邻气泡间的微小压力差作用下,膜会滑动,直至转 变成上述的三泡结构的稳定形式。这也是泡沫层内排 液的主要原因。
起泡剂
• 起泡剂多数是极性表面活性剂,可以在气—液界面 吸附浓缩 ,降低气 - 液表面能,使气泡体系能量降 低,促使空气分散,生成直径较小的气泡,并能 在相界面上进行定向排列,使其极性端指向水, 非极性端指向空气,由于极性端和水分子发生作 用,在气泡表面形成一层水化层,阻碍了气泡的 兼并,同时还可以增加气泡抗变形及破裂的能力, 使充入水中的空气易于弥散成气泡和稳定气泡。 起泡剂和捕收剂联合在一起吸附于矿物颗粒表面, 使矿粒上浮。常用的起泡剂有:松树油,俗称二 号油、酚酸混合脂肪醇,异构己醇以及各种酯类 等。
典型的三个气泡集合体的结构见图,泡与泡之间壁为平 面,三个泡的共同交界处形成有一定曲率半径的小三角 形柱体,由于这个曲率半径,使液膜中位于平面内的液 体所受的压力要比位于三角柱体壁内的液体所受压力高 很多,这一压力梯度会导致液膜中液体由膜向小三角柱 体流动,从而使平壁逐渐变薄,最后在阻力的平衡下, 膜达到一定的厚度。当膜间夹角为120°时,压力差最 小,泡沫稳定。
调整剂
• 抑制闪锌矿,用水玻璃抑制硅酸盐脉石矿物等、 利用淀粉、拷胶(单宁)等有机物作抑制剂达到 多金属分离浮选的目的。(4)絮凝剂。使矿物细颗 粒聚集成大颗粒,以加快其在水中的沉降速度; 利用选择性絮凝进行絮凝一脱泥及絮凝一浮选。 常用的絮凝剂有聚丙烯酰胺和淀粉等。(5)分散剂。 阻止细矿粒聚集,处于单体状态,其作用与絮凝 剂恰恰相反,常用的有水玻璃、磷酸盐等。浮选 剂的种类和用量随矿石性质和浮选条件及流程特 点而各异,可用试验单位提供药方(或称药剂制 度),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也可根据上述各种条件 的变化而加以改变。
• 吸附胶体浮选:是以胶体粒子作为捕集剂, 选择性吸附所需的溶质,再用浮选法除去。 • 总体思路两个: • 1----泡沫除杂(反浮选)杂质在表面层富集, 除去泡沫的同时除去杂质。 • 2----泡沫提取(正浮选)目的提取物在泡沫 中富集,收集泡沫的同时得到 预提取物。
机理
• 本大法核心:粒子(离子、分子、分子团 等)在气—液表层富集现象。 • 一个前提:待分离物质本身具有表面活性。 • 方法实质简述:用泡沫分离。
• 图a表示可以被水完全润湿的固体,水滴可沿整个 表面展开,θ值近于零。 • 图b表示,当θ< 90°时,可被水润湿,属亲水性 固体。 • 图c、d,当θ≥ 90°时,此固体表面不易被水润 湿,属于疏水性固体。 • 图e所示当θ=180°,说明此固体表面不被水润湿, 是绝对疏水的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