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肥厚型心肌病查房

肥厚型心肌病查房

精品PPT
二维超声心动图上最常见的三种 左室非对称肥厚类型
1
2
3
精品PPT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样,绝大多数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在 常规体检或因为家属成员发病要求体检时才发现 年龄:30-40岁 性别:男性较女性发病率略高 心肌肥厚程度与临床症状平行,但并非完全如此。 不能将引起症状的原因只局限于肥厚心肌一个因:病人应强调避免劳累,同时应避免病 毒感染、乙醇中毒及其他毒素对心肌的损害。
2.坚持药物治疗,注意洋地黄类药物的毒性反应, 并定期复查,症状加重时立即就医。
3.注意防寒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4.鼓励病人与家人一起居住,不宜独居。
精品PPT
健康教育
5、须避免剧烈运动、持重或屏气、情绪激动、 突然用力等,以免心肌收缩力增加,加重流 出道梗阻,从而减少猝死发生。
肥厚型心肌病的护理查房
心内二科 张惠娟 刘梦洁
精品PPT
概述 :肥厚型心肌病为原因不明的非 对称性心室肥厚性心肌病
精品PPT
基本特征:心肌非对称行肥厚,心室腔变小 基本病理:左室血流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 下降。 分类:根据左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可分为梗阻性 肥厚型心肌病、非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 起病缓慢,青年猝死的常见原因。
6、嘱病人下蹲或起立时不易过快,以免引起晕 厥发作。
7、有晕厥病史者,应避免独自外出
精品PPT
精品PPT
精品PPT
症状
气短:最常见的症状,由舒张功能不全所致 心绞痛:3/4的病人 乏力:机体供血不足 晕厥及晕厥前驱症状,由于瓣下狭窄及回心血量减少 使心输出量不足所致,心律失常及用力等因素可加重 之。儿童与青少年发生晕厥与晕厥前驱症状多预示猝 死危险增加 其它:心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充血性心衰,眩 晕
精品PPT
病史导入
患者,男,45岁,系“反复胸闷气喘五年,再发气喘三天。”入院。查体: T:36.2℃ P:53次/分 R:19次/分 BP:120/70mmHg,神志清楚,呼吸音 粗,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缓 V4-V6ST段压低血常规(5分类): 白细胞 7.04*10^9/L,红细胞 5.22*10^12/L,血红蛋白 159g/L,血小板 19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64.10%甘油三酯 2.16mmol/L,总胆固醇 5.28mmol/L。治疗给予,抗血小板,利尿改善心功能,B受体阻滞剂应用 控制心室率减轻心脏收缩力,及对症支持治疗。低盐低脂饮食,完善各项 检查。拟诊:肥厚型心肌病(梗阻型)
化学消融术后 心功能II-III级
精品PPT
护理诊断/问题
1.活动无耐力 与心肌病变使心脏收缩力减退, 心搏出量减少有 关。 2.恐惧 与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有猝死的危险有关。 3.潜在并发症 (1)栓塞 与心腔内附壁血栓脱落有关。 (2)心绞痛 与肥厚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有关。 (3)心律失常 (4)猝死 4.有受伤的危险 与乏力、晕厥有关
精品PPT
护理措施
预防呼吸道感染 注意通风,温湿度适宜,保持病室环境 安静、空气新鲜,预防吸道感染。
精品PPT
护理措施
保持大便通畅 便秘时用力排便可增加心脏负担, 可能引起病情的迅速恶化甚至诱发 猝死。因此,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应 预防便秘,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 可使用缓泻剂。
精品PPT
护理措施
肥厚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时应慎用洋地黄及利 尿剂,因其可使心室收缩力加强及减少心室充 盈量,反而加重流出道梗阻,使情加重。心绞 痛发作时,不宜用硝酸酯类药物,以免加重左 心室流出道梗阻。
精品PPT
护理措施
限制活动减少心肌耗氧量,有利于心肌病变恢复 ;肥 厚性心肌病病人在运动后有发生晕厥和猝死的危险, 告诉病人避免剧烈的运动,如跑步、参加球赛等。
精品PPT
护理措施
疼痛的护理 评估疼痛的情况疼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 息,安慰病人,解除紧张情绪;遵医嘱使用B受体阻滞 剂和钙通道阻滞剂,不宜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持续吸 氧,氧流量3-4L/min。避免诱因:剧烈运动、突然屏 气或站立、持重、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刺激;戒烟 酒。
精品PPT
护理措施
栓塞的预防及护理 遵医嘱给予抗凝血剂,以防血栓形成。随时观察 有无血尿、胸痛、咯血、失语、 偏瘫等症状出 现,以便及时处理。
精品PPT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饮食护理 加强营养,限制盐的摄入,多吃新
鲜蔬菜和水果,减少油腻食品,适当补充维生 素C和维生素B,促进心肌代谢,增强机体提抗力。 心理护理 不良情绪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肌耗氧增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