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系统——西门子为例
持了不太注重技术和平台的知识管理实施方式。
技术 15%
人
流程
55%
30%
人 流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术
知识管理 ≠
知识管理软件和系统
T.H.Davenport and L.Prusak 认为知识管理系 统是经设计和开发的为组织的决策者、用户提供决 策和完成各种任务所需知识的一种系统。 Peter H.Gray 认为“知识管理系统是一种集中于创造、聚 集、组织和传播一个组织知识的信息系统。知识库 和知识地图是知识管理系统的两种常见类型。”
第一阶段:理清需求,快速见效
西门子在ShareNet的概念形成阶段,就收集了所有将要使用ShareNet的国家的经 理和员工的意见。这一做法使该系统能够考虑到不同地域公司的文化差异,并为随后 该方案的全球推广直接铺平了道路。ICN要创建一个不仅能够处理显性知识,而且能 够帮助员工将他们个人的隐性知识也贡献出来的系统。为此,ICN将ShareNet设计成 互动的知识管理平台,其中的互动功能主要包括知识图书馆、为回复“紧急求助”而 开设的论坛,以及用于知识共享的平台。此外,选择一个合适领域作为切入口也是知 识共享系统成功的关键之一,ICN的ShareNet团队选择了首先为销售人员和营销团队 建立一个知识共享系统,因为它们通过知识共享所得到结果是立竿见影的。由于 ShareNet系统在销售人员和营销团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功,给ShareNet在西门子的其 它部门实施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带动作用。
最早的知识管理项目是一个美国叫Chaparral Steel的公司实施的,那时候互联网的技术还不存在
,局域网的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知识管理相关的 技术还没有充分的研究,因而当时的知识管理实施 不可能有一个很好的IT系统支撑。他们依靠内部管 理和公司战略,明确知识管理活动内容等来实施组 织的KM。通过知识管理实施,到现在这个公司仍然 是行业内的质量与效率的领先者,同时他们一直保
从IBM、微软、甲骨文这样的国际厂商到国内三 五个人搭成的草台班子,都在“制造和开发”自己 心目中的知识管理系统:做 OA的说自己的是知识管 理系统、文档管理系统厂商、内容管理系统厂商、 数字图书馆、远程电子学习 (E-Learning) 等厂商都 在宣扬自己的系统是知识管理系统。
KMC认为:
知识管理系统是:支撑组织知识管理实施的IT系统 ,其本质是一种经由网络通信技术、知识仓库技术、自 然语言理解技术、神经网络技术等等技术上建立的组织 应用平台、工具、软件等。根据组织规模、类型、发展 阶段的不同所需要的系统也不同。
“实质性的国际合作”包括通过共享网重新利用知识,和/或一种可证实的人力资源 交换,二者一起合占了额外订单收入超过10%的比例,和/或超过了超过总项目成本或时 间节约的10%。完成的总收入总计要达到当地ICN分公司收入的至少5%(到30%),才符合 条件获得约占固定年薪10%的红利(Gibbert,Kugler & V?lpel,2002)。当地ICN的领导人 还必须完成一些表格的东西,包含所有协作案例,即成功事例,如知识给予者和接受者 必须在独特的部门和项目组工作,时间和金钱的节约数量或者额外赢得的营业额必须被 说明清楚。就审批而言,共享网项目组要求书面证据,例如发票、购货订单或者交付确 认凭证。成功事例要恰似汇总资产负债表那样能够彼此对照加以核实,以确保准确性。 上级奖励制度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在2000年的财政年度里,西门子信息与通讯网络集团 (ICN)报告称由于国际知识交流获得额外收入1.309亿欧元(EUR),大约50%是通过共享 网贡献的。
大家比较统一的说法是“知识管理系统三宝”:知 识库、知识地图、虚拟实践社群。
当前需求比较多的还有知识门户、E-learning等。
西门子在知识管理领域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主要归因 于其在全球最大的事业部─信息和通讯网络公司(ICN )成功实施了社区知识管理系统ShareNet。
ShareNet是一个全球知识公享网络,原先是为了西门子 全球销售和营销社区而建立的,于1998年开始生成。由于营 销环境在不断的变化,西门子意识到,必须提供大量具有弹 性的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能够根据各个客户进行灵 活的调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公司决定必须加强对于相关 知识、相关信息的认识和交换。于是,西门子开始了社区 KMS(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并将其命名为ShareNet。对 于“显性知识”,ShareNet系统目标是以项目描述、功能和 技术解决方案、客户、竞争者和市场的形式提供架构性的知 识客体。对于“隐性知识”,ShareNet系统将提供各种功能 ,例如新闻组、论坛和聊天室等。
与其它公司不同的是,西门子在实施知识管理的时候,充分 认识到了知识管理的复杂性和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的种种困难,因 此西门子制定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阶段计划,通过一系列的 激励手段,最终使 ShareNet 系统在西门子全球获得了成功。
从1998年开始,西门子公司最大的事业部─信息和通讯网络 公司(ICN)开始在其内部建立知识共享系统 ShareNet ,通过三个 精心设计的知识管理推进阶段, ICN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全球性的知 识共享。
为了把这个架构落到实处,西门子分别在各个国家和地区 的当地公司里选出ShareNet经理,还分别设立了共享委员 会,全球编辑,IT支持人员和用户热线,他们和全球各地 的投稿者一起组成了一个既注重全球总体战略,又关注各 地分公司文化的“全球本土化”组织。在这个组织中, ShareNet经理们尤其起到了一个跨文化“黏合剂”的作用。 在“全球推广”的早期,“上级奖励制度”(bonus-ontop)这个激励系统的引入更多地强调了高层管理的支持。 在2000年里曾有个推广计划把分享知识与经济利益联系在 一起,当时,本地ICN分公司的领导人能因实质性的国际知 识交流创造跨国生意而受到奖赏。
第二阶段:全球推广
要成功地让 ShareNet 网络获取全球员工所拥有的隐性知识,西 门子采取了一种既能够把全球的知识资源聚集到一起,又可以保 留跨文化差异的方法 ——“全球本土化”的解决方案:当总部和 各地的分公司共同制定 ShareNet 的战略方向时,系统的维护工作主 要在慕尼黑总部进行。然后,共同制定出的战略方向以及系统的 主要战略性维护会落实到各地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