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护食品安全的措施

保护食品安全的措施

保护食品安全的措施----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保护食品安全的措施(一)法律法规体系为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卫生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制定了90余个配套规章,涉及食品及食品原料、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食品卫生监督处罚、餐饮业和学生集体用餐等各方面的管理。

近些年,还颁布实施了《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健康相关产品国家卫生监督抽检规定》等法规和规范。

在加大食品生产经营阶段的立法力度的同时,中国也加强了农产品种植、养殖阶段以及环境保护对农产品安全影响等方面的立法,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植物检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食品安全法》等。

(--)技术支撑体系为做好食品安全技术支撑,我国不断加强检测机构能力建设、监测和评估等工作。

全国现有食品监测机构5000余家,通过完善检测方法、加强质量控制,检验能力不断提高,部分检测机构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监测网质控考核。

我国高度重视危险性评估工作,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组织开展了食品中污染物和部分塑料食品包装材料树脂及成型品浸出物等的危险眭评估;加人世贸组织后,我国还专门开展了食品中微生物、食品中化学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食品强化剂等评估。

我国成立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专门开展农产品质量风险评估工作。

通过评估,指导农民使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带动标准化生产面积超过0.3亿hm2(5亿亩);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优质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已成为出口农产品的主体,占到出口农产品的90%。

近5年来,绿色食品已得到40多个贸易国的认可,出口贸易额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增长。

(三)监测和安全预警系统为掌握全国食品和农产品安全状况,卫生部和农业部重点开展了食品和农产品监测工作,国家质检总局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陕速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开展了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风险监测工作。

卫生部参照全球环境监测规划/食品污染监测与评估计划GEMS/FOOD,开展了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工作。

截至目前,监测点已经覆盖15个省区市8.3亿人口,重点对消费量较大的54种食品中常见的61种化学污染物进行监测。

截止到2006年底,获得化学污染物监测数据40多万个,初步摸清了我国食品中重要污染物的污染水平及动态变化趋势。

膳食和营养监测是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组织开展了四次全国性膳食与营养调查和三次总膳食研究工作,掌握了全国居民膳食结构、饮食和疾病谱变化趋势。

卫生部还根据监测发现的问题发布了蓖麻子、霉变甘蔗、河豚鱼、生食水产品、毒蘑菇等十余项食品安全预警信息。

农业部也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对全国大中城市的蔬菜、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实行从生产基地到市场环节的定期监督检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定期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加强跟踪检查,有力地督促和引导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健康发展,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区、市)也已开展省级例行监测工作。

质检总局加强了食品安全风险快速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的建设,目前已经实现了对17个国家食品质检中心日常检验检测数据和22个省(区、市)监督抽查数据的动态采集,每月收集有效数据2万余条。

同时,质检总局加大了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风险监测的工作力度,重点监测非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问题,截止到2007年6月底,风险监测抽样覆盖24个省(区、市),共检测20类产品中的2501个样品,涉及33种检测项目,获得9477个有效监测数据。

通过动态收集、监测和分析食品安全信息,初步实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和早处理。

(四)建立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机制,统筹制定食品安全规划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食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部门,牵头建立了食品安全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沟通情况,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31个省 (区、市)均成立了食品安全协调机构。

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了地方政府考核目标,大部分省、市、县政府自上而下层层签订了《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8个部门连续五年在全国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连续两年对全国31个城市实施了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各省(区、市)也开展了对地 (市)的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

通过量化管理指标、品种检测指标和消费者满意度指标考核,强化了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意识,促进了监管措施和监督责任的落实。

几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断协调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规范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工作,开展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试点工作,推动了食品企业诚信制度建设。

国务院批准实施了《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测、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水平、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标准、构建食品安全信息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科技支撑能力、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体系建设、建立食品安全评估评价体系、完善食品安全诚信体系、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完善食品安全相关认证、加强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等重要任务。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可供我们选择的食品日趋丰富,大街小巷商店超市,五花八门的食品让人应接不暇,各式各样的食物虽然丰富了我们的餐桌,但是,在这个到处充斥着地沟油、注水肉、问题奶粉的混乱市场上,如何擦亮眼睛,区分优劣就变动更加重要了,这不仅是要维护我们消费者的权利,更是要对自己的生命安全健康负责。

学习食品安全与健康知识,就是给自己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在纷繁的食品市场上,甄别安全的优质的食品。

我觉得食品安全与健康这门课可分为两个层次来理解,首先是食品安全,其次是食品与健康。

正如老师经常说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只有保证了生命安全,才能有进一步追求健康的基础。

食品安全事件容易造成群体性发病,引起较大的社会和心理影响。

食源性疾病是使人遭受痛苦的一个主要原因,它能带来不必要的死亡和经济负担。

而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又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如农药残留、滥用食品添加剂、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及食品污染等。

在国内,长期以来,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有关劣质食品的报道层出不穷,比如说关于劣质奶粉、劣质面粉、劣质大米、劣质豆制品、染白粉丝、注水肉、苏丹红,福寿螺、毒火腿、瘦肉精、毛发酱油、黑心月饼及2008年9月份曝光的“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一起起怵目惊心,轻者致病,重者导致死亡。

在世界范围内,近年来食品安全方面的恶性、突发事件也屡屡发生,比利时发生二恶英污染事件;英国发生的疯牛病及猪瘟;日本发生的近万例的大肠杆菌O157的食物中毒事件均已严重威胁人群健康。

学习食品安全,让我们系统全面地了解各类可能对我们生命安全存在威胁的情况,从而让我们在选择食品的时候更加理性。

比如,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各种食品添加剂及其作用,这样在选购食品时可以更细致地比较挑选。

同时也了解了可能存在于食品中的、会被不法商家滥用的非食用的添加剂,这门课教会我们怎样区分出那些外观很出色,其实营养价值或者安全系数不高的食品。

让我最受益的要数对一些本身有毒的,或者共食会发生反应危害健康的食品的介绍。

比如河豚,野生蘑菇等。

在我身边就发生过这样的事。

我母亲曾经因为食用未熟透的四季豆而中毒,我父亲因食用有农药残留的花菜而住院,邻居的阿姨因为食用了一种叫牛肝菌的野生蘑菇而中毒,至今还神志不清„„这一系列发生在我周围的事例都显示出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重要性。

面临当今被污染的生态环境,巨大的生活压力,多数人的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态。

人人都渴望有健康的体魄,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也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把钱花在养生上,但是我们也看到,各式保健品摆满货架,老百姓胡乱依赖药片,这不仅没为我们的健康做出贡献,反而大大加重了我们是身体负担。

中医告诉我们“药食同源”,最理想的药物往往是食物。

学习食品安全与健康,不仅让我们知道吃什么安全,更让我们了解到吃什么最好。

这门课用“争蜂吃醋”“男不可白日无姜,女不可白日无糖”等脍炙人口的顺口溜让我们记住了那些最传统、最科学的养生之道。

不用的季节、不同的体质、不同的地理环境就要使用不用的食物。

这门课把我们祖先五千年的智慧集于一体,从这个角度看,食品安全与健康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结语:广大群众是食品的最终消费者,是优质食品的受益者,也是劣质食品的受害者。

人人都是消费者,个个不是局外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维护身体健康也要靠我们自己。

所以说食品安全与健康是每个人必备的知识。

保障食品安全意义重大而深远“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行业快速发展,食品总量稳步提升,食品种类日益多样化。

但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让人胆战心惊、食之难安,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也让民众对政府的监管能力产生了质疑,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事关经济、政治、社会全局发展的大事。

因此,保障食品安全,意义重大而深远。

保障食品安全,是维护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关键之举。

市场经济下的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商海无涯“信”作舟,没有诚信就没有交换,没有交换就没有市场。

当前食品安全事件中凸显的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丑恶现象,严重损害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诚信体系,使市场经济难以健康运行。

同时,如毒奶粉、毒豆芽、毒香肠等不符合食用标准的问题食品,是不具有任何社会价值的,严重浪费了社会资源,并且在召回、销毁问题食品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浪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有悖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所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要要求。

保障食品安全,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

提高政府立法质量,是切实推行依法行政的前提。

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部分法律不能很好适应当前复杂的食品安全形势,如90年代初颁布的《产品质量法》至今还在沿用,同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够完善,执法部门往往面临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