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基础做起.首先,要大量宣传,提高人们的觉悟与认识,加强环保意识.其次,要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还要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处理,少使用塑料制品.最后,要对清洁方面作改进.使市容更整洁.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要好好地保护环境.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实行垃圾分类袋装化.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下)海浴室中的科学从喝纯水想起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
如淮河流域。
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
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
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
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
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
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
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
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
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
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
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
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
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
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
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
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
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
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苏南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
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
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管理和处理,对环境造成的“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两种负面效应。
“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如散落在自然环境、铁道两旁、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模破坏,自己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自己毁灭自己的家园。
同时也与科学的飞速发展有直接关系。
由于科学的发展,造成了对空气、水资源和食品的直接污染和破坏。
目前,由于人类对地球环境的破坏,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层的人为破坏,全球环境逐渐变暖,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据报道,北冰洋的一片冰川已经慢慢地溶化,已由原来的一片冰川变成一个冰岛,人类生存的环境面临严重的挑战。
近年来,水灾、干旱、台风、飓风、雪灾、冰雹、雷击、地震、海啸、沙尘暴、酸雨、火灾、高温天气、地质灾害等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周期缩短,频率加大,特别是今年以来,雪灾、雷击、水灾、台风、高温天气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应该引起人类的高度关注。
这些无不与人类破坏的地球环境息息相关,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环境的重大惩罚。
近年来每年的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的巨大损失远远超过经济发展的增长,人类对破坏自然环境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单是今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直接的经济损失就达几千亿,间接的损失无可估量,还有台风、水灾、雪灾等其他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也惨重,全世界的损失更加难以估计。
因此保护地球环境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应该引起全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地球是全人类的,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方,不同皮肤、不同种族的人都有保护地球环境的义务和监督环境受破坏受污染的权利。
众所周知,目前地球环境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以下三大方面:一是空气的污染。
这是最主要的,据有关统计显示,目前中国的机动车拥有量已超一亿六千万辆,超过10%的人均拥有量,从1999年至2008年,以每年20%-25%的惊人增速发展,更何况全球机动车的拥有量,保守估计也不下10亿辆,这些车辆一天排出的废气有多大无法估计,加上飞机、轮船以及工业废气、空调排气等等,对人类自身的生活环境、赖以生存最起码的条件都不能保障,而且交通事故是人类意外伤害的第一杀手,每天都有交通事故发生,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近10万人,伤者几十万,祸及千万家庭,全世界就更可想而知。
目前,我国不但人口世界第一,而且很多物质的拥有量都是世界之冠,如汽车、手机、空调等等,当然排放的废气也是全球第一的。
但是,时至今日,很多人还未意识到汽车排出的废气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的灾难,新闻媒体,甚至各级政府还在大力鼓励私人购车,大量上马汽车生产项目,目前我国正以每日数以万计的数量不断增加。
除了汽车废气的污染外,还有污染企业的废气排放,空调机的废气排放等等。
二是水资源的污染。
水资源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生活废水的排放,生活垃圾对水资源的污染等,目前相当一部分污染企业如造纸、陶瓷、电镀等企业的废水都是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的,有的还直接排放到江河中去,往往给下游地方的用水造成严重污染。
现在很多国家和政府都注意水资源的污染整治,大部分城市都建立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水,其他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大部分都是出了问题,事后采用补救的办法,没有事前预防,效果往往都是事倍功半。
特别在我国很多地方没有一个全盘的环保规划,各地方各自为证,自己只解决自己暂时的问题,不考虑别人,往往就是将污水排到下游,使下游地方整治难度加大,大大地增加整治费用的成本和难度。
三是食物的污染。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物特别是肉类食品要求的数量不断增加,一些食品生产商为了追求利润,采取造假或用化学用品代替食品,一些农作物、家禽、家畜的生产采用激素、催生素、促生素、化学物品、化学色素等有毒物质人为地违反生物的生长规律,缩短生产周期、扩大生产数量,近年来不断出现假酒、假药、有毒大米、漱水油、苏丹红,近来我国各地还出现“三鹿”等多个品牌含有三聚氰铵的问题奶粉。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食品都有问题,如人们天天食用的含有残留农药的蔬菜、水果等,只不过没有这些含毒明显,而是在人体中慢慢中毒而不知。
因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应该加大对食品、药品的生产、销售、出口、进口等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市面食品、药品的安全,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要解决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就必须解决好这三大污染源的问题,真正从源头上治理,达到治本的效果,保证人类能代代相传下去,千秋万代生存下去。
下功夫,将来可以大范围推广和实施,直至大规模生产环保能源新汽车。
以环保新能源代替污染环境的旧能源,到最终停止开采煤炭、石油、石油气等燃料。
三、逐步停止生产以汽油为燃料动力的机动车。
首先停止生产以柴油为燃料的机动车,过渡期间逐渐减少生产以汽油为燃料的动力汽车,到最后停止生产,逐步改用其他比较环保燃料的动力汽车,如石油气等,到最终以生产电动车或太阳能、光能机动车。
据报道,目前东风日产、通用、福特、丰田、本田等汽车生产商未来5年都有生产电动车的计划,可惜时间太长,应该现在马上转产电动车。
四、大力发展城市电动公交车。
限制发展私人汽车,大城市发展地铁,中小城市发展有轨或无轨电动汽车,电瓶车,发展轻铁等环保型交通,减少汽油为燃料汽车的排气污染,同时减少城市道路的交通的拥挤。
五、全面提高全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
让每个人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让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懂得保护地球环境是天赋的义务,是人类自我保护的职责所在,要以破坏地球环境的人和事为人类共同的耻辱,必须群起而攻之。
要象参加奥运会一样,不分种族、不分国界,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全球的环保工作,确保地球环境能多延长几个世纪,更不能让子孙后代辱骂我们。
六、严格审批工业企业的上马立项。
国家立法明确规定,今后凡是污染环境的工业一律不能够上,无论对发展经济有多大作用也不例外,凡是工业大项目立项的第一关口就是要通过环保这一关,环保不通过就不能立项生产,凡是批准立项的项目,只要有一点涉及到环境污染的都要作出详细环保排污计划,保证企业生产绝对不能破坏环境。
总而言之,本人认为,当前提高全民族以及全人类的环保意识已迫在眉睫,保护地球环境将成为优惠价全人类当前和今年的一件重大重要的事情,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条件,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