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现代历史人物故事有哪些

近现代历史人物故事有哪些

近现代历史人物故事有哪些近现代历史人物故事篇一:人生的蝴蝶效应一只蝴蝶在巴西煽动翅膀,有可能在美国的得克萨斯洲引起一场龙卷风。

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或许会改变人的一生,这绝不是夸大其辞,可以作为佐证的事例随手便能拈来,美国福特公司名扬天下,不仅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熬头,而且改变了整个美国的国民经济状况,谁又能想到该奇迹的创造者福特当初进入公司的“敲门砖”竟是“捡废纸”这个简单的动作?那时侯福特刚从大学毕业,他到一家汽车公司应聘,一同应聘的几个人学历都比他高,在其他人面试时,福特感到没有希望了。

当他敲门走进董事长办公室时,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很自然地弯腰把他捡了起来,看了看,原来是一张废纸,就顺手把它扔进了垃圾篓。

董事长对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福特刚说了一句话:“我是来应聘的福特”。

董事长就发出了邀请:“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

”这个让福特感到惊异的决定,实际上源于他那个不经意的动作。

从此以后,福特开始了他的辉煌之路,直到把公司改名,让福特汽车闻名全世界。

平安保险公司的一个业务员也有与福特相似的惊喜。

他多次拜访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而最终能够签单的原因,仅仅是他在去总经理办公室的路上,随手捡起了地上的一张废纸并扔进了了垃圾桶。

总经理对他说:“我(透过窗户玻璃)观察了一个上午,看看哪个员工会把废纸捡起来,没有想到是你。

”而在这次见面总经理之前,他还被“晾”了3个多小时,并且有多家同行在竞争这个大客户。

福特和业务员的收获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他们下意识的动作出自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来源于他们的积极态度,这正如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上,被科学家用来形象说明混沌理论的“蝴蝶效应”,也存在于我们的人生历程中:一次大胆的尝试,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一种积极的态度和真诚的服务,都可以出发生命中意想不到的起点,它能带来的远远不止于一点点喜悦和表面上的报酬。

谁能捕捉到对生命有益的“蝴蝶”,谁就不会被社会抛弃。

近现代历史人物故事篇二:美国总统华盛顿的成长故事随着美国独立战争的一步步胜利,独立迫在眉睫。

但是,新的问题却又摆在华盛顿和人们的面前。

当时的中央政府无权向各州征税,中央政府靠各州摊派所得运转。

随着战争的胜利,各州政府对大陆会议要求反应冷淡,军队的薪饷也被拖欠。

在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时刻,华盛顿显得异常平静,他说:他们该回家了!这样说的时候,将军一点也没有犹豫,但其内心却涨满了痛苦和疚愧:这支刚建立起来挽救了国家的队伍,尚未得到任何应有的犒劳,而此时财政一片空白,军饷都发不出,更不用说安置费和退伍金。

尤其是伤残病员,也将得不到任何抚恤……如今却让他们回家——多么残酷和难以启齿的主意啊?华盛顿做到了。

他能够做的,就是以个人在八年浴血中积攒全部威望和信誉,去申请大家的一份谅解。

那一天,他步履沉重地迈下检阅台,他要去为他的国家实现最后一个军事目标:解散军队!他的目光掠过一排排熟悉的脸,掠过随己冲锋陷阵的累累伤痕之躯,替之整整衣领,掸掸尘土,终于艰难地说:“国家希望你们能回家去……国家没有恶意,但国家没有钱……你们曾是英勇的战士,从今开始,你们要学做一名好公民……”将军哽咽了,他不再以命令,而是以目光在恳求了。

寂静中,士兵们垂下了头。

当他们最后一次以军人的姿态齐刷刷地向后转时,将军再也忍不住了,他热泪盈眶,赶上去紧紧拥抱每一个战士……没有这些人,就没有美国的诞生,但为了新生的国家,他们必须无言地离去。

一个理念就这样安静地实现了。

从构思到决策,从颁布到履行,没有吵闹,没有喧哗和牢骚,更没有动乱和内讧,正直的美国第一代战士,就这样遵循他们尊敬的统帅指定的“行军路线”,两手空空,一瘸一拐地回家去了。

点评:在岁月的长河中,在历史的篇章中,有许多人被视为伟大。

他们崇高的人格,伟大的功绩,使人类将牢牢记住他们的名字。

他们深遂的目光,深刻而崇高的思想与风范气质,超越常人,达到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在人类的社会中,他们就如同夜空中灿烂的群星,在黑暗中闪烁着神圣、耀眼的光芒。

随着人类的发展,这些伟人这些精神的高峰将会一再的涌现。

那么,在近二百多年间,有一座高峰或可称之为最伟大的一座——他就是乔治。

华盛顿。

让一只出生入死,征战多年的队伍不得到任何犒赏就回到家乡,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此时财政一片空白,军饷都发不出,更不用说安置费和退伍金。

华盛顿却做到了。

这不仅表现出华盛顿所带领的军队的团结,而且说明了华盛顿充分的才干。

近现代历史人物故事篇三:普京小时候的故事俄罗斯总统普京小时候非常聪明,他品学兼优,常常产生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

有一次,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作文题:《我的理想》。

同学们写出自己的理想:有想当科学家的、有想当作家的、有想当工程师的、有想当农艺师的、有想当教师的、有想当军人的、有想当工人的――而小普京的脑海里,却有自己不同寻常的独特思考。

课余时间,小普京非常喜欢读《盾与剑》杂志,对里面描写的“克格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杂志上他知道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克格勃”准确地截取了敌人的情报,使苏军取得了一次次巨大的胜利……他想:“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育我要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所贡献的人。

老师也经常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和人民。

而我应该怎样去报效祖国和人民呢?做一名出色的间谍(dié),用我的牺牲去换取祖国和人民的胜利,这不是非常有意义的吗?”于是,他在作文本上写道:“……我的理想是做一名间谍,尽管全世界的人们对这个名字都不会有任何好感,但是从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出发,我觉得间谍所做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在这篇作文中,普京还列举了一个苏联名间谍的英雄事迹,论述了在苏美对峙(zhì)的冷战时期间谍的重要作用。

当教师打开普京的作文本时,不禁又惊又喜,连声赞叹他“年纪不大,志气不凡”。

后来,在一次参观“克格勃”大楼之后,普京走进了“克格勃”列宁格勒局的接待室。

一位工作人员听了他的要求后,对他说:“你的想法很好。

但是,我们不接受主动来求职的人,只接受服过兵役或者大学毕业的人。

”1970年,18岁的普京中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列宁格勒国立大学法律系国际专业。

1975年,他大学一毕业就从事对外情报和国外反间谍工作,实现了自己“做一名间谍”的理想。

近现代历史人物故事篇四:【高渐离故事】荆轲刺秦王,失败身死。

没有一个人能懂荆轲,也没有一个人敢为荆轲复仇。

就连当初任用荆轲的太子丹,最后也被自己的父亲处死献于秦。

历只有一人,记得荆轲,懂得荆轲,敢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不顾性命为荆轲复仇,那就是高渐离。

高渐离这个名字到了今日,为人所熟知更多的因为热门手游《王者荣耀》有这样一个英雄。

大家只知道高渐离是个弹着琴的法师,输出还不错,却不知道历的高渐离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说实话,挺遗憾的。

高渐离是战国时期燕国人,是位琴师同时也是位刺客。

不过高渐离这个刺客比较特殊,因为在史记中刺杀秦王的刺客中,只有高渐离这一例,不为权势也不为权贵驱使,仅仅是为了给好友荆轲复仇而行刺。

高渐离敢于舍弃性命复仇,就可以得知与荆轲感情有多深厚了。

用咱们今天的话来说,颇有些“好基友,一生一起走”的意思。

荆轲刚到燕地之时,结交了善于击筑(古代弦乐器,颈细肩园,中空,十三弦)的高渐离。

两人志趣相投,很快就成为知己。

据说荆轲嗜好喝酒,有一天与高渐离连同狗屠在燕市喝酒。

酒至酣处,高渐离击筑,而荆轲也站起来高歌和之。

两人相视一笑,快乐无比,一会儿又相对哭泣流泪,旁若无人。

他们一定是知己,知道对方的喜悦,也知道对方的伤心,才能在情感上有共鸣。

秦统一六国的脚步加快,燕已经无法抗衡,最终太子丹找到了荆轲,请求他前往刺杀秦王。

荆轲既然是太子宾客,受太子恩惠,没有不答应的。

当荆轲前往刺秦之时,太子丹并知道此事的宾客都来到易水边相送。

高渐离也来了,他击筑为荆轲送行,荆轲再次高声以和。

也许知道这是最后一次了,荆轲的歌声直入人心,悲壮无比。

在座的士子都相顾垂泪,后又上前一步高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伴随着歌声相送,荆轲乘车离去,再没有回过头。

荆轲刺秦王失败,荆轲死,而燕国也开始承受秦王的怒火。

燕王喜为了保全国家,杀掉太子丹请求秦王息怒。

但是秦王根本没有停止的意思,“诏王翦军以伐燕”。

用了五年的时间灭掉燕国,俘虏燕王喜。

太子丹的宾客和荆轲的朋友,都被秦王驱逐斩杀。

高渐离隐姓埋名,成为一名酒保,到宋子家工作。

当时宴会击筑是常事,高渐离听到宴会的击筑声,最终没有忍住指点。

高渐离一看就是懂音乐的人,于是侍从告知宋子。

宋子命高渐离前来击筑,一座称善,赐酒。

高渐离知道自己隐瞒不下去了,于是“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

举座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宋子有一个十分善击筑的宾客,不知道怎么传到秦王耳中。

秦王命高渐离来击筑,有人认出了他。

秦王知道他是荆轲的好友,害怕他为荆轲复仇,于是虽然让他为自己击筑,却也命人戳瞎了高渐离的双眼。

高渐离瞎了眼击筑,仍然满座皆惊。

因为他没有其他动作,渐渐的能在靠近秦王的位置上演奏。

等到时机成熟之时,他在筑中灌满铅,在秦王赏乐之时,拿起筑直击秦王头颅。

高渐离最后当然失败了,而他自己也丢了性命。

但是这种不为名利权贵,只为好友复仇的“义”,仍然让人佩服。

近现代历史人物故事篇五:【李泰宠冠诸王】李泰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史载宠冠诸王,大意是说李泰在所有儿子中是唐太宗宠爱的。

能让史官说出这番话,还记录下来,那么李泰的受宠应该就是实打实的了。

那么李泰到底有多受宠呢?在李世民还没有登基之前,李泰就被祖父李渊封为卫王,承李元霸之位。

李世民继位之后,年仅9岁的李泰改封越王,此后开始了他宠冠诸王的人生。

李泰年长,按照规矩是要前往封地的。

但是因为李世民舍不得这个儿子,所以李泰一直留在京中。

而李泰并不是白身,不仅身在王位,并且身上扛了很多头衔,全都是实权在握的官职。

有了官职是不是要去任地了,但是李世民却还让李泰不之官。

也就是说虽然身在官位手握大权,却不用前去任地。

李泰不去任地,唐太宗就下令在东都洛阳“并坊地”以赐儿子大宅,而且合并坊地后李泰的大宅还占了“东西尽一坊”之地,另有“潴沼三百亩”,李泰于此处为池、池与洛河之间修建的堤岸,正是日后堪称“都城之盛”的魏王池与魏王堤二景。

除此之外,还有大名鼎鼎“居地三十顷,周回十七里”的芙蓉园,也被唐太宗赐给了李泰。

据说李世民一天没有见到李泰都想念的很,每天都会召见李泰。

如果因为有事儿不能见面,也会让专门驯良的一只叫“将军”的白鹘送信,一天要往返数次。

李泰生的有点胖,让唐太宗有些担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