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上公共安全教案

二年级上公共安全教案

二年级上公共安全教育教案运动场上讲安全教学目的:1、学会在运动场上保护自己和他人。

2、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学生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

教学重点:学会在运动场上保护自己和他人。

教学难点:学会在运动场上保护自己和他人。

教学用具:图片、小皮球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运动吗?在体育课、课外活动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小朋友的做法。

板书课题,齐读。

二、七彩虹1、看图辩理。

(1)图中小强为什么一会儿被撞到,一会儿又被球拍打到,他这样做安全吗?(2)谁来说一说我们在参加课外活动时应该怎么做才时安全的?(3)你在校内、校外活动时还发现了哪些不安全的行为?三、指南针读一读:运动场上的安全规则。

四、成长脚步。

1、在学校里,你都喜欢哪些运动项目?你最擅长的项目是什么?2、比一比,看谁说的项目朵,并能说出怎样做才安全?五、总结同学们,参加运动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和健康,但一定要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好!机智应对陌生人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的陌生人是存在一定危险的。

2、知道陌生人惯用的一些欺骗手段。

3、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知道一些陌生人骗人方法。

4、学会和陌生人交往,学会识别身边的骗子,有警惕性地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1、知道生活中的陌生人是存在一定危险的。

2、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知道一些陌生人骗人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和陌生人交往,学会识别身边的骗子,有警惕性地保护自己。

课前准备:1、收集有关上当受骗的新闻。

2、掌握一些基本的防骗方法。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讲故事:《狼和七只小山羊》当讲到“没过多久,‘咚咚咚’,有人敲门。

”“小山羊乖乖,我是妈妈,我回来了,带来好多好吃的东西。

”这时,师问:“你们猜七只小山羊是怎么做的呢?现在你们就是这七只小山羊,以最快的速度讨论一下,你们会怎样做?(把学生分成七人一组,模拟七只小山羊)2、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用各种方法识破了大灰狼的诡计,没有上当受骗。

可是,你们知道吗?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象你们这样警惕,他们很容易就被骗了。

请看,这里有两个例子就是轻信陌生人的话时被骗走的。

课件出示受骗情景一:有一天傍晚,5岁的小蒙正在路边挖沙子玩,这时一个陌生的男青年热情地凑过来和蒙蒙一起“建城堡”,还送给他一支漂亮的小水枪。

几分钟后蒙蒙就和“叔叔”混熟了,最后,蒙蒙就跟着这个“叔叔”去吃肯德基了……课件出示受骗情景二:有一个8岁小女孩,因为热心给“陌生人”带路,不料竟被拐骗走了。

警察叔叔经过9天的调查,终于将小女孩解救回来。

听了这两个故事后,你们有什么感想呢?你还了解到生活中有上当受骗的事例吗?以后,我们怎样做才能防止上坏人的当呢?板书: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活动一:学会识别陌生人过渡语: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坏人。

1、警惕“狼外婆”:如果你一个人在路上行走,这时走过来一个陌生人向你问路,或者请你去一个你很喜欢的地方玩,你会怎样做呢?2、温馨提示:生活中总是好人多,但也会有坏人。

遇到陌生人和你交谈时,如果你不能确定陌生人是不是坏人,一定要记住不搭理他,最好不要和他说话,一定要学会辨别,要勇敢和机智,如马上奔向人多的地方。

活动二:不要跟陌生人走1、斗智斗勇:陌生人要你带路,怎么办?2、游戏:让学生分组表演模拟情境,让两个学生扮演“陌生人”,分别用“小朋友,你带我去超市好吗?”“我认识你们的爸爸妈妈,我带你到你爸爸哪里去”等花言巧语进行骗说。

教育学生如何看穿骗局。

3、温馨提示:和陌生人交往,既要大方有礼,保持距离;又要认真思考,小心防范,借故走开。

总之,一定不要跟陌生人走。

活动三:不吃陌生人的东西1、拒绝诱惑:陌生人递糖果或者饮料给你们,你们要不要吃?2、温馨提示:有的小朋友很爱吃零食,听到有好吃的东西就流口水,这就给坏人提供了机会,他们会诱使你们上当,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千万不能上当。

活动四:摆脱陌生人的办法1、沉着应对:如何摆脱陌生人的纠缠?2、温馨提示:社会上是比较复杂,有好人也有坏人,所以我们与人交往时,一定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要有很高的警惕性,不能跟陌生人走,不能给陌生人开门,如果遇到坏人,要想办法保护自己,避免自己受到不必要损失与伤害,尤其是对“我是你爸爸妈妈的好朋友”等话语千万别相信;并且明确告诉陌生人,父母就在附近,或用“爸爸马上就要来接我”的话,把陌生人吓走。

活动五:阅读与拓展1、接到陌生人的电话怎么办?2、有陌生人来接你,你跟他走吗?你该怎么办?3、你一个人在家,有人敲门怎么办?教师总结:以儿歌结束课程,让学生意犹未尽。

不轻信,不贪小;遇事情,要动脑;提高警惕不上当,安全自护记得牢。

上下楼梯守秩序【教学目标】:通过情景模拟、实例分析、模拟演练这些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上下楼安全知识,掌握其重要性,在关键时候能逃生。

【教学重难点】:认识有序上下楼中的“有序”,“有序”指的是:有左右之分,有前后顺序,有规矩秩序。

【教学准备】:瓶子、系着绳子的小铅锤、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1.比赛讨论感受(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好吗?6个同学为一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每个组桌上有一个瓶子,假设每个瓶子是一口井,井里面放有6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代表你们自己。

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

比赛规则是:比一比,哪个组最先从瓶中把铅锤全部取出来。

(2)比赛开始。

(3)宣布获胜组。

(4)问冠军组是怎样拿小铅锤的?获胜的秘密是什么?(5)全班自由讨论感受。

2.总结“前后顺序”这个游戏可以给人很多启示,我们也从中认识到了“前后顺序”(板书)的重要性,同学们平时排队上下楼有前后之分,如果没了前后就有可能不安全。

今天我们要上的安全课题目就是:有序上下楼(板书)。

“有序”指的是:有前后顺序,有规矩秩序,有左右之分。

二、分析实例,感悟生成1.观看影像资料(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数万人死亡,其中很多是在校的学生,然而有那么一所中学的学生成功撤离,无人遇难,它就是桑枣中学。

下面老师播放一则新闻,联系刚才的游戏,你想到了什么?(2)播放视频:地震发生时,同学们按照平时的演习要求,安静地听着老师统一指挥,一楼的跑在前面,二楼的紧紧跟上;前面几排前门走,后面几排后门走;一些教室的学生从这个楼梯走,另一些教室的学生从那个楼梯走……在猛烈的地震面前,全校分布在五个楼层的班级有序快速地撤离,当位于顶楼学生撤离到操场上,时间仅仅过去了一分钟。

)(3)学生讨论。

2.总结“规矩秩序”感谢桑枣中学的同学们,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懂得一个小小的逃生的常识,可能你就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他们成功的上下楼要领是:保持安静守秩序,注意列队寻支柱,观察楼下逐层撤(板书)。

3.观看文字材料(1)下面一则新闻,你又想到了什么?(2)出示新闻:2006年18日30分许,江西省都昌县土塘中学初一年级学生在上完晚自习下楼时,因拥挤造成人员伤亡。

有6人在送往医院抢救途中死亡,90余名学生因受惊吓及轻度受伤送往都昌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进行治疗观察,其中有8人先后转入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治。

(3)学生讨论。

4.总结“左右之分”避免校园踩踏事件的方法有很多:第一要注意有序上下楼。

在游戏中,我们懂得了前后顺序;在影像资料中,我们懂得了规矩秩序;在这则新闻中,我们应该记住:上下楼梯应该靠右行,上下楼不能拥挤。

第二要尽量抑制大家的兴奋度或防止恐慌事件的发生。

第三是集体活动,人员活动要有组织。

三、联系实际,模拟演练1.播放视频在校园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现象,说说会有什么危险?应该怎么做才安全?(1)上下靠左行,贪玩互嬉戏。

存在危险:上下楼的同学会撞伤。

安全做法:上下楼梯靠右行,安全行走勿推挤(板书)。

(2)两个台阶下,贪快往下冲。

存在危险:由于惯性会滚下楼梯。

安全做法:一步一个台阶下(板书)。

(3)扶栏当滑梯,贪便寻刺激。

存在危险:由于重力会从扶栏上掉下来。

安全做法:扶栏不能当滑梯(板书)。

2.模拟演练(1)演练前,齐读板书。

上下楼梯靠右行,安全行走勿推挤,一步一个台阶下,扶栏不能当滑梯。

保持安静守秩序,注意列队寻支柱,观察楼下逐层撤。

(2)演练时,统一指挥。

(3)演练完,重复要领。

上下楼梯靠右行,安全行走勿推挤,一步一个台阶下,扶栏不能当滑梯。

保持安静守秩序,注意列队寻支柱,观察楼下逐层撤。

井然有序上下楼,安全陪伴你我他。

养成健康饮水的习惯一、教学目标:本课就是通过学习喝水与健康来激发学生科学饮水的情感,掌握卫生饮水的常识,形成良好的饮水卫生习惯。

整个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遵循生活的逻辑,关注学生的生活习惯为主,教学过程体现生活化,教学方式力求活动化。

通过儿童参与的教学过程,体现主体参与和自主学习形式,交流讨论,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明确人的生存离不开水和科学饮水有利于身体健康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喝白开水最健康。

(二)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怎样喝水最健康。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课件、镜子、水球N个、绿叶N片、生命之树一棵、贴卡、音乐《喝水歌》及颜色鲜艳的三种饮料,学生准备最喜欢喝的水一瓶和一个纸杯。

四、教学过程:(一)谜语竞猜,激趣导入:引出主题“水”1.教师:我们先来个小竞猜好吗?你捏捏看,有什么感觉?根据教师给出的谜语猜猜它是谁?(音乐伴奏)学生:软软的、流动的,是水。

(谜语:此物不稀奇,生命不能离,用刀切不断,用网捞不起。

谜底——水)2.奖励猜对的学生一片绿叶,并请他们把绿叶挂在生命之树上。

3.教师:猜猜我们每个人身体里最多的是什么?是骨头?肌肉?是血液?还是水?由此引出“水”的话题,(展示有关图片):其实我们身体里最多的是水。

大概占人体的三分之二,所以皮肤才会这么有弹性。

奖励猜对学生一片绿叶,并把绿叶挂在生命之树上。

4.同时教师将写有“水”字的卡片贴在生命之树的根部,代表生命之源。

(二)创设情境,启发导学:引出为什么要喝水?1.教师:谁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请一位学生讲述故事。

2.教师:播放学生进行游戏活动的场面的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

3.同时教师将写有“水”字的卡片贴在生命之树的根部,代表生命之源。

4.教师:你看到了什么?那他们为什么喝那么多水?学生:做游戏、喝水等(学生:因为口渴了)。

5.教师小结并过渡:原来口渴是体内水分不足了,喝水能补充水分。

那你们知道喝水还有什么好处吗?交流前提出要求: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知道得最多。

6.学生:和组里的小伙伴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喝水好处的资料。

7.学生:全班交流喝水的好处并说说是怎么知道的(网络查询,家长告知,查阅书籍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