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宁波老虎咬人事件的几篇时评姜昆一语成谶。
新年第二天,宁波市雅戈尔动物园,湖北人张某掉入虎口。
通过数段视频,我们知道,这个不幸的人曾试图逃亡,终究无济于事。
即便逃票入园,他也是一个同你我一样的生命,即使破坏了规则,也应该尊重他的尊严。
2017年1月29日,下午2点半左右,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发生老虎咬人事件。
在被老虎咬死之前,他是尝试过逃离虎口的。
那只300多斤的东北虎,体长超过两米。
它咬住他的后脖颈不松口。
另两只老虎围绕在左右。
其中一只凑上去,满脸是血的他看到了,用微不足道的力量,踢了虎头13脚。
他3次用左手撑地,试图站起来。
他很想活下去。
一阵惊吓老虎的鞭炮声过后,老虎更紧地咬住他,激烈地甩动头部。
他的身体在草地上摔打着,像是狂风中的稻草人。
举着手机的围观人群,爆发出“啊”、“呀”的尖叫。
他没有《虎口遐想》相声里姜昆的运气,姜昆被“四十多根连在一起的皮带拽了上来”。
而被咬的他,很快就一动不动了。
直到老虎被击毙,他才被解救出来,不过已经太晚了。
这是2017年1月29日下午3点45分。
距离他在虎园被老虎咬住脖子,过去了一个半小时。
如果追溯到他作出逃票的决定,时间还要更久。
在这数个小时的时间跨度里,他翻过两道3米高的围墙,钻过铁丝网,跳入虎区,一步步走入被老虎咬死的命运。
生前,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一个普通的宁波打工者;死后,他成为了人们或同情或指责的对象——“真可怜”、“活该”。
而他被老虎咬住的时刻,则被一台台手机拍摄下来,录成片段,成为一些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至少在大年初二下午的惨剧发生之前,宁波雅戈尔动物园里,还是一片欢闹的。
动物园外几乎找不到停车的车位。
刚过完鸡年的家长们,带着孩子们来动物园看动物。
对这个号称国内“水域面积最大”的野生动物园来说,今年与往年略有不同。
“2016是引进动物最多的一年,动物园出资近千万,引进了12种40多只珍稀动物。
”1月初,动物园管理方如此宣传,并以此为卖点,在今年春节期间集中推出这些新动物,以吸引更多游客。
死者一家也是被吸引到此的游客。
在国内的诸多动物园之中,相比于北京动物园15元一张票价,宁波雅戈尔动物园130元的票价要高得多。
它曾经历过多次涨价,3年里票价涨了50元。
涨价遭到了当地人的反对,其中,逃票作为反对高票价的“手段”之一,悄然在民间推广流行。
“翻墙进动物园的传统很早就有了。
”宁波人高晓说。
高晓今年32岁,从宁波雅戈尔动物园的前身“宁波东钱湖野生动物园”起,就开始翻墙进动物园了。
2004年,宁波政府把该动物园委托雅戈尔集团独资运营,随后,动物园改名“雅戈尔”。
即使是改名为“雅戈尔”之后,翻墙的行为依然屡禁不绝。
下午3点15分左右,宁波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接到命令赶到了雅戈尔动物园。
也是在此时,微博上,新华网发布该事件第一条微博,“浙江发生动物园老虎咬人事件。
有围观者称被咬者为一游客,近距离逗老虎时被老虎咬入园内。
”从这一刻起,人们的评论就观点鲜明分为了两派:一派是“挺虎派”,一派是“挺人派”。
正在两派互相争执不下的时候,下午3点40分,对于仍然在他附近徘徊,不愿离去的老虎,特警队员决定击毙老虎。
他们开始翻越3米高的虎园围墙——这一次是为了救人,“在鞭炮驱赶之后,3只老虎回到了笼子里,只剩下咬人的老虎还在外面走动。
”《都市时报》报道,两名带着92式制式手枪和79式微型冲锋枪的特警队员,翻墙来到虎园内的房顶,并排站在凳子上。
老虎的脑袋在瞄准器中,十米开外,一晃一晃。
这只是超过300斤的雄性东北虎。
两名队员同时开枪,虎头的眉心位置被击中了,“老虎一下子趴下了。
头朝东,尾巴朝西,还在‘噗哧噗哧’喘气”。
队员走上前,又朝老虎补了几枪。
他终于被救下了,被紧急送进医院。
此时是下午4点18分,距离他被老虎袭击,已经过去了约2个小时。
老虎死了。
他也死了。
但这并不是结束。
两种不同的死亡,更加激化了“挺虎派”和“挺人派”的对立。
和菜头在公众号上发文《纪念一头老虎》。
和菜头写,“即便一个人做出了愚蠢的事情,也由其他人买单,无需他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只存在所有人无边无际的义务,个人没有丝毫承担责任的觉悟。
”他感叹,“我们总是能看到有人越过重重防护,进入到囚禁猛兽的的牢笼,在遭到攻击之后,野生动物要为别人的愚蠢付出自己的生命作为偿还。
”也有人针锋相对,写《“同情老虎”,掩饰不住的冷血逻辑》。
“因游客自身有错,非但吝于同情,反而选择站在老虎这边,这哪里是什么规则意识使然?只不过是优越感使然罢了。
”作者感到人心的丧失,“这就像行人横穿马路被车撞死,结果有人不但认为撞死活该,还心疼起车子被撞坏一样,其背后不是对规则的敬畏,而是对生命的漠视。
”直到这篇文章写完,两派的争论依然没有终结。
这似乎成为某种程度上的死结,代表着截然对立的思维方式。
1月30日,大年初三。
他的家属说,将按照恩施的风俗上山安葬死者,“这是老家的习俗。
”“梨视频”采访到了他的弟弟。
弟弟说,他是家里的顶梁柱,2000年就来宁波打拼了,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家境困难。
弟弟觉得,“动物园管理有漏洞,不能给人翻进去的机会。
”对于死者来讲,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外界喧嚣,山头上,又将多添一座坟茔。
每人互动你同情死者还是老虎?我们同情的不是老虎,而是守规则却吃亏的另一方2017-01-31 梁爽淘漉文化以前就有人说“比老虎更可怕的是,人们对规则的漠视”。
而我觉得更加可怕的是,存在着因为漠视规则而获得好处,或者因为遵守规则而代人受过的现象。
01▼大年初二下午,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发生老虎伤人+人伤老虎的事件,致一人一虎死亡。
张某为妻儿购票入园后,与同样逃票的李某,无视警示标识,钻过铁丝网,爬上3米高的围墙,张某进入老虎散放区。
然后,张某丧命于虎口,老虎也丧命于枪口。
对于这起老虎咬人事件,我看到很多网友都在同情那只老虎,那条“老虎在抓捕逃票人员过程中因公殉职”的评论,得到多数人的点赞。
说实话,虽然我很为遇难者及其家属感到悲伤,我也很反感在这个时候还幸灾乐祸抖机灵的段子。
但这次的老虎,在我眼里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因为别人破坏规则而被连累的一方。
毕竟老虎的命也是命,它没有越雷池半步,倒是不仅藐视社会规则、还挑战丛林法则的张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结果老虎却因张某的不守规则而被击毙。
再严密的安防措施,再高的围墙,再密的铁丝网,也拦不住不守规矩的人。
我知道咱国人讲究死者为大,知道大哥打工赚钱不容易,这时候说什么都可能被曲解。
但就是希望这种悲剧不要再发生,才必须在这件事上以大见小。
看到有个网友说“同情老虎的人心态有问题“,但我更想说,我们同情的不仅仅是老虎,而是那些遵守规则却吃亏的另一方。
02▼从新闻中抽离出来,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因为别人罔顾规则而蒙受损失的体会并不少见,有些可能细微到自己都不曾发觉。
有次我和一个朋友约好下班吃饭,朋友迟到了,跟我解释原委。
他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他们部门下午本来有个投票,可开会时发现到场人数差1人而无法投票。
领导发飙了,心情差、语气更差地训了在场的同事,下班后还说了半小时。
朋友真委屈:领导教训我们这些守规矩的,没按规定请假的人反而相安无事地躲过一劫。
我也想起大学时有个老师的课出勤率一直保持在低位,她很少点名,常常自顾自地讲课。
有天下大雨,上她课的同学更少了,那天我和同学到教室时裤子湿了半截,班上只有十来个人,老师破天荒地大发雷霆,半堂课都在红着脸、高分贝地教育在场的同学。
真郁闷,难道不应该记下我们的名字,考试时多给我们加几分吗?逃课的同学自由自在地睡觉玩耍,我们冒雨上课的学生反而还被严厉教育,这上哪说理去?03▼以前在网上看过一个故事,不知道是真实事件还是反讽创作,印象很深刻:一个初中生和一个高中生去找工作,初中生办了假的大学毕业证,高中生则老实应聘。
结果,初中生拿着假证成为管理人员,高中生当了一名普通工人。
多年后,初中生当上了大区经理,高中生依然是个工人。
谎言终被揭穿,初中生就算被解职,也拥有了买房买车的经济实力,而高中生只能维持温饱,还落下职业病。
前几天还听到拆迁的新闻,守规矩的人按照政府的补偿标准搬走了,不守规矩的人,却在得到消息后偷偷摸摸地扩大围墙或再盖一楼,结果比老实人多拿补偿款。
还有种不守规则的逻辑经常出没在我们的生活中,我有医院认识专家熟人,为什么还要挂号?我在交警局有熟人,为什么还要遵守交通规则?这些人碰到事,首先想到的不是按规矩来,而是利用资源差,破坏规矩来达到目的,而这,损坏了其他大多数按规矩办事的人的利益。
04▼有次坐高铁,听同行的人说他的亲身经历,有人在洗手间吸烟,触发烟雾报警器而高铁停车,严重耽误了大家的时间。
这种新闻我也看过不少,动车上吸烟不外乎3种原因:有的乘客心存侥幸心理,认为躲在厕所吸烟可能不会被发现;有的乘客对在动车上吸烟的危害认识不足,认为小小一根香烟不足以危及动车安全;有的乘客个人法律意识淡薄,觉得被发现了不就是罚点钱了事,又不能把自己怎样。
我有次站在路边等绿灯,那时路上没有车,有一对父子在我旁边,小儿子提醒即将过马路的爸爸说还是红灯呢。
你猜爸爸怎么说,傻儿子,现在又没车,再说不管怎样汽车撞到我都是要负责的。
当时我就被不要脸的他爸震惊了。
我真想把我大学老师那句“车祸目前是人类生命最大的杀手,所以最有效的长寿秘诀就是遵守交通规则”送给他爸。
谁不知道自己插队能节省时间,谁不知道自己抢红灯能比别人快,但是,这种侥幸心理是伴随着害人害己的潜在风险的。
还有在加油站抽烟或打电话的人,在飞机起降期间还日理万机通电话的人,是眼瞎到看不到警告提示?还是耳聋到听不见空姐提醒?有次我们坐的旅游车开进加油站,车上有个正在通话的男乘客说我快进入加油站了,等会再给你打过去,我分分钟对此男路转粉。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身边有个乘客还在肆无忌惮地通话,被人侧目还不爽地小声嘀咕“至于吗?”当然至于了,别把小概率事件不当事儿,郑州的加油站因一司机在站内使用手机引起爆炸这种新闻又不是没有。
这些人就不能惯着,想起电影《泰囧》里的宝宝,看到徐朗在飞机起飞前还在打电话,先自行劝诫,再叫空姐,再联合乘客一起施压,最后直接抢过来关机。
在电影里的傻人,其实明白着呢。
05▼再回到宁波老虎咬人事件,在同情张某付出生命代价的同时,我们更得认清,不要罔顾规则的低成本与好处,却忘了规则被漠视背后的风险。
死者已矣,殷鉴犹在:勿以恶小而为之。
敬畏规则是种自我保护,从小事上让别人敬畏规则也是对他人的保护。
但愿老虎不要成为最后的规矩制裁者,毕竟生命的“一次性”经不起考验!以前就有人说“比老虎更可怕的是,人们对规则的漠视”。
而我觉得更加可怕的是,存在着因为漠视规则而获得好处,或者因为遵守规则而代人受过的现象。
但愿下次提醒规则漠视者的不再是老虎,而是周围的人和制度。
老虎吃人背后,你可曾看到一个中年男人的悲哀!原创2017-01-31 牛弹琴牛弹琴(一)新年里,真不想去说那起老虎吃人的悲剧,奈何朋友圈里议论颇多,各种观点,各种嘲讽,一些网络达人的所谓犀利甚至都显得狰狞和冷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