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1.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蛾眉峨冠博带钟鼓馔玉口慧而实不至B . 赝品义愤填膺真知灼见敏于事而纳于言C . 暮霭惴惴不安兴高采烈无所不用其极D . 沽取怙恶不悛耿耿于怀防民之口,胜于防川2. (4分) (2015高三上·平和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当“微信”作为一种社交平台刚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时,②熟识的朋友时不时在《微信朋友圈》里晒晒照片,轻松随意地点评对话,③朋友间的距离确实拉近了不少;④但是,随着微信用户数蒸蒸日上,⑤当中各种心灵鸡汤式的人生感悟、根据可疑的养生秘籍、五花八门的商业广告充斥其间,让人不堪其扰,⑥那些患上“微信依赖症”的人们终于想从微信的“绑架”中解脱出来了!(1)文中有一处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请指出并改正。
(2)文中有一个成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
(3)文中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修改。
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曾经火爆一时的北京二手房市场在新年遭遇寒冬。
记者昨天从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了解到,元旦后第一周,北京二手房成交量较上月同期相比,同比下降了八成。
B . 武王伐纣前天下号称八百诸侯,其中大多数是少数民族的部落联盟,如姬发在《尚书·牧誓》里着重提到的那几支盟军——庸、蜀、羌、髳、微、卢、彭、濮。
C . 在中国哲学史上,墨子被称为“平民哲学家”,认为他的思想学说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平民的愿望,代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利益和要求。
D . 市民平时生小病时,早已习惯了直接到药店购买一些OTC类药品来缓解症状,但其中也存在很多市民买药时不知如何选择。
二、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4. (5分) (2016高一上·河北期中) 下面是两副对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个对出它的下联。
①上联:扫千年旧习②上联:祖国江山好5. (1分) (2020高三下·深圳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9年,①________。
青蒿素在人体内半衰期(药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很短,仅1至2小时,而临床推荐采用的青蒿素联合疗法疗程为三天,青蒿素真正高效的杀虫窗口只有有限的4至8小时。
而现有的耐药虫株充分利用青蒿素半衰期短的特性,改变生活周期或暂时进入休眠状态,②________ 。
同时,疟原虫对青蒿素联合疗法中的辅助药物产生明显的抗药性,使联合疗法“失效”。
经过三年多科研攻坚,屠呦呦团队提出新的治疗应对方案:③________,由三天疗法增至五天或七天疗法;二是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疗效立竿见影。
国际顶级医学权威期刊近期刊载了屠呦呦团队该项重大研究成果。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6. (9分) (2017高二上·铜陵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
绿色包装是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描金彩绘、绢丝锦带、红木雕镂等产品过度包装现象得到一定過制。
然而,每逢节日过度包装总会“露头”,“锦衣加身”的月饼也会出现在市面上。
过度包装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
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垃圾中三分之一是过度包装,尤其是逢年过节,粽子、月饼等更是被包装“綁架”,包装成本可达商品本身价值的数十倍,纸张、木材、丝绸、金属等被大量消耗,令环境、资源不堪重负。
过度包装屡禁不绝倒逼治理手段完善和治理方式创新。
应当加快立法进程,将过度包装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统一规范,加强对流通领域和商家的法律约束。
在鼓励简约包装的同时,加强对过度包装的处罚力度。
企业是包装的责任主体,要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生态和环境效益。
推广使用绿色包装袋,多采用可降解、可循环使用的包装材料。
让那些希图用过度包装在市场上投机取巧的企业,没有出路。
个人的微小行动可以汇聚成环保大作为。
让包装回归“绿色”缓解环境压力,同样有赖于全社会消费端的绿色化。
每个人应当从自己做超,树立勤俭节约、绿色消费的理念。
毕竟,对生态环境负责,就是为自己的生存环境负责。
(摘编自《让包装回归“绿色”》,2017年9月27日新华网)材料二:长期以来,过度包装屡受诟病,为何仍大行其道呢?很大程度是商家推波助澜。
精致的外观,华美的装饰,更能抓人眼球,让消费者在众多商品中多看一眼。
包装豪华了,商品显得更上档次,身价自然水涨船高,赚取的利润也更多。
这背后的商业逻辑,不难理解。
除了商家的利益驱使,最根本的还在于高价买“面子”的不理性演费观念。
事实上,普通家庭购买商品,大多还是讲究物美价廉,不会过分追求高档包装。
可见,过度包装的商品,市场最主要还在于礼品消費。
送礼的人抱着“好包装上档次,送礼出手有面子”的心态,对商品本身质量是否过硬,反倒不那么关心,最重要的是看着“高大上”就行。
好面子、爱虚荣。
在这般社会心态的影响下。
过度包装似乎从不缺市场。
过度包装使一些消费者盲目攀比,反过来商家瞅准了消费者心理,不断升级包装,生产更多华而不实的产品,导致恶性循环。
一些经过特别包装的商品,价格一般都是平常包装的几倍,甚至更高。
但是,商品质量并没有什么两样,最终吃亏的还是消费者。
再往大了着,“一流包装,三流产品”,一个企业,不在“里子”上讲完,却只在“面子”上下功夫,也不利于国产品牌的成长。
礼品原本寄托的是纯真质朴的情感,一旦过度包装,反而使感情变了味几,成了利益榆送和交换。
特别是那些公款送礼者,“慷公家之概,结私人之谊”,最终财友两空,正是教训。
(摘编自《包装“瘦身”靠倡导新型消费观》,2017年9月29日《人民日报》)材料三:记者近日走访多家商超发现,月饼过度包装问题明显改善,200 元左右价位、包装朴素的月饼礼盒成了主流。
不过,一些给亲友送礼的消费者还是希望包装更精致一些,精明的网店为此专门推出了月饼豪华包装礼盒。
“自家吃月饼没啥讲究,太繁复的包装反倒是浪費:如果是送給长辈,我就单独买个包装。
”今年中秋节,市民彭女士换了种买月饼的方式:先买好月饼,再到网上另买合适的包装盒,既便宜实惠,也能图个漂亮体面表达心意。
“超市里的月饼礼盒包装太同质化了,可选择的样式太少。
网上单卖的包装盒花样多,可以慢慢挑,针对不同的送礼对象选不同的包装盒。
”彭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买来的月饼六块不足百元,而网购一个包装盒也就十几块钱。
以“月饼包装盒”为搜索词,在淘宝网上能搜到4000 多件相关商品,在京东商城上能搜到近200件相关商品。
看似简单的月饼包装盒,被商家们玩出了新花样,清新楠画包装、文艺牛皮纸包装、竹篮礼盒……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心仅的包装。
网上销售的月饼包装礼盒价格并不贵,10元上下、纸质的月饼包装盒占主流,工序稍复杂、文艺范儿的包装能卖到几十元的价位。
“这几年,月饼企业几乎都不怎么做豪华包装的月饼了,更注重月饼本身的品质。
本市一家知名月饼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
(摘编自《节俭风逼退月饼豪华包装》,2017年9月30日《北京日报》)(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以上三则材料部谈论了月饼的包装司题,虽然现在市场上仍然存在着过度包装的现象,我们需要做的工作也还有很多,但前景令人乐观。
B . 材料一详细阐释了该如何整治包装问题,以往过度包装屡禁不止,这提醒我们治理的手段要进一步完善,治理的力度要有所加强。
C . 材料二分析了过度包装长期以来大行其道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商家难辞其咎,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D . 我们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越来越理性,他们现在购买月饼时,关注更多的是月饼的口味,而不再只是产品的包装。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A . 通过材料一我们认识到,要想治理过度包装这一现象,单纯地依靠对商家和消费者的倡导是很难奏效的,我们有必要通过立法、执法来进行约束和惩罚。
B . 三材料的来源并不相同,其中材料三吐露了百姓的心声,语言通俗充满生活气息。
相比之下,材料一和材料二更加客观、专业。
C . 材料三的内容能够证明消费者的需求对商家是有导向作用的。
所以,勤俭节约的风气、健康绿色的消费观会使过度消费渐渐地难觅市场。
D . 三则材料都选在中秋节前夕这样的时间发表,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
而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與论氛围,从而使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
E . 针对过度包装在节日“频频”露头的情况,国家不仅有政策上的引领,而且还制定了惩罚措施,这也是整治过度包装能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因。
(3)过度包装造成了哪些影响?请综合以上材料进行概括。
7. (20分) (2016高一下·成都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挽着汉字跳舞龚志民春天刚刚迈进校门,花草就一齐勃发怒放。
高中语文老师老于,正准备上第一堂课。
虽然这所学校叫“外国语学校”,但老于郑重告诉学生:“要成为翻译家,外交人才,首先要学好的不是外语,而是汉语。
”每次上讲台,老于都觉得那些仓颉汉字,古老、沧桑、豪放,如朝雨轻尘般飘落下来。
汉字浓缩了万物之象。
方块汉字,有情有义,可纳泰山,可照肝胆,可以兴观群怨,可以歌之舞之足之蹈之。
汉字与舞蹈,本质都是自然和生活。
教室内外,高一高二高三,《诗经》《楚辞》《滕王阁序》,诵读声此起彼伏。
早读结束,老于慢慢擦黑板,准备上课,粉笔的轻尘在窗棂透进的晨曦中浮沉闪烁。
这个清晨,老于仿佛听到校园的露珠都在歌唱,那歌声仿佛从遥远的春秋汉唐穿越而来,悠长隽永。
第一节课,老于讲到春天万物勃发时,激情满怀。
他蹲下来,把全身蜷缩在讲台后面,像粒种子,又像枚鸟蛋,然后竖起食指,整个身体慢慢地向上旋转,一种向上的力量推举着自己盘旋上升。
全班鸦雀无声,个个伸长脖子看老于笨拙的“舞蹈”,老于感觉时光在倒流,仿佛又一次回到长第一根胡须的年龄。
课间操结束,老于去另一个班上课。
昨晚去剪头发,理发师自作主张给老于弄成了时尚的发型,这令已届中年的老于有点不好意思。
老远就听见学生正在播放新一代神曲《狐狸叫》。
老于走上讲台,学生仍在全神贯注听歌。
“《狐狸叫》好不好听?”“老师居然知道《狐狸叫》?好潮哦!”全班惊呼。
老于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不分17岁和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