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影响水稻产量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浅谈影响水稻产量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影响水稻产量的相关因素及对策年级专业农学层次学号 17280220学生姓名王媛媛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8年10月摘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历来处于重要地位,水稻生产状况的好坏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安定和我国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主要对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从栽培,施肥,科学管理等多个方面对水稻进行相应的措施,提出解决水稻生产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水稻;产量;影响因素Factors affecting rice yield and CountermeasuresAbstractRice is the main grain crop in China. It has alway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grai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The quality of rice production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whole society. In this paper, the factors affecting rice yield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were taken from cultivation, fertilization,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rice production.Key words:Rice; yield; influencing factors目录摘要 (2)1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选题意义 (1)2影响我国水稻产量的因素 (2)2.1气候因素 (2)2.2育苗方式 (2)2.3施肥比列 (3)3提高水稻种植产量的对策 (3)3.1因地制宜进行水稻种植 (3)3.2水稻品种的选取 (3)3.3对水稻种植的科学管理 (4)3.4病虫害防治和预防极端天气 (4)3.5增加惠民政策,科学种植 (5)4结论 (5)参考文献 (6)谢辞 (8)1绪论1.1研究背景水稻是全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种植面积及产量在世界粮食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的主要食物是水稻,而亚洲地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的主要地区,占世界总产量的很大一部分比值。

我国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也是世界水稻历史起源地之一,是亚洲乃至全世界的水稻生产大国。

我国水稻种质资源丰富,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都有水稻种植。

上个世纪,相关部门将我国稻作区划分为6个区,包括:东北单季稻稻作区、西北单季稻稻作区、华北单季稻稻作区、西南单双季稻稻作区、华中单双季稻稻作区和华南双季稻稻作区,这其中主要产区包括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

随着我国粮食市场的逐步放开,国际粮食市场的波动对我国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大,粮食进口总量的偏大会造成我国对进口粮食的依赖性增强这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因此,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提高我国本身粮食的生产能力也就成了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径。

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许多乱占耕地的现象时有发生,我国水稻种植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1.2选题意义我们通过对影响水稻产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水稻生产效率的对策建议,促进粮食生产。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快,耕地越来越少,许多的商业用地大大增多,而我们的粮食进口却在大大增加,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提高我国粮食的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粮食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2影响我国水稻产量的因素2.1气候因素影响水稻产量的最主要因素是气候因素,包括光照、温度和水分。

光照可以让水稻进行光合作用,有效的光照可以提高水稻光合作用的有效积累,使水稻更好的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来影响水稻的生长;而对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而言,不能太低,由于水稻是喜阳的农作物,它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温度过低不适合水稻的生长;水分同样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是根部可直接吸收进水分,之后输送到水稻的各个组织去,让水稻顺利生长;二是水稻细胞呼吸需要水分,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2.2育苗方式很多地方种植户育苗时采用水田,水田的条件相对较差,温度低,土质较硬,这对水稻的根系发育极为不利,致使种苗在苗期发育不好,生长不佳,给水稻的产量带来极大的影响。

同时,水稻种植间隙,种植量导致水稻没有足够的营养进行正常发育,大大影响水稻的产量。

如今水稻密植的现象普遍存在,而栽得过密。

水稻无法分蘖,只能依靠主穗,从而大大降低了产量和品质。

大面积种植,要将种植生产各阶段、各环节进行准备。

在制种过程中,若不统一行动、整体推进,容易导致父母本花期不遇,造成制种减产。

2.3施肥比列许多种植户只保证了用足够量的氮肥,却用少量的磷肥,还有很多种植户农肥和钾肥的,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农田里氮、磷、钾的比例明显失调,根系也达不到好的吸收效果。

也有农户只追肥却不用底肥,不能合理利用肥料。

3提高水稻种植产量的对策3.1因地制宜进行水稻种植俗话说,高楼大厦的建成首先需要良好的地基,对于水稻也是一样,水稻种植,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种植场地的选取,我们要选取优质稻田,水利建设和生态环境条件良好。

我们要考虑选取的地理位置是否适合种植水稻,水源等因素是否充足,同时要考虑气候条件。

只有合理选择土地,并根据水稻的生长要求选择适宜的土壤,才能保证水稻种植取得积极效果。

3.2水稻品种的选取种子的选择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最重要条件,一片稻田,土地再肥沃,没有良好的种子,也种植不出健硕的水稻。

我们在水稻的选择上要坚持优质与高产、优质与抗性兼顾的原则,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水稻高产、优质的新品种,良种。

品种选择的同时应该考虑抗病性强弱,早稻一般抗病性差,中、晚稻品种品质一般,所以,加强高产、抗病早稻品种和高产、优质、高抗、生育期适中的中晚稻新品种的引进和筛选。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对水稻种子的筛选至为重要,我们只有做到科学合理选择水稻种子,才能保证水稻种植及产量有一个良好的基础和前提。

3.3对水稻种植的科学管理在水稻种植管理方面,采取寸水浅灌是比较合适的方法,同时,应该进行深水护胎的方式。

在秧苗播种后返青前,要注入秧苗高度2/3 的水,用作扶苗护苗;在秧苗分蘖期至分蘖结束期,用浅水来实现包蘖增温。

在稻苗抽穗前,保证水深在10~15 cm;抽穗扬花期水深应为7~10 cm,灌溉要一直持续到成熟为止。

同时,我们合理进行施肥,氮肥、磷肥、钾肥或农肥等的施放比例要适当,科学施肥,从而提高水稻产量。

同时我国应该加强研制和引进开发低污染、低毒的化肥农药,这样既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又能生产绿色稻米和增加农民收入,这对于我国水稻生产走向生态化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3.4病虫害防治和预防极端天气目前影响水稻产量和结实最严重的病虫害包括抽穗前后和分蘖盛期发生的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虫等等。

还有田块在种植多年水稻后,会隐藏多种病菌,并且很多病虫、草对每年使用的各种农药都有一定得抗性,所以,很难治愈那些病虫、草害,从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我们在种植管理时要做好这些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防止叶片枯萎或稻穗倒伏。

有相应的病虫害的症状时,我们要及时进行处理和解决。

水稻生长发育也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果在抽穗扬花期前后遇上高温、台风、寒露风、阴雨连绵等不良的天气,都会降低水稻产量。

要保证水稻的产量,我们必须采取防御措施,降低水稻遭受的影响。

比如:发生洪涝灾害,我们应该及时进行合理的排水设施,以免水稻烂根;当遇到旱灾时,就应该利用人工降雨或一些范围的灌溉等来保证有充足水分供水稻生长;如果遇到大风天气,我们应该提前进行保护,建立防风沙措施,使水稻不被摧毁或降低损失。

总之,要想办法来应对这些情况发生,使农作物不被伤害,产量不受影响。

3.5增加惠民政策,科学种植国家和重负应积极提高三农经费的支出,要在每年的水稻生长季加大投资力度,比如在粮食直补、种子补贴、农业器械购买补贴等方面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

对于农业相关部门来说,应该对种植户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种植水平。

而种植户应该主动学习农业种植技术,同时运用到水稻种植当中去,掌握好的经营方式,在种植过程中正确运用农业机械,减少劳动力的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结论水稻是我国粮食的重要支柱,关系着千千万万人的温饱,因此,水稻产量的高低十分重要。

本文对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列举,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我认为,我们必须加强对水稻产量的相关因素的研究,当水稻产量或质量不好时,我们应该及时进行分析,找寻原因,才能更快的提高水稻的生产量,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罗展,朱莲英,卢福安,兰有明,陈国琳.杂交水稻制种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 2013(11).[2] 唐洪兵.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之友(理论版). 2009(08).[3] 耿文良,单平义,肖立富.粳稻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特性对产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9(S2).[4] 杨修,孙芳,林而达,居辉,熊伟.我国水稻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J].自然灾害学报. 2004(05).[5] 孙浩燕,王森,任涛,丛日环,李小坤.不同施肥方式下氮肥用量对直播稻根系形态及氮素吸收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7(06).[6] 郭鑫年,孙娇,梁锦绣,周涛,田旭东,陈刚.栽培方式与施磷量对水稻养分累积、分配及磷素平衡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7(04).[7] 何艳晴,郑华斌,张炎胜,唐启源.功能型叶面肥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作物研究. 2017(04).[8] 金正勋,郑冠龙,朱立楠,孙璐璐,张忠臣,刘海英,徐振华,曲莹.不同氮钾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及抗倒伏性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5(03).[9] 吴海兵,申建宁,胡珊珊.硅肥对寒地水稻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北方水稻. 2014(06).[10] 贾腾斌,吴发启,赵龙山,王林华.坡耕地上耕作形成的微地形复杂度特征与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 2013(04).[11] 刘晓菲,张朝,帅嘉冰,王品,史文娇,陈一,陶福禄.黑龙江省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地理学报. 2012(09).[12] 包云轩,刘维,高苹,申双和.气候变暖背景下江苏省水稻热害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 2012(02).[13] 崔婷婷,李王成,夏婷,吴艳.几种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述评[J].中国稻米. 2016(04).[14] 王伟妮,鲁剑巍,何予卿,李小坤,李慧.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 2011(06).[15] 张福锁,王激清,张卫峰,崔振岭,马文奇,陈新平,江荣风.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土壤学报. 2008(05).谢辞从文献资料的搜集到论文方向的确定,再到论文的成稿定稿的过程中,我受益甚多,感慨甚多!每一个过程都是一种经历,是不断摸索、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