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产业政策分析报告

农业产业政策分析报告

主要措施 测土配方施肥 土壤有机质提升 新型肥料试验示范
16
科学合理施肥——测土配方施肥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并把测 土配方施肥技术作为“十一五”期间农业重大增产技术措施进 行推广应用。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3
粮食生产与安全——近6年作物结构调整情况 主要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变化情况
水稻面积稳中有增,年均增长246万亩,2010年达到4.47亿亩,产量居粮 食作物第一位,面积居第二位; 玉米面积增加最快,年均增长1536万亩,2010年达到4.88亿亩,面积居粮 食作物第一位,产量居第二位; 小麦面积持续增加,年均增长382万亩,2010年达到3.65亿亩; 豆类和薯类面积持续减少,两类作物合计年均减少674万亩。
18
农业机械化——“十一五”成果
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51亿元,带动 地方和农民投入超过1105亿元,补贴购置农机具1078万 台套,受益农户达906万户。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 合收获机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2.9%、33.1%和15.8%,其 中玉米联合收割机年均增长70.5%。
全国拥有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17.2万个,组织化水 平持续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总收入达到3665亿元,较 “十五”末的2273亿元增长61.2%,年均增长10%以上。 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达到2.2万个,入社人数达 43.3万人
2010
化肥使用量(万吨,折纯)
5562 5404 5239 5108 4928 4766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4
科学合理施肥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即将正式公布,其中一半篇幅聚焦农 业科技。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透露,中央一号文件共包括 六个部分,其中有三个部分涉及农业科技,依靠农业科技 创新、创业发展现代农业。
21
政策关键词分析 种植方式——高标准农田、标准化生产 农业产业化 ——规模化经营、优化产业布局 产品方向——提高单产、节约资源型农业、提高耕地质量 农业生产方式——农业机械化、设施化生产 农业科技——农业科技推广
22
种植方式——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 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 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 2015年我国将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2020年力争建成8亿亩高 标准基本农田,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 ,农机户为基础,农机中介组织为纽带的新型农 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
19
农业机械化——“十二五”目标
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耕种收综 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水稻、玉米等生产全程机械化 取得长足发展,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和现代设施农业取 得明显进展。
本报告分析文件名称: 中央一号文件: 2007——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8——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
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9——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10——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4
粮食生产与安全——近6年作物结构调整情况 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面积变化情况
蔬菜、果树面积稳中略增,2010年分别达到2.85亿亩和1.73亿亩; 棉花面积年度间有波动,2006—2008年一般在8600万亩以上,2010年下 降明显,降幅15.6%; 油料作物面积年度波动较大,2007年起总体呈上趋势; 糖料面积总体上呈稳定增长趋势; 茶叶、花卉、烟叶、中药材等面积稳步增加。
科学合理施肥是农业科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确定施肥种 类、数量、施肥时间和方法,是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 环保的一个重要措施。历年一号文件及相关十二五规划均 对科学施肥十分重视,农业部也多次下发《关于农作物科 学施肥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强调合理施肥。
15
科学合理施肥——目标任务与主要措施
目标任务 加强科学施肥指导、保障粮食生产需要 合理配比养分、提高农产品质量 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
11
土地流转——发展及现状
几年来,土地流转为发展现代农业起到了明显作用,越 来越多的农民合作社及企业开始承包土地进行规模种植。
取得成绩 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达2.07 亿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6.2%,签订流转合同2258.8万 份,签订率为60%。
不规范现象 采用口头协议流转或由村委会代替农民签订流转合同; 流转期限过长,流转价格偏低; 企业由于经营失误无法履约,给转出土地的农户造成较大的 经济损失等。
25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地方
2009: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权利质抵押贷款
2010: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 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
13
科学合理施肥
粮食产量(万吨)
48402
49804
50160
52871
53082
54648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主要作物对象:粮、棉、油、糖 建设途径:——建设优势产区;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水利 设施、田间道路、生态保护
目标:——优化土地结构,集中连片种植,发挥规模效益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 ——适应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生态建设,提高农田可持续利用
8
土地流转——耕地保护
2006-2010年农村土地整治新增农用地和新增耕地情况
“十一五”期间,全国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150 万公顷, 超
过同期建设占用耕地的面积,保持了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对 坚守18 亿亩耕地红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9
土地流转——发展及现状
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 决定 》,其中有关于“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 法流转”的规定,强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村庄、集镇 、建制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 ” 毫无疑问,土地流转的决定将是自实行土地的家庭联产承 包经营制以来乡村财产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对农村经济、 乡村治理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 ——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提升质量效益
24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农垦系统
农垦系统:围绕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企业、形成大产业的发展战 略,推进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
“十二五”期间 ——农垦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达到5200亿元;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8%以上,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8%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
10
土地流转——发展及现状
土地流转的变革,缘于农村现实状况:
在城市化的推动下,大批农民进城变身为农民工,导致农村大 片土地撂荒,危及粮食安全;
先前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小块经营,缺乏规 模化、集约化经营,导致效率低下,农业产出低;
城乡二元体制束缚了农村的发展,一边是城市化的一路高歌猛 进,另一边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导致城乡差距越来 越大。
12
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制约农业发展的非生产性重要因素 中央一号文件政策演变:
2007:加快制定农村金融改革方案,探索多种形式担保机制 发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支柱作用 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
2008: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 加快推进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工作 邮政储蓄银行扩大涉农业务,鼓励发展联保贷款
2006——2010年中央财政支持三农投入情况
“十二五”粮食生产发展的目标思路:努力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 ,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0800亿斤以上。
7
专题政策列举
自2007年以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及相关行村金融、科学合理施肥、农业机械化
中央投资金额(亿元) 项目试点县(个)
2
200
5
600
9
1200
11.5
1861
12
2498
9.5
2498
8

17
科学合理施肥——测土配方施肥 自2005年大力推行测土配方施肥以来除了取得的良好成绩 外还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如:在“测、配、产、供、 施”五个环节中,施肥一直是个薄弱环节,技术推广“最后 一公里”问题始终没有很好解决。真正做到测土配方施肥。 终端的农化服务体系建设至关重要!
农机农艺融合度、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度进一步提高, 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技术广泛 应用。
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将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作为农业机械 化发展的重要主体。
20
农业机械化——“十二五”主要工程
保护性耕作工程 根据《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5年)》,支
农业产业政策分析报告
1
目录
粮食生产及安全 专题政策列举 政策关键字分析
2
粮食生产与安全
近六年来,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23亿亩 以上,但内部结构有所调整。由于2004年以来国家 持续加大粮食生产支持力度,粮食作物面积呈逐年 增加趋势,由2005年的15.64亿亩增加到2010年的 16.48亿亩,五年间增加了8000多万亩,年均增加 1400万亩。
23
种植方式——标准化生产
农业标准化生产:就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实施产前、产中 、产后全过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制定详细的生产标准 和操作规程,按照标准组织生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