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机遥控导光柱的光学设计

电视机遥控导光柱的光学设计


表2
五、小结
针对接收距离及接收角度不达标的问题,对电视机中应用广泛的导光柱进行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及试 验数据对比,确定了导光柱形状;材料及颜色对指示灯及红外遥控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此后在设计中设 计此类部件的一些指导建议,避免以后此类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Light Guide Techniques Using LED Lamps》 Application Brief I-003 [2]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石顺祥、王学恩、刘劲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 《电视广播接收机用红外遥控发射与接收通用技术条件》Q/SCWB2002-2006
光率,容易出现遥控不灵敏、遥控角度不够的现象,如 L03 系列的导光柱原造型深红色,遥控角度不够,后 重新调整较浅的红色,试验合格。材料与色粉的比例可参考实验报告 A。 (2) 导光柱与接收头位置不合理
对于接收面是竖直平面型的导光柱,接收头应与导光柱在同一中心线上接收效果最好;对于斜面型导光 柱,接收头如放置在导光柱的中心,红外线经导光柱折射后部分偏离导光柱中心,不能到达接受头,见图 4。 如 M11 系列导光柱遥控角度不够,分析原因是导光柱与接收头的距离较大和接收头的放置位置不合理,经调整 导光柱和接收头的距离和位置,实验合格。斜面型导光柱与接收头的距离和位置见实验报告 C。
由光的折射定律: nisinθc = nfsinθf
当光由玻璃射入空气时:ni=1.5, sinθf=1.0, nf=1.0 , sinθc =1/1.5=0.667 , θc≈42,此临 界角也适用于透明塑料(PMMA;PC;AS)。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当发生全反射时,反射光的能量等于入射 光的能量,即入射光全部反射出去。
a.空心结构
b.实心结构
图9四、 导光柱常见形式和设计 Nhomakorabea点导光柱按前后表面投影面积可分为:无增益型和有增益型;按外部形状可分为:圆形 和长方形,其中按
圆形、长方形的正表面是否竖直可分为:竖直型和斜面型。因无增益型 、长方形和竖直型结构形式相同,下
表只介绍增益型、圆型、斜面型的结构形式和设计要点,见表 2。
图5
(3) 导光柱的结构优化 原则是通过结构优化,使导光柱对光线的损耗最小,并能使光线集中于导光柱后面正中,方便接收头的
摆放及接收。以下列举几个优化措施供参考。 A、尽量减少支承损耗 导光柱安装在面壳上,一般采用螺钉、胶钉或扣位固定, 支承部分就是指导光柱本体以外的固定部分。
按导光柱导光原理,应尽量减少支承部分与导光柱本体的连接,以便使尽量多的光到达遥控接收器。如图 6
2. 实验用仪器及材料:整机 2 台;不同材料颜色导光柱;不同形状导光柱; 3. 实验方法:对比试验 4. 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 A.测试不同颜色和材料的导光柱对遥控接收头灵敏度的影响 实验地点:科技大楼一楼展厅 实验对象:19L08 不同颜色和材料的导光柱 (用胶袋及标签区分),导光柱与接收头的距离 G=1.2mm (见图 14)。 接收头编号:5302-140038-00,19L08 导光柱编号:1007-19L080-01, PC(GE)原料黑色,能透过红外线,用在多媒体,导光柱编号:1007-29T0E0-01。
和角度的影响相差不大,实验 A 的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结论。在注塑特性上,AS 易粘模,脆性大,如选用此材
料,要留意出模角度和顶出位置。目前我公司使用的导光柱大部分为性能较好的 PMMA 材料。
塑料名称 透光率(%) 参考价格 RMB(元/KG)
成型特性
备注
ABS(透明)
89
23
易成型
AS(SAN)
90
(1)斜角 A≤10° 以免光线在左右方 向进入时在导光柱斜面上反射后入射角 小于临界角 (42°),由全反射变为折射 (所有角度以法线为参考,以下同),不 能到达接收头。 (2)前宽度 W1 范围是 5~10MM(与无增益 型的 W 取值相同)。 (3)前后宽度比 W1/W2≤1.5 以免经多 次反射后,光线角度累积会使入射角超出 临界角(每次反射后角度都减小 A)。 (4)T1/T2≤1.5 ,为了开模简单也可 T1=T2。 (5)其它参数同无增益型 (1)D=5mm(推荐值)。 最小值 DMIN≥4mm 如太小会影响灵敏度 及要求导光柱与接收头高精度的对位。 最大值 DMAX≤6mm 避免注塑时产生缩水凹 陷,从而影响导光性能。 (2)正面可做成弧形,形成凸透镜效果。 H=0.3~0.5MM。 (3)其它参数同无增益型 (1)A≤20 度。角度越大,输出导光柱 的光偏离导光柱中心越远。 (2)D2=0~2mm,与角度 A 有关,可参 考实验报告。 (3)正面可做成弧形,形成凸透镜效果。 H=0.3~0.5MM。 (4)其它参数同无增益型
附录: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电视机导光柱对红外接收放大器(接收头)灵敏度的影响 实 验 人:结构四室;结构一室 合 作 者:向勇;冯灵光;贾利锐;张军;叶华 实验地点:科技大楼一楼展厅 日 期:2009.4-2009.5
1. 实验目的及意义 验证导光柱的形状;截面大小;透光率及颜色对接收头灵敏度的影响,解决市场反馈遥控不灵敏;遥控角 度不够等问题。
ABS(透明) 502
1.4g/1kg 半透明
28
38
L3
ABS(透明) 502
2.8g/1kg 半透明
29
35
L4
AS(SAN)
全透明
>30
42
L5
AS(SAN) 502
0.5g/1kg 半透明
结构形式
图例
设计要点
1. 无增益型:
(1)长度避免过大(L/W≤3 ) 以免光
导光柱的前后表面的 投影面积相同
线经多次反射造成衰减。 (2)W=10mm(推荐值),最小值 WMIN≥5mm,
太小会影响灵敏度及接收角。
(3)T=5mm(推荐值)。
最小值 TMIN≥4mm 如太小会影响灵敏度 及要求导光柱与接收头高精度的对位。最
2. 有增益型: 导光柱的前表面的投 影面积>后表面的投
影面积
3. 圆形(半圆形)
4. 斜面型: 正面是圆形或长方形; 侧面为斜面的导光柱
大值 TMAX≤6mm 避免注塑时产生缩水凹 陷,从而影响导光性能 (4)R=3~5mm R 的作用是增大水平接 收角,消除接收盲点。 (5)四条棱边倒角 R≥0.5mm。 (6)所有表面要光滑。
二、 导光柱实现导光的基本原理
导光柱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到三个光学定律,以下作简单介绍: 1、 光的折射定律(菲涅耳定律)
光线入射到不同介质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 射。其中入射光;折射光和法线位于同一个平面上, 并且与界面法线的夹角满足如下关系(见图 1):
nisinθi = nfsinθf 其中:
ni 和 nf 分别是两个介质的折射率; θi 和θf 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
以一定比例混合,也可得到接近上述 A 之效果。(注:比例多少要通过实验取得)
(2) 合理放置接收头与导光柱的相对位置
红外线经导光柱折射传导后,最终的折射光线位置与导光柱的结构形状有较大关系,导光柱的结构形状
决定了接收头的摆放位置,如图 4 原因分析,图 5 为优化后的接收头摆放位置。
a.原位置
b.优化后位置
导光柱
接收头
导光柱
接收头
a.竖直平面型
b.斜面型
图4
(3) 导光柱的结构设计不合理
导光柱的结构形状对红外线的传导效果有很大影响,好的设计可以将有效的红外线集中并传导至接收头
处。见实验报告 B 和 C。
3. 设计优化改进 (1) 选定合适的导光柱材料和色粉添加比例
原则上尽量选用透光率高的材料,从下表 1 可以看出:透明 ABS、AS、PC 的透光率相当,对遥控距离
图 14
实验工具:19L08 整机一台;卷尺;角度尺(用 A4 图纸打印),螺丝刀;遥控器等 实验部骤:
a) 检验接收头是否与导光柱对中,如不对中,需调整,用目测法保证接收头与导光柱基本对中。
b) 选定一合适位置,将角度尺用胶纸贴在台桌上,将 19L08 整机底座的一条直边与角度尺对齐,先测
量直线遥控的最大距离,具体方法利用展厅瓷砖的方格来定直线度和距离。再慢慢对准角度尺将整
电视机遥控导光柱的光学设计
【摘 要】 文章主要介绍导光柱导光的原理,基于光学原理和实验探讨导光柱在电视机上优化设计和应用,
对彩电整机设计、生产中遇到相应的问题提出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光学原理 导光柱 接收头 设计 应用
一、 背景
电视机的遥控接收传感器(接收头)一般安装在机壳内,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控制信号通过安装在机壳 的导光柱传导,作用于遥控接收传感器。导光柱既是遥控红外线传入遥控接收传感器的光路通道,也是电视 机外观的装饰零件,零件设计受到外观限制。针对近期我公司质量部反馈遥控接收角度不够、接收不灵敏的 情况,本文从导光柱的光学设计原理入手,结合实际遥控不良的机器,对现有的几款导光柱进行分析、改进及 对比实验,解决了遥控角度不够或遥控不灵敏的问题。本文还总结了导光柱设计的几种常见形式和设计要点, 给出了导光柱的优化设计方案。
a.原设计
图8
b.优化设计
C、 导光柱采用实心结构 导光柱采用实心结构比空心结构更有利于接收头获得较多的红外线,如图 9 所示,同一束光经过空心结 构的导光柱,到达接收头的光只是反射光,折射光远离中心到达不了接收头,根据 菲涅耳损耗原理,到达接 收头的反射光只是入射光的极少部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而实心结构导光柱经过 2 次折射出的光线接近中 心,达到接收头。
在电视机上,进入导光柱的遥控红外线理论上也是通过全反射到达接收头,导光柱模具要抛光处理才能 避免因光的折射而产生损耗。
三、 导光柱的优化设计
1. 目前存在的问题 遥控不灵敏,遥控角度不够,主要是遥控水平角度达不到 30 度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