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质量分析与控制方法

第二章 质量分析与控制方法


(N=180) 6月1日至7月31日
100
150 82.22 100 88 48.89 50 32 66.67 50 100 58.62 94.44 89.44
一、因果图
因果图主要用于分析质量特性与影响质量特性的可能 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把握现状、分析原因、寻找对 策来促进问题的解决。
因果图的绘制方法
绘制方法 特点 1、收集原因时采用行为逻辑推理法 2、整理原因时由大骨—中骨—小骨 1、收集原因较多采用“头脑风暴法” 2、整理原因时由小骨—中骨—大骨
94.44 89.4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0
32
28
13
9
10
尺 寸 不合格
砂眼
擦伤
断裂
弯曲
其它
不合格项排列图
二、排列图
2、分析:使用因果图将影响主要项的所有原因列出来:
疲劳
操作者
集中 疾病 培训 成分 项目 零件
机器
精神
注意力 形状
稳定
健康
经验
素质
检验
方法
失恒
变形
磨损
教育
操作 夹具 工具
尺寸不合格
位置
拧紧程度
材料的质量
二、排列图
排列图和因果图结合使用案例
1、选题:使用排列图确定主要项:
频数 (N=180) 6月1日至7月31日
累 计 百分比 100
右图为某零件使用 不合格现象调查表统计 所得的排列图。 通过排列图确认尺 寸不合格为主要不合格 项。需要进行原因分析。
150 82.22 100 88 48.89 50 66.67
其中A类因素可确定为“关键的少数”。
二、排列图
排列图使用的注意事项
1、排列图可以分析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即抓住“关键的少数”。但它 只在影响问题的数量上体现主要原因,在考察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和安全性等方 面表现不足。 2、排列图可用来确定采取措施的顺序。 3、对采取措施前后的排列进行对照,可以验证措施的有效性。
(2)动作研究
动作研究是以“动作的经济原则冶进行流程中具体步骤(动作)的研究, 达到 以最低的劳动强度和劳动量, 多快好省地完成工作任务的目的。在动作分析过程 中, 必须遵循动作的经济原则, 不断改进操作, 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1) 动作的经济原则 2) 为便于记忆将动作的经济原则简化
2. 工作研究的效果
工作研究是工业工程(IE)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接受 某—工作任务时, 不应急于去实施, 而应采用科学方法研究 和分析,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就是工作研究的目的 和任务。
(三)工作研究的适用范围 1. 工作研究的内容
(1)程序研究
某公司对加工工序流程
材料库
机床A 55500 件/h
中间库
机床B 5000 件 /h
因果图——是一种用于分析质量特性(结果)与可能影响 质量特性的因素(原因)的一种工具。
因果图的作用:
1、分析(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2、表达(上述)因果关系 3、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促进问题解决
一、因果图
大骨 小骨 中骨 主骨 特性
特性(结果)
因素(原因)
因果图的结构
1953年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首先提出了因果图,现已成为应用最 为广泛的管理工具。因果图又称石川图和鱼刺图。
材料库
机床A
料盒
机床B
成品库
机床A工作中,半成品自动送入料盒,当料盒内满100件时,机床A自 动停止工作,当料盒内只剩10件半成品时,机床A开始工作,周而复 始,而机床B则连续工作。 改进效果为: ①两台机床联动,减少小间库和送料及管理人员; ②两台机床之间的料盒很小,节省大量生产面积; ③节约半成品输送时间和费用; ④发生质量问题可以及时反馈质量信息; ⑤生产周期缩短,满足市场需求。
存在自动反馈调整所得的数 据图形。
一、直方图
直方图的类型及其特征
5、平顶型 几种均值不同的分
6、双峰型 两种不同的均 值相差大的分布混 在一起,由于数据 分层不当或人、机、 料、法、环等因素 的差异引起。
7、孤岛型 工序异常、测量
布混在一起,或过程出
现缓慢劣化,如刀具磨 损、操作者疲劳或数据 分层不当等。
工作研究可以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企业获得三高: 高的工作质量, 高的工作效率, 高的经济效益。 二是有效地促进职工的劳动热情: 工作轻松不疲劳, 满负荷工作出效率, 优质高 产得效益。
(四)流程图的符号
1. 端点符 3. 判断符
表示一个流程的开始和结束。
表示检验、检查、评审、审核、 评价等判断性活动。 4. 停顿符
二、排列图
排列图的概念和作用
田口玄一的质量思想 —— 质量问题是以质量损失的形 式表现出来的,大多数损失往往是有几种不合格引起的,而 这几种不合格又是由少数原因引起的。
朱兰“2080原则” —— 朱兰博士最早运用巴雷特(或 洛伦兹)的经济理论将质量问题分为“关键的少数”和“次要 的多数”,即多数的质量问题是由少数的关键原因引起的。
•调查的目的 •调查的类型 •调查的方式 •调查表的应用程序
二、水平对比法 • 定义 水平对比法是把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及性能与公认的 领先水平进行比较,以识别质量改进机会的一种方法。 • 应用范围 水平对比法的应用有助于认清目标和确定计划编制 优先顺序,以便使应用者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应用程序 水平对比法的应用程序就是质量管理所提倡的科学工 作程序——PDCA循环。
贮存 尺寸
排列
直径
定位
顺序
安装材料
程序 角度
动作
零件与材料
操作方法
速度速度
因果图列出了所有影响零件尺寸波动的因素,通过现场调查和其它 方法对各种原因进行验证,找到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
二、排列图
3、验证改进效果:重新搜集数据制作排列图,将前后排列图进行对照以 验证改进的效果。
累 计 百分比
频数
逻辑推理法
发散整理法
在绘制因果图时,两种方法往往结合使用。
一、因果图 因果图绘制的注意事项
1.确定原因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做到“重要的因素不要遗漏”。 2.确定原因要尽可能全面具体。 3.质量特性与因果图一一对应,有多少个质量特性就要绘制多少张因果 图。
4.确定的原因要经过验证。一方面原因要细分,直到能采取措施为止。
成品库
某产品加工工序如上图,其中机床A的生产能力5500 件/h,机床B的生产能力5000件/h,市场需求为5000 件/h。
经程序研究: 问:机床A与机床B之间为什么要设中间库? 答:由于两部机床功效不同,造成机床边堆放大量半成品,所以设中间库周转。 调查:机床A的工效为5500件/h,超过市场需求,机床B的工效为5000件/h, 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从科学管理角度看问题,认为机床A的全效工作只能造成库 房积压,是一种浪费,应让机床A的工效有10%的停机,使其与机床B同步,则 两台机床可以联动。
3、对造成问题的方面或项目进行划分或归类;如按不合格类型、不
合格位置、工序、机器设备、操作者、作业方法分等;不常出现的项目归入 “其他项”。(使用分层法进行分类,数据不分类就无法使用)
4、确定收集数据的方法、时间。
二、排列图
第二步,收集数据并填入数据统计表中 第三步,将数据统计表转化成排列图用数据表,表中依
二、排列图
排列图是对发生的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而 采取的简单图示技术。 排列图的作用是找出影响问题中“关键的少数”原因。 通过区分最重要和较次要的影响因素,用较小的努力获得最 佳的改进效果。
二、排列图 排列图的绘制方法
第一步,确定所要调查的问题以及如何收集数据。(关键) 需要考虑如下方面: 1、调查的是何种问题?不合格项目、损失金额、事故等。 2、确定问题调查的期限。
四、分层法
一、直方图
定义:直方图是描述定量数据分布情况的一种图形技术, 由一系列矩形组成。
作用:通过对数据的加工整理,观测并研究数据的
取值范围、集中和分散等分布的情况。 直方图可用于明确问题和把握现状。 直方图的横坐标是质量特性数据 直方图的纵坐标是数据的频率(频数)
一、直方图
直方图的类型及其特征
三、流程图法
流程图是一种提供质量改进机会及改进措施的现代 科学方法,而不是制图方法。 (一)定义 ISO 9004.4:1994标准给出的定义:流程图是用图 的方式将一个过程的步骤表示出来。通过对过程的 实际情况的详细了解来调查改进的机会;通过对各 步骤之间关系的研究通常能发现故障的潜在原因。
(二)工作研究简介
左右 纵纵 坐坐 标标
不 合 格 数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累 计 百 分 数
不累 合计 格百 数分 数
铸件不合格项目排列图
二、排列图
排列图的种类
用来发现造成质量、成本、交货 1、分析现象用排列图 期、安全等方面不良结果的主要问题。 用来发现因操作者、机器设备、 2、分析原因用排列图 原材料、作业方法等过程因素造成的主 要问题。
错误或混有另一分布
的少量数据。常因为 原材料变化或由不熟 练工人替班引起。
一、直方图
直方图与公差之间的关系、并能做出基本判断 (1)直方图符合公差要求的情况
TL
TU
TL
TU
充分满足公差要求。状况良 好,不需要调整。
满足公差要求,但不充分。或称(过 程能力已不充分)。 措施是:减少波动(提高加工精度)。
一、直方图
直方图不符合公差要求的情况
TL
TU
TL
TU
TL
TU
不满足公差要求 (过程能力已不足) 措施是:使均值接近规格 的中间值(减少偏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