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底基层样本

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底基层样本

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
部位: K193+000—K195+160
一、工程概况
本分项工程K193+000—K195+160段长 2.16km, 底基层顶宽
13.145m, 厚0.2m, 采用水泥稳定砂砾铺筑, 合计工程量为28393m2。

二、施工工期
我项目部计划于: 5月18日开始在K193+000—K195+160段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的施工, 具体施工组织计划如下:
三、施工设备、工程技术人员、劳动力安排
1、拟投入本分工分项工程的机械设备表
2、劳动力配备:
本分项工程共配备技术人员3名, 试验人员2名, 安全员1名,劳动力
40名。

四、施工方案
20cm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施工混合料采用WCB500型稳定土拌和站拌和, 由6辆10吨和15辆12吨自卸车运输, 两台PR751W摊铺机梯队摊铺, 振动压路机和胶轮压路机组合碾压。

施工中的标高、平整度、横坡采用双侧基准钢丝进行控制。

五、施工工艺及施工控制参数
1、拌和:
拌和采用WCB500型稳定土拌和站集中厂拌, 将过筛合格砂砾用装载机从料堆送至下料斗, 经过料斗下面的电机转速和斗门高低来控制各种材料的流量, 达到要求的配合比。

采用电子计量装置控制加水量, 确保拌和出的混合料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大0.5-1%并根据天气情况适当调整, 以补偿运输、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

( 1) 水泥剂量控制: 水泥剂量以试验段对试验后确定5.6%最佳施工剂量控制, 在拌和时增加0.5%。

( 2) 最佳含水量控制: 最佳含水量以试验确定最佳含水量5.1%为基础, 实际考虑气温较高导致水分流失, 视具体气温及运距因素在施工时按增加0.3-1%控制。

2、运输:
运输方式采用6辆10T和15辆12T自卸车组成的运输队连续运输。

施工时再依据运距及运量随调整运力。

为防止粗料的离析, 在料斗下料时先装靠前部分, 再装车斗靠后部分, 最后装中间部分, 运输要尽量缩
短从拌和到摊铺现场的时间。

3、摊铺:
摊铺时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摊铺, 两台摊铺机行走间距为控制在30-40m。

摊铺时高程采用固定找平装置, 即在摊铺机两侧挂钢丝进行控制, 钢丝必须拉紧, 防止钢丝下垂造成高程不准确。

另外, 在摊铺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摊铺机的停机待料次数, 以免在熨平板落放位置出现路线横向的波浪, 造成局部的不平整, 同时, 每次停机起步时, 摊铺机速度应从零开始逐渐增加, 慢慢起步有助于保证摊铺的平整度。

在摊铺时应注意调节好摊铺机熨平板的路拱坡度, 锁定熨平板, 使其不发生变形, 从而保证全断面的正确路拱。

摊铺过程中, 当混合料从摊铺机传送带到螺旋两侧送料的过程中, 容易发生粗集料的离析现象, 因此, 摊铺机两侧安排专人跟随, 当发生离析时, 人工将粗料铲除, 换填新料。

( 1) 摊铺机速度控制:
摊铺机速度控制在 1.5-2.0m/min, 太快会出现离析或摊铺混合料表面出现波浪, 摊铺过程中尽量减少停机次数。

( 2) 摊铺宽度控制:
摊铺宽度应以结构层平均宽度控制, 待碾压后正好达到设计要求。

对两边摊铺宽度不均匀段应人工挂线修补整齐, 结构层两侧边缘混合料用人工夯拍, 使边缘混合料平整、密实。

( 3) 高程及纵、横坡控制:
高程及纵、横坡控制双侧按设计高程考虑松铺系数挂钢丝绳, 摊铺机固定找平装置走钢丝绳。

在摊铺时要随时用2米直尺检查所摊铺混合料的表面高度是否与两侧纵向钢丝绳高度一致, 若发现摊铺混合料表面高度与两侧纵向钢丝绳不符及时进行调整, 以确保高程及纵、横破达到高度要求。

( 4) 摊铺松铺系数及松铺厚度控制:
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松铺系数采用1.28, 相应的松铺厚度为20cm×1.28=25.6cm, 摊铺时松铺厚度的控制由设计标高乘以所确定的松铺系数计算, 控制方法与高程及纵、横坡控制方法相同。

4、碾压:
摊铺长度满足压路机的工作长度区间( 经试验确定为40-50m) 即可进行碾压, 混合料从拌和碾压完成的延迟时间必须要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 碾压时, 首先用振动压路机静压, 振压时前进采用振动, 后退采用静压, 每次重叠1/3轮宽, 振压过程中水泥稳定砂砾表面应保持潮湿, 如果表面水分蒸发过快, 应及时补充洒水。

碾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操作: 未经过静压和复压, 振动压路机一开始就打开振动, 容易产生无法消除的横向波浪, 从而造成下底底底基层的不平整。

(1)压路机碾压方式与压实遍数:
首先用压路机静压1遍, 然后用振动压路机振压4-6遍, 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按上述碾压变数压实度达不到98%, 将继续碾压, 碾压1遍检测1遍, 重复进行, 直到压实度合格为止。

( 2) 平整度控制:
在振动压路机静压1遍后, 立即用5m直尺对结构层表面平整度进行检测, 对局部不平处用5m直尺进行横向刮拭, 标记出不平的波浪, 再用铁耗、平铁锨进行找平, 然后压路机每振动碾压1遍进行检测对不平处处理一次。

重复进行, 直到平整度合格为止。

5、接缝处理:
因施工时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摊铺, 故接缝主要为横向接缝, 即每天施工结束后的工作缝和摊铺机因故停机时间较长后横向接缝, 处理方法为: 作业接近完成时, 将摊铺机的熨平板提起来, 驶出混合料末端, 人工将这些料摊开, 铺筑厚度略大于摊铺机摊铺厚度, 紧靠混合料放一根方木, 方木的高度应于混合料的压实厚度相同, 在方木下面挖一道槽, 使方木更加固定, 在方木的另一侧用砂砾或碎石回填3-5cm长度略高于方木高度, 整平方木两端的填料后开始碾压, 碾压成型后洒水养生。

在下次摊铺前, 先将砂砾或碎石铲走, 并取下方木, 将下承层打扫干净后即可开始工作。

在处理纵向接缝时, 必须采用垂直的平接缝, 严禁做斜接缝, 其具体方法为: 在靠下一幅的旁侧用方木或钢模做支撑, 方木或钢模的高度应与稳定土层厚度相同, 养生结束后, 在摊铺另一层之前, 拆除支撑方木或钢模并打扫干净。

五、养生
在铺筑完成一段后, 应立即进行养生, 养生前先洒水, 然后覆盖地膜进行养生。

养生期内封闭交通, 严禁任何车辆驶入。

六、外观鉴定
1、表面平整密实, 边线整齐, 无坑洼, 用重型压路机碾压无明显轮迹。

2、表面不得有软弹或松散脱皮现象。

3、施工接茬平整、稳定。

七、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施工的质量控制
1、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1) 原材料及成品半成品材料质量体验;
( 2) 混合料的配合比控制( 水泥剂量及最佳含水量) ;
( 3) 摊铺的宽度、厚度、标高、纵横坡控制;
( 4) 压实度、平整度控制;
( 5) 接缝处理。

2、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质保证措施: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 争创优质工程, 坚持预防为主, 强化控制, 严格执行规范和标准。

杜绝名种施工质量通病及重大事故和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责任制度。

( 质量保证体系图附后) ( 1)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机构
建立质量保证领导小组, 实行全员、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对各工序进行严格把关, 进行质量教育,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并虚心听取监理工程师意见, 推进工程质量管理的工作。

( 2) 建立质量责任制, 针对本工程特点, 建立施工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材料供应人员、质检人员的质量责任制, 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 切实做到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形成质量从原材料抓起, 逐工序把关, 人人负责的良好局面, 保证质量目标实现。

( 3) 进行质量教育: 组织所有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教育, 树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的质量观念, 为确保工程质量打下基础。

( 4) 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
工程质量检查从工程最初开始, 逐工序进行质量检查, 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在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

质检工作按照”跟踪检测”、”复检”、”抽检”三个环节进行, 并做到自检、互检、专检, 确保工程质量。

( 5) 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公路路面底底底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及施工图进行施工, 确保工程质量, 争创优质、精品工程。

八、保证安全生产措施
1、建立安全生产保证机构
建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体系, 定期不定期检查工地的施工安全, 召开安全生产调度会议,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制定好安全规划, 搞好安全教育, 消除事故隐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