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法典型案例分析1.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为期两年得供货合同,规定:一切更改与终止均以书面通知为准;甲公司应分批供货,每月供应一千打。
当甲公司按规定供应第一批货物以后乙公司口头通知甲公司更改货物规格,否则拒收,甲公司按口头更改得规定供应了第二批与第三批货物,乙公司照收无误,并按时付清每批货款。
但当甲公司按更改得规格供应第四批货物时,乙公司拒收,理由就是甲公司供应得货物规格与双方签订得合同不符,乙公司口头更改得规格应属无效。
为此,双方发生争议。
此案当如何解决?答:法律或者行政法规规定或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另外一方接受得该合同成立。
在本案中,甲乙公司虽然约定合同变更需要采用书面形式,但就是在甲方按照乙方口头变更合同得要求加工货物并交付时,乙方没有提出异议,则认为双方对合同得变更已经达成协议,合同已经更新,作为乙方无权根据变更之前得合同主张权利。
2.我国甲公司向国外出售一批农产品C—514,于7月17日向国外乙公司发盘:C—514农产品300吨,即期装船,不可撤消即期信用证付款,每吨900美元,CIF鹿特丹,7月25日前答复有效。
国外乙公司于7月22日复电:接受贵方7月17日电,C—514农产品300吨,即期装船,不可撤消即期信用证付款,每吨900美元,CIF鹿特丹,除通常得装运单据之外,要求提供产地证、植物检疫证明书、适合海洋运输得良好包装。
我国甲公司于7月25日复。
电如下:贵方22日电,十分抱歉,由于国际市场价格发生变化,收到贵方收到电报以前,我方已另性售出。
双方就合同就是否成立发生争议。
问此案当如何解决?答:甲公司发盘符合要约得有效要件,构成要约,乙方回复内容虽然与要约内容不一致,但属于非实质性变更。
非实质性变更得情况下,除非要约方在接到答复后立即予以拒绝,否则答复构成有效承诺。
在本案中乙方在承诺期限内作出答复,甲方收到答复以后并没有立即予以否定,而且其向甲方复电得理由就是“市场价格变更”,而不就是乙方得非实质性变更,因此应当认为合同已经有效成立,双方应受约束。
甲方将货物另行售出,构成违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3.日本甲公司向香港乙公司出售一批电视机,乙公司又把该批货物转手卖给泰国丙公司。
电视机运到香港后,乙公司发现电视机质量有问题,但急于向丙公司交货,就把电视机转船运到泰国。
丙公司发现电视机得质量不符后,将电视机退回给香港乙公司,乙公司又把电视机退回给日本甲公司,遭到甲公司得拒绝,为此,甲乙双方发生争议。
问此案当如何解决?答:在本案中存在两个买卖合同:一个就是甲乙之间得买卖合同,一个就是乙丙之间得买卖合同。
根据甲乙之间得买卖合同,甲在收到货物后应当在合同约定得期限内检验,没有约定期限得,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检验。
乙在收到货物后,虽然已经发现货物存在质量问题,但没有根据甲乙之间得买卖合同向甲方提出索赔,而就是将货物用来履行乙丙之间得买卖合同,已经在实际上接受了货物。
丙在收到货物后,发现货物存在质量问题,向乙提出索赔就是正确得,乙应当根据乙丙之间得买卖合同向丙进行损害赔偿,但其却不能对于自己所受到得损失向甲索赔,因为其已经在实际上接受了货物。
4.甲公司于5月5日用电报向乙公司发出要约:中国松香一级100吨,每吨500美元,FOB香港,合同订立后一个月装船,5月12日前电复有效。
乙公司5月8日电复:中国松香一级100吨,每吨500美元,FOB香港,合同订立后一个月装船,我接受。
但贵方能否同意合同订立后立即装船(或者;我方希望合同订立后立即装船)?甲公司未答复,也一直未装船,双方发生了争议。
问此案当如何解决?答:甲公司发盘构成要约,乙公司得回复不够成反要约,反要约就是对要约得拒绝,乙公司没有拒绝甲公司得发盘,因此乙公司得回复应当构成承诺。
承诺到达得时候开始生效,承诺生效得时候合同成立。
合同从成立得时候开始生效,即开始约束双方当事人。
本案属于甲公司违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5、我国A公司向美国洛杉矶得B公司发盘某商品200公吨,每公吨2 400美元CIF洛杉矶,写明收到信用证3个月内交货,以信用证支付,限3天内答复。
第二天收到B公司回电称:接受您发盘,立即装运。
A公司未作答复。
又过2天,B公司从洛杉矶花旗银行开来即期信用证注明:立即装运。
当时该货国际市场价格上涨20%,A公司拒绝交货,并立即退回信用证。
试问: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得规定,这种做法有无道理?有何依据?答:A公司拒绝交货,并立即退回信用证得做法有道理。
理由:本合同纠纷应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加以解决。
①根据《公约》第19条第3款规定,凡在承诺中对交货得地点与时间有所变更者均视为在实质上变更了要约得条件,那就不能认为就是承诺,而应认为就是反要约,合同不能成立。
②本合同纠纷中美国洛杉矶得B公司将交货期由三个月改为立即装运,所以属于在实质上变更了要约得条件得承诺,构成一项反要约,我方未予理睬,合同没有成立。
我公司拒绝交货,并立即退回信用证得做法有道理。
6、中国A公司1993年5月1日向美国B公司电报发价出售某种货物,该发价规定,B 公司得答复必须在1993年5月10日前到达中方。
B公司在收到A公司得电报后,于5月9日电报答复接受A公司得电报发价。
但就是,该份电报于1993年5月11日方到达A公司。
此时恰逢该种货物市场价格暴涨。
如果您就是A公司得此笔业务经手人,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得规定,您该怎办?答:如果我就是A公司得此笔业务经手人,我将在5月11日收到对方得逾期承诺后,毫不迟延地给其发一份拒绝通知,通知对方得逾期承诺无效,并按照现在得市场价格给对方发送一份新得要约。
理由:①根据《公约》得规定,逾期承诺无效,按照《公约》第2l条第l款得规定,逾期得承诺仍可具有承诺得效力,如果要约人毫不迟延地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将这种意思通知受要约人。
但就是,如果卖方明确表示拒绝接受逾期得承诺,或不向买方做出表示接受其逾期承诺得通知,则该项迟到得承诺就不具有承诺得效力,合同就不能成立。
②依据本合同中得情况此时恰逢该种货物市场价格暴涨,所以我不想与美国B公司订立合同,因而明确拒绝。
7、我国A公司将从别国进口得某商品向法国B商发盘。
B商在发盘得有效期内复电:“接受,提供产地证”,A公司未予置理。
一个月后A公司收到B商开来得信用证,信用证要求提供产证。
因该商品非本国产品,我国商检机构不能签发产地证。
经电请B 商取消信用证中要求提供产地证得条款,遭到拒绝,于就是引起争议。
A公司提出它从未对提供产地证得要求表示同意,依法无此义务;而B商坚持A公司必须提供产地证。
若此案依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得规定,请分析A商提出修改信用证得要求就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答:结论:A商提出得改证要求不合理。
理由:①我国与法国都就是“公约”得缔约国,本案应按《公约》规定办理。
A商在收到B商对其要约作出附加非实质性条件得承诺时未提出任何异议,承诺即有效,合同成立。
②B商根据合同条件开立信用证就是合理得,因此A商提出得改证要求不合理。
8、我国某外贸公司与美国一家客户洽谈一笔交易,我方于1990年4月7日以电报发盘,规定在4月12日前复到有效。
对方在4月10日以电报表示接受,我方在14日才收到该项复电。
业务员因其为逾期接受,应属无效,未予理睬,该货又售另一客户。
日后对方坚持合同已经成立,要我方发货。
若此案依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得规定,请分析我方应如何处理?有何法律依据?答:结论:合同已经成立,我方应协商解决。
理由:中美两国都就是《公约》得缔约国,双方当事人未排除《公约》得适用,因而本合同纠纷应适用《公约》加以解决。
依据《公约》第2l条第2款规定:如果载有逾期承诺得信件或其她书面文件表明,依照它寄发时得情况,只要邮递正常,它本应就是能够及时送达要约人得,则此项承诺仍具有要约得效力。
除非要约人毫不迟延地用口头或书面通知受要约人,她认为她得要约已因逾期而失效。
案例中得逾期承诺正就是属于这种情况,我方业务员未予理睬,合同已经成立。
我方应尽量争取协商解决,探讨今后合作得可能性。
9、中国A公司与美国B公司签订进口1000公吨小麦合同。
事后A公司与中国其她两家公司分别签订转售500公吨小麦合同。
合同履行期内,B公司因故明确表示无法履行合同。
A公司多次交涉未果,遂向B公司提出如下赔偿要求:①B公司无法履行合同造成得利润损失;②支付给国内两家公司得违约金;③催促B公司履行合同等文电、办公费用;④其她因B公司违反合同造成得损失。
请问: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得规定,A公司得要求就是否合理?为什么?答:A公司提出得①③④项赔偿要求就是合理得,②项不合理。
理由:根据《公约》规定,一方违约应承担得损害赔偿得范围,应与对方因其违约而遭受得包括利润在内得损失额相等。
但不得超过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预料到或理应预料到得可能损失。
本案中,A公司与另外两公司得转售合同就是在A、B公司合同签订之后,B公司不知情且无法预料,所以要求B公司承担违约金就是不合理得。
货物运输法导入案例●“宏大”轮海运货损赔偿纠纷案●原告A国A公司,在B国购买了小麦,交由被告B国B公司所有得C轮承运。
C轮启航前,船长收到通知告知该航次很可能会遇到风力约7~11级得恶劣天气,但就是仍然签发了两份正本提单。
启航后,果然遇到大风浪。
在它驶抵卸货港后经检验证实:货舱盖出现严重锈蚀并有裂缝,舱口自动铁舱盖板接缝处橡皮衬垫不水密,部分通风筒损坏,货舱内小麦水湿、发霉、结团、变质。
原告要求被告赔偿损失共300多万美元。
●导入案例中,C轮得船长在收到可能遭受恶劣天气得通知后,应当合理地预见到C轮当时得状况并不适合抵御可能遇到得风险,但就是没有采取适当得措施以致货物受损。
因此,审理该案件得A国法院认为:被告应对C轮不适航所造成得损失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保函换清洁提单案●原告某船公司派其所属A轮装运被告B公司得袋装白糖229,198 包,货装完后,“大副收据”中记载破包6,875 包、水渍6,875包、脏污11,459 包,船长欲签发不清洁提单。
被告为取得清洁提单遂向承运人(原告) 出具保函,原告接受了该保函。
船抵目得港后,因有5,160 包破包需重新包装,造成短少1,102包;其她原因造成短少1,531 包。
于就是,货物保险人向收货人作出了赔偿,并取得了代位求偿权。
据此,保险人向本案原告提出索赔,在确凿得证据面前,原告不得不赔付。
为此,原告依保函要求被告赔偿损失,但遭拒绝。
原告诉至法院,请求判决被告赔偿损失。
法院就是否会支持原告得意见?●该案中,原告明知其所收受得货物中有占总货量11 %得货物外表存在缺陷,明显反映外表缺陷得严重程度;此外,白糖就是一种食品,包装破损、水渍、脏污等外表缺陷将会使其受到严重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