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声学基础知识点

初中声学基础知识点

第一部分声
1.声音的产生: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一定停止;发声停止,振动不一定停止,可能是超声波、次声波、或距发声体离太远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真空不能传声(0m/s),声速与介质和温度
有关,固>液>气,15℃空气中340m/s,遇障碍物反射形成回声(人反应时间0.1s距障碍物17m)
人们利用超声波,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制成了声纳系统;
骨传导(头骨和上下颌骨)
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发声体的方位)
3.声音(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a.音调:声音的高低,决定于频率
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Hz,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听不到的是高于20000Hz 的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地震海啸大象是次声波,蝙蝠海豚是超声波
振动的物体越细、短、紧,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b.响度:声音的大小,决定于振幅和距离
振动时力气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c.音色:声音的特色,决定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模仿和辨别声音靠音色
4.声音的利用:传递信息和能量
传递信息:听广播,听讲课,听音乐,B超检查身体,声纳
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超声波碎石
5.噪声等级的划分:单位是分贝(dB)
0dB刚引起听觉 30-40分贝安静环境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
6.减弱(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摩托车加装消声器,减小音量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建隔音墙,公路两边植树种草建隔离带,关闭门窗
在人耳处减弱:带耳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