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诊科分类系统

急诊科分类系统

急诊科患者分类系统
分类系统是分诊护士依据病情的为重将病人分为不同的等级,该等级就决定其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

目前我国医院急诊科的分类系统多使用四分类法,四分类法是按病情将患者由重到轻分为四个等级。

1、Ⅰ类患者病情危重,需要立即救治,否则危及生命。

如心跳骤停、窒息、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危象、休克、急性中毒、呼吸困难、严重创伤、大出血、大面积烧伤、癫痫持续状态等,需立即安置于抢救室进行急救。

2、Ⅱ类患者病情较重,有潜在的危及生命的可能。

如胸痛、危重急腹症、哮喘、高热(体温>40℃)、持续性呕吐或腹泻、中度创伤等,可安排于各专科诊室优先就诊。

3、Ⅲ类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可在3~6h内治疗。

如轻度腹痛、轻度外伤、脓肿、阴道出血,单生命体征稳定且非怀孕者,可安排于候诊室候诊。

4、Ⅳ类患者病情轻,无生命危险。

如感冒、地热、咽喉痛、慢性病无急性发作者等,在急诊科病人量多时,可安排至门诊就诊。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分类系统,无论何种分类法,都旨在充分地利用急诊资源,及时对为重病人进行救治,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但是,各种分类法一定收到当地的人文文化、经济条件以及急诊科的资源的影响,不管执行何种分类方法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利用急诊科的宣传栏、电视等,提前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宣教,使她们自觉地配合分诊工作;还要对急诊医生护士进行严格培训,确保她们对分类方法运用自如,从而达到预期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