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美国找工作的一些体会***关于在美国找工作的一些体会毕业离开学校已经3年多了,其实自打毕业后就一直想写一些找工作的体会和大家分享,但是想法毕竟是想法,至于落实还是一拖再拖。
一来自己老是试图找到一些偷懒的借口,二来也总觉得自己好像还没静静思考而理出一个很好的头绪,深恐胡言乱语,最后倒搞得弄巧成拙,误人子弟。
但是俗话说世事难料。
过去几天,短短数日,恰逢职业生涯一落一起,虽谈不上是什么大风大浪,过程上也没有什么大喜大悲,但是左右相顾,放眼所及,尽是同僚惶惶,不禁颇有感触,当年找工作的那番辛苦历历在目。
于是下定决心,抱着被狗血喷头的危险在此涂鸦一把。
本文所提到的看法大都是在下的个人体会,因此对他人来说,不见得就能包治百病,所以看客自己拿捏分寸。
而此文也只当抛砖引玉罢了。
言归正传,谈谈找工作。
先讲讲我的经历。
我07年商学院毕业,夫人是读工程的,也在同年找工作。
北方的job market对她的专业来说不够好,所以当南方H市有几个面试的时候,我就陪她一起南下。
当时计划是她面试完即刻回去等消息,而我准备在这个南部城市再多逗留两周,networking。
因此在南下之前,我稍做了些准备。
第一,我去了商学院和Alumni Association找到所有该市校友的联系方式,包括当地校友会的主席;第二,我给当地校友会主席写信,告知我打算在H市找工作,希望她能提供一些帮助;第三,我将所有收集到的校友联系方式做了筛选,挑出和我背景相似的大约30人的名单,然后一一写信,告诉他们我是从母校毕业的校友,会在下面的一两周时间到该市,希望他们在百忙之中能抽时间和我吃顿饭或喝杯咖啡,一起聊聊天。
之前,这30个人我一个都不认识,而且他们基本都是本校 undergraduate。
之所以我大胆一试,关键在于我知道本校的Alumni Network在全美都很有名。
最后,在我登机南下之前,我已经约到16个校友同意和我面谈,而两周的时间被排的满满的。
之后的事情发展得挺顺利,夫人面试后几天就成功拿到数个不错的offers,于是我们毕业南下基本上已成定局。
于是在之后和校友的面谈时,我的目的性就比较强了。
告知夫人已经拿到H市公司的offer,所以自己肯定会在H市找工作,介绍一下自己的背景和想法,从对方那里了解一下该市的机会和对方公司的机会,请校友一旦发现有合适的机会能通知我一下,顺便要了对方比较详细的联系方式。
一晃两周时间很快过去,在我离开该市回本校前,我给每位和我面谈过的校友寄了一件当年本校的The Shirt作为感谢,没想到本校那帮老校友倒是很看重这个东西,每每回信都会提起这个。
虽然两周时间没有找到任何工作,但是我至少在这些和我面谈过的校友脑中留下一些痕迹,目的算是达到了。
回到学校后,我一直比较关注来自H市的job opening。
但凡看到哪个公司的opening能和自己背景沾上边的,先看是否有校友在该公司,如果有,网上先递了再说。
然后找到该公司的校友发信过去,告知我递了那个position,job ID是多少,顺便附上resume,希望他/她能帮我向相关人员推荐一下,云云。
如此不过3、4次,终于恰逢一个校友念熟招人部门的director,和他一推荐,便给了interview,很快拿到offer。
事后从同事那里得知,当时我那director手上有不下200份简历,而他根本没时间去一一细看,只挑了5份内部人推荐的,面试了2个,而我由于背景接近,幸运地拿到这第一份工作。
我之所以把200-5-2-1这些数据拿出来晒晒,全没有炫耀的意思。
我想告诉你的是,我不觉得我自己肯定就比那200多人强,至少当时我没有在这个industry的任何工作经历,但是我之所以最后十分幸运,应该说是network帮了我99%的忙。
找到一份好工作,或者求其次,找到一份工作,不外乎几个基本条件:job opening, competitor, capability, resume and network。
我07年毕业后至今已经换过几次工作,而我的经历告诉我这些基本条件中,“network”是最至关重要的。
Network说白了,就是人际关系。
通常,我们一提“关系”,很多人就比较过敏,觉得凭关系似乎为人不齿,总觉得自己顶天立地,唯我独尊,好像凭关系找到工作就不是靠自己,而是依靠别人,更有甚者,认为托关系找工作会让人笑话,所以宁可日日不工作,也不愿意放下身段,开尊口去请别人帮忙找工作。
我不想在这个问题上浪费时间去解释,只想提醒看客,如果你的目的是要尽快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只要你不偷不抢,不用违法丧德的方式争取,大可不必纠缠“关系”这个名称。
你有capability不见得别人就知道;市场上有些合适你的job opening其实仅仅在公司内部流通,而你就不晓得在哪;你的简历美轮美奂,可是好的recruiter就是看不到。
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合适的network去帮助你。
其实network相比其他的找工作基本条件要来的重要不仅仅在于其效果明显,更在于其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有时比较漫长,需要耐心,但是network一旦有小成,收获就会紧跟而来。
Network里可以包括你的家人,导师,朋友,师兄弟姐妹,alumni,colleagues,peers8,etc. 我在介绍个人找第一份工作时已经提到了几个networking的sources,在这里我把我能想到的列一下:1. 学校的Alumni Association2. 自己department的Alumni Network3. 当地的Alumni Network4. 工作过的单位Alumni Network5. 这里我想强调一下, 是个很好的专业人士的社交网站,它有别于facebook。
当然facebook也不错,虽然从找工作和network professionals的角度上我不怎么推荐facebook。
至于怎么用linkedin,我在下面介绍一下我的做法。
Linkedin里有三个不同层面的资源可以利用。
第一层contacts是那些你认识的人,尤其是朋友,同学。
这些人,无论什么专业背景,建议你都把他们加入你的network。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你朋友越多,当然路子自然宽些,行事多少方便些。
举个例子。
我有个朋友找engineering工作,和我背景不尽相同,但是由于我的network里有不少engineering公司的朋友,我就找他们帮忙递简历,结果没多久他就得到一个onsite interview的机会。
从这个层面讲,facebook有其类似的效果。
第二层contacts是和你找的工作或背景有关的人。
你可以从(A)第一层contacts的network里发掘一下,也可以(B)用专业的关键字直接从linkedin里找。
用(A)的好处在于你能利用第一层contacts作为referral,这样,你在加第二层contacts到你的network里就显得不怎么唐突,由于对方和你认识同一个人,就不怎么会拒绝你的邀请。
方法(B)的好处在于你的目标会比较清楚,专业背景的匹配度比较高。
但这个方法的缺点是由于没有referral,你的加入邀请会很容易被拒绝。
在这里我顺便提醒一下,linkedin里如果你不认识别人而盲目提出加入邀请,而最后如果对方拒绝的话,你的帐户和功能会受到影响。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通过认识的人来network,如果实在没有足够的network来加入你想加入的人,最好在向此人提出加入邀请时,在inMail或message里讲清楚,希望对方能理解你的行为,而且即使不想接受邀请,也不要选择拒绝。
只要对方对你的邀请置之不理,你的帐户就不会受损失。
第三层contacts是专业或当地的recruiters。
Linkedin里的recruiters是很容易被locate的。
他们的背景和特长往往在个人介绍里已经很清楚了。
找到那些有价值的recruiters,联系他们,让他们帮你找工作是个很有效的途径。
另外,linkedin里也会有些job opening贴出来,由于这些openings和network/contacts融合在一起,你很容易就能发现是否有认识的人和这些openings有关。
这比起你盲目在hotjob,monster上递简历要来的有效得多。
Network讲完了,让我们开始谈谈resume。
Resume的重要性不用我说了。
至于resume怎么写,Amazon或图书馆里有上成百上千的指导书、傻瓜书,有时间的话,一本本去翻翻,3、5本之后你就是写resume的专家了。
但是你如果没时间,我下面介绍的方法除了对PhD找professor工作的人恐不适用外,其他的或许有所帮助。
首先是format。
不同的地方对resume的format有不同的要求。
不同的职业阶段resume format也不尽相同。
我这里推荐的format可能适合刚毕业或工作10年以内的在美国找工作的人。
参考(/images/project_manager_resume_example.gif)。
当然你可能不需要Executive Summary和Core Competencies,但是显然你要加入你的Education。
通常对刚毕业的或工作不久的人来说,Education, Experience, Community Involvement, Additional Skills (or Computer and Language Skills)是个不错的顺序。
其次是长度。
对刚毕业的人来说(PhD除外),resume最好不要超过一页纸。
开始工作后,差不多每5年工作经历可以增加半页。
但是最终也不要超过两页。
前不久,我有幸看到我的director和一个更高级别manager的resume,都是两页,而第一页还放了好大一张照片 :-)再次是bullet。
我建议你每个阶段的experience不要超过8个bullets,最好是5-6个。
最后讲一下experience 部分的遣词用句。
第一,最好以动词开头,且每个bullet的动词不要重复;第二能避免的”the”全部去掉,句尾的句号全部去掉。
Resume不用十分遵循句法;第三,每个bullet不要超过两行,且尽量包括“做什么”,“怎么做”和“达到什么结果”。
举个例子:• Developed a spreadsheet model (怎么做) to collect and analyze project data, evaluate P&L and estimate prognosis (做什么), reducing operating costs by 10% (达到的结果)当然,这个八股文三步曲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bullet,自己灵活调整,不必拘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