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

6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

6. 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2、体会动物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动物。

3、能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

4、能简单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分类的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2、体会动物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第认识动物。

教学准备:
动物卡片、学生活动手册、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动物园吗?(喜欢)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逛逛动物园。

2、教师小结:大自然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

为了便于研究,科学家对动物
进行了分类。

(板书:给动物分类)
二、探究新知(给动物分类)
(一)给动物编号
课件出示动物图片,提问:这些动物你认识吗?请学生说说动物的名字,为了
便于分类统计,我们一起给这些动物编号。

3、给这些动物卡片编号。

教师:为了便于分类和交流,我们统一给动物图片编上号。

教师示范:在狗卡片上标上1号,蝴蝶卡片上标上2号,鸡卡片上标上3号,蛞蝓卡片上编上4号,蚂蚁卡片上编上5号,金鱼卡片上编上6号,蜗牛卡片上编上7号,老虎卡片上编上8号,喜鹊卡片上编上9号,哈卡片上编上10号。

(展示课件)
学生给动物编号。

(课本40页)
(二)、给动物分类
1、分类活动。

教师提问:你能给这些动物分类吗?怎么进行分类呢?
引导学生回答:想要给动物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并且每次分类只有一个标准。

教师举类:有的动物有脚,有的动物没有脚,因此,我们能确定一个分类标准:有没有脚。

将有脚的分一类,没脚的分一类。

2、学生小组合作分类。

3、教师出示课件(看和老师分类的结果一样吗)
教师补充说明:蛞蝓和蜗牛的“腹足”是脚,哈的“斧足”也是脚。

4、教师示范统计分类结果。

学生汇报有脚的都有哪些,没有脚的由哪些。

老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分类结果。

(为了方便记录,我们用编号来代替动物名称。


5、课件出示老师分类结果(按是不是生活在分里的)
师提问:谁来猜猜老师这是按什么分类的?(指名汇报)
师:对,老师这是按是不是生活在水里分的,分为生活陆地的和生活水里的两类。

(教师板书)
6、学生根据老师的分类标准填活动手册第13页。

(三)、交流研讨
讨论:这两种分类的方法结果一样吗?(不一样)分类标准不同结果就会不同,从多种分类标准中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四)、归纳总结
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

所以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动物具有多样性。

三、拓展延伸
1、通过分类,我们对课本上的动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还有哪些动物有脚?哪些动物没有脚呢?(2)、哪些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教师出示课件指名回答。

2、教师:学习了动物和植物这个单元,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有生命的?
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动物的特点和植物的特点:
3、教师:动物可以帮我们人类做哪些事情?
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
(1)导盲犬可以帮助盲人安全地走路、乘车和传递物品。

(2)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利于植物的生长。

(3)蜣螂以粪便为食,它是大自然的“清洁工”。

(4)蜜蜂可以传粉利于果实的形成。

4、教师: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我们如何保护动物?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为失去父母的动物幼崽喂食。

也可以给小鸟做个窝,让它有栖息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动物方面的书籍,了解更多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
给动物分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