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8.人物鉴赏之刘备、关羽、张飞

08.人物鉴赏之刘备、关羽、张飞

主标题:人物鉴赏之刘备、关羽、张飞
副标题:刘关张可是三国里响当当的大人物,三个人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关键词:人物形象,刘备,关羽,张飞,分析
难度:3
重要程度:5
内容:
一、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

他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阁下玄孙”,无限忠于汉室。

他听说黄巾造反,危及汉朝天下,就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聚集乡勇,积极镇压;当董卓擅权乱国时,他不顾兵微将寡,积极加入讨伐董卓的行列;当曹操野心暴露、把持朝政时,他见到汉献帝的玉带诏,就义无反顾地书名画押,誓灭曹贼;他对汉帝忠心耿耿,看到朝廷陵替、汉室衰微,就悲愤得心胆欲裂,甚至痛哭流涕,决心“伸大义于天下”,为重整汉家江山而拼杀;这一切都是表现他的“忠”。

刘备少年早孤家贫,但事母极其孝顺,他贩屡织席以奉养老母;他在危难中得到谋士徐庶,当听说徐母身陷曹营,就毅然放走富有孝心的徐庶;这是在描写他的"孝"。

刘备从不做损人利己之事,爱民如子,心系天下,关怀百姓,具有一片仁爱之心;在火烧新野之时,他事先把居民迁移他乡;在败走江陵时,仍不忍抛弃百姓,在曹兵杀来的危急情势下,还要携十万军众渡江;陶谦三让徐州,他坚决不受;刘表要把荆州让于他,他也不接纳;刘障暗弱,保不住益州,他因为与刘障是同宗,就不肯抢夺他的地盘;这些都在显示他的"仁"。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就为刘备终生信守大义奠定了基础;关羽在华容道上义释曹操,孔明按军令状欲斩关羽,刘备以结义之情为其开释;关羽失荆州,走麦城,为东吴所杀,刘备不顾劝阻为其雪恨,以致兵败彝陵;他把赵云救护的阿斗掷之于地,因为这险些使他丧失一员爱将;这些情节都在刻画他的"义"。

小说赋于刘备如此之多的美德,一是突出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二是反映了人民在动乱中盼望出现圣君的幻想。

二、张飞,刘备义弟,蜀国五虎大将中第二位。

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

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

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

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

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

刘备入川以后拜为本骑将军,封西乡侯。

公元二二一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

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

张飞重情义,武艺高,谋略上当然不能跟诸葛亮比,但偶尔也表现得很出色,而且粗中有细!遗憾的是没有战死在沙场,而是被小人所害。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有这样的评价:“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
颜,并有国士之风。

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三、关羽
关羽,是我国的武圣,与文圣孔子一起,受到国人的推崇。

关羽在蜀国五虎大将中排名第一位,为人忠直仁义,广受民间崇祀,尊其为“关公”、“关夫子”。

关羽骁勇善战,神武过人,为蜀汉的崛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温酒斩华雄,写出他超群绝伦的武艺;单刀赴会,写出他的大智大勇;刮骨疗毒,写出他惊人的自制力。

拔襄阳,围樊城,水淹七军。

擒于禁,获庞德,中原震动。

曹操甚至因此而考虑迁都。

关羽至此到达了他一生事业的顶峰。

可是,谁能想到,这赫赫的战绩却成为关羽最后的辉煌。

正当关羽兵围樊城,曹仁苦苦支撑,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吴将吕蒙乘虚而人,白衣渡江,于是形势遂急转直下。

吕蒙的军队袭荆州,下南郡,蜀将傅士仁、糜芳投降东吴。

上庸的刘封、孟达见死不救。

孟达后来还投降了曹魏。

关羽腹背受敌,最后败走麦城,身死人手。

不仅如此,荆州一失,蜀汉从此被封锁在三峡以内。

刘备为了替关羽复仇,发起伐吴之役。

虢亭一战,火烧连营,蜀军溃不成军,刘备仅以身免。

由此看来,关羽之死,荆州之失,竟成为蜀汉一路下滑的转折点。

不难看出,蜀汉事业的衰落,关羽要负相当的责任。

关羽居功自傲,狂妄自大,心胸狭隘,好听奉承。

终于因为他的意气用事,轻敌麻痹,破坏了吴蜀联盟,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而且给蜀汉事业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