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泰国汽车制造业

泰国汽车制造业

泰国汽车制造业泰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

此前,泰国的汽车全部依靠进口。

60年代初,泰国开始引进国外汽车生产线,与国外汽车厂商联营,在泰国设立汽车装配厂,从组装起步,逐渐过渡到自制国产汽车。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泰国已成为东南亚汽车制造中心和东盟最大的汽车市场。

汽车工业已发展成为泰国第一大支柱产业。

一、泰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泰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产业保护阶段1961-1989年,政府一直采取高关税、规定本地含量等措施,保护国内汽车产业。

全散件CKD(completely knocked down)的进口关税曾高达80%,整车CBU(co mpletely built-up)的进口关税达150%,并要求50%以上的本地含量。

同时通过限制车型,帮助汽车生产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然而政府对国内汽车产业的保护并未使其得到迅速发展,居高不下的汽车价格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需求的增长,汽车年产销量维持在10万辆左右的水平。

(二)有限开放阶段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泰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国内汽车需求猛增。

1990年,泰国的GDP增长率达到了14%,汽车销量随之也增长了46%。

迫于突出的供需矛盾,泰国政府部分开放了汽车的进口,进口税率下降了约50%,并放宽对车型的限制。

另一方面,一系列汽车工业投资促进措施的出台吸引了几乎所有知名汽车制造商在泰国投资设厂,并纷纷扩大规模,建立起了地区生产中心。

截至1997年,汽车工业新增投资累计达到150.7亿泰铢,其中65%来自日本汽车厂商。

这些投资促进措施包括免8年公司所得税、抵扣机器设备进口关税和原材料进口关税退税等。

(三)危机及恢复阶段1997年金融危机使泰国汽车工业也遭受重创。

受其影响,许多汽车生产企业在减产裁员的同时,将目标转向其它国际市场,注重产品出口,以缓解国内需求不足的压力。

泰国本地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大多是合资企业,他们依靠其国际合作伙伴的市场渠道和国际化操作经验,获得了极大的出口便利。

泰国进出口银行出台了汽车出口信贷支持政策,鼓励汽车出口。

1998年,泰国汽车及零部件的出口额为8.85亿美元,比1997年增长了31%。

一些有实力的汽车生产企业还抓住机会,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加强对闲置人员的培训,有效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泰国汽车产业现状1997年,泰国汽车产量达到36万辆。

199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产量骤减,仅为15.8万辆。

此后,泰国汽车产量逐年增加。

2003年,泰国汽车产量突破75万辆,2004年增至92.8万辆,2005年首次突破100万辆,达11 2.5万辆。

今年上半年,泰国汽车产量已接近60万辆(59.75万辆)。

预计全年产量有望突破120万辆。

(一)生产情况泰国目前共有14条汽车生产线,其中日本8条,分别是丰田、铃木、尼桑、三菱、本田、马自达等;欧美6条,为奔驰、宝马、福特、通用、沃尔沃等。

同时,国内有1 000多家汽车零配件厂,保证了汽车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泰国生产的汽车类型主要有卡车、轿车、客车等。

其中,卡车以1吨皮卡车居多,年产量在40万辆左右。

2005年卡车产量为78.57万辆,其中,1吨皮卡车产量为44.37万辆,分别占卡车生产总数和汽车生产总量的56.47%和39.43%。

轿车以1201c.c.—1500c.c.排量的居多,1501c.c.—18 00c.c.排量的为其次,2005年产量分别达13.5万辆和9.3万辆。

1200c.c.排量以下的仅在1995年—1997年有少量生产,后不再生产。

排量在2401c.c.—3000c.c.和3001c.c.以上的从1999年开始有少量生产,2005年产量分别是5037辆和36辆。

2005年生产轿车27.76万辆,占生产汽车总数的24. 67%。

相对而言,泰国客车的生产量则很少,并呈逐年下降趋势。

10吨以下的客车自1 996年以来,除在2001年生产8辆外,其余均不再生产。

10吨以上的客车在1999年以前除1995年产量达1670辆以外,其余均不足900辆。

2005年产量比1999年至200 4年(年产量不足400辆)虽有增加,但也只有412辆。

(二)销售情况泰国国内的汽车需求占主导地位的是商用汽车,其中包括皮卡车、四轮驱动车、客车和小型巴士等。

2005年,泰国国内汽车销量为703261辆。

其中商用汽车销售量509644辆,占汽车总销售量的72.47%。

商用汽车销售中以一吨的皮卡车销售为主,2005年销量为470237辆,占商用汽车销量的92.27%。

轿车销售193617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27.53%。

(三)出口情况泰国生产的汽车30%以上出口国外。

2001年,泰国汽车及零配件出口额首次突破1000亿铢,达1071.1亿铢(约合26.78亿美元)。

2004年,出口额再次创历史新高,达2020.8亿铢(约合50.52亿美元)。

2005年出口额已接近3000亿铢,达2942.4亿铢(约合73.56亿美元)。

今年上半年,出口额达1668.7亿铢。

泰国出口的汽车主要是小轿车、客货车及皮卡车。

其中,小轿车主要出口市场是印尼、新加坡和菲律宾。

客货车(面包车)和皮卡车主要出口英国和澳大利亚,公共汽车及卡车(敞蓬货车)主要出口市场是澳大利亚。

泰国出口的汽车中,整车(CBU)的出口是主流。

2005年出口整车为44 0705辆,约占泰国国内汽车产量的39.2%;出口总额为2030.25亿泰铢,约合50.76亿美元,占汽车及零配件出口的69.0%,占泰国全年出口总额约4.65%。

泰国出口的汽车零配件主要为OEM件,且出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泰国国内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除供应本地汽车制造企业外,还是国际品牌汽车制造企业的全球战略下的产业链环节,以OEM的形式向外输出产品。

(四)进口情况进口结构中80%以上为汽车零配件,其它进口产品还包括轿车、卡车和大客车,主要是弥补其国内生产的不足。

近几来,泰国进口轿车呈下降趋势。

泰国进口轿车的主要来源是菲律宾、印尼、日本和德国。

2003年—2005年,泰国进口轿车金额分别为3.84亿美元、3.70亿美元和3.35亿美元。

其中,2005年,分别从菲律宾、印尼、日本和德国进口轿车11460万美元、9190万美元、5450万美元和4620万美元,分别占进口轿车总额的34.19%、27.42%、16.26和13.78%。

2006年1—7月,泰国进口轿车金额1.62亿美元,同比下降17.37%。

除轿车外,泰国也进口客车和载重汽车(卡车)。

主要进口来源是日本、德国和南韩。

2003—2005年,泰国进口客车和卡车金额分别为1.13亿美元、1.61亿美元和2.76亿美元。

其中,2005年,分别从日本、德国和南韩进口2.02亿美元、0.29亿美元和0.17亿美元,分别占进口总额的73.16%、10. 50%和6.05%。

中国2005年向泰出口客车和卡车金额140万美元,仅占0.5 1%的市场份额。

2006年1—7月,泰国进口客车和卡车金额1.37亿美元,同比下降29.96%。

三、泰国汽车零配件工业的发展情况泰国的汽车零配件工业与汽车工业同步开始于60年代。

泰国成功地吸引了美国、日本和欧洲的汽车公司在泰国兴办合资企业,建立组装厂,组装的方式先是使用SKD,以后发展到用CKD组装。

日本汽车公司过去在泰国占有92%的市场份额。

随着欧美汽车公司进入泰国市场,200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82%。

日本公司拥有强大的零配件供应网、经销网和服务中心,泰国厂商与日本厂商签订分包合同,为泰国汽车零配件工业打下了基础,使泰国在零配件市场上日趋活跃。

1991年,为了鼓励零配件生产商提高效率,改进技术,提高质量,泰国的零配件市场实现了自由化,投资不断增加。

2000年初, 按照WTO“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的规定,泰国政府取消了要求轿车当地含量达到54%、小型运货车当地含量达到70%、商用卡车当地含量达到62%的规定,汽车装配工厂不仅可以使用泰国本国生产的汽车零配件,还可以自由选择国外优质价廉的汽车配件,汽车配件市场出现激烈竞争。

过去,日本公司只从本集团的其他公司或日本供货商处购买零配件,但这种传统做法已经改变。

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和更合理的价格,日本汽车厂商购买零配件的渠道已拓宽,这为其他供应商提供了商机。

根据泰国汽车零配件生产商协会提供的资料,随着该行业投资的不断增加,泰国已能提供从轮胎到制动圆筒、从传动部件到车内装饰的任何一种汽车零配件。

泰国的橡胶和塑料零部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产品包括橡胶嵌条、软管、门窗橡皮片、橡胶地毯、车灯模制零件等。

泰国生产的轮胎、橡胶工具箱、橡胶带已经出口,其中轮胎出口量最大。

由于外国公司转让技术,泰国的汽车铸造业有很大的发展,已能生产提供制动圆筒、圆盘、旋转板、毂盘、支架、离合器罩,此外还能生产发动机整体气缸、排气管、飞轮、球窝接合、万象节、推杆等产品。

在电子部件领域,合资企业占主导地位,生产电器配线、振荡器、电子信号灯等,而泰国当地工厂主要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如车座部件、后视镜、方向盘等。

汽车油漆主要使用进口原材料和技术,成本较高。

根据泰国国家工业协会的分析报告,目前泰国生产、主要用于出口的小型客货车国外进口零配件的成本占投资总成本的41.5%,泰国生产的零配件占总成本的20.8%。

如果生产厂家逐步提高泰国生产零配件的比例,可以使汽车成本下降,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这就要求泰国厂商生产的零配件必须提高质量,达到规模经营以降低成本。

目前,泰国正在与东盟国家联手实现汽车零配件本地化计划。

这一计划的实施,将会使泰国生产汽车零配件的成本下降;从长远来看,这项合作计划有助于东盟国家降低汽车生产成本。

为了更好地吸引外国投资者投资汽车零配件工业,泰国投资委员会出台了一系列投资鼓励措施,生产发动机部件、传动部件、刹车、操纵及悬挂系统、油箱、过滤器、电器配线、天线、密封圈和簧片的企业可以享受全面的优惠待遇,14种汽车辅助工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待遇,包括铸造、冲模、夹具加工、切削、热处理、表面处理及工程塑料等。

四、泰国汽车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质量标准体系泰国工业部负责汽车产业的宏观控制和调整,其下设的泰国汽车工业协会负责具体产业政策和发展计划的制订。

为适应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形势,进一步促进泰国汽车工业的发展,2002年泰国汽车工业协会经工业部批准,出台了2002-2006年泰国汽车工业总体规划,主要内容是:到2006年,泰国国内汽车产量达到100万辆(2005年已突破100万辆,提前实现该目标),产值超过125亿美元,其中40%出口;并发展相关设计、研发和零配件生产的配套产业。

根据计划,泰国汽车产业的本地附加值将达到6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