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说课标说教材

说课标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调兵山市第九小学的教师李凤玲, 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每一个孩子都是在父母的疼爱,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爱下成长起来的。

孩子们每天都在爱的包围中学习、生活。

我们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第六单元的专题是:父母之爱妈妈的爱像一杯浓茶,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爸爸的爱似一缕阳光,照耀我们茁壮成长。

下面从三个方面说这部分内容:说课程标准,明确目标。

说教材内容,全面整合。

说教学建议,合理开发。

第一环节:说课程标准,明确目标1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五年级学段目标为:句子。

习作:修改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口语交际:听人说话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综合性学习:策划简单的校园和社会活动。

随着学段的升高,目标要求随之螺旋上升。

如识字与写字在第一学段强调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第二学段突出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第三学段注重培养较强的识字能力。

2、本册教学目标:a认字200个,会写150个,能用钢笔书写楷书,有一定速度。

b、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揣摩、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是25万字。

2c、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修改自己的习作。

d、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e、查找资料,运用资料,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会写活动计划。

第二环节:说教材内容,全面整合。

一、教材特点:(一)篇目的保留与增加本册教材在篇目上有所保留与增加1、保留的传统篇目有:《落花生》、《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

等2、、增加的新课文有:《最后一分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走遍天下书为侣》、《青山处处埋忠骨》等。

3、教材在题材与体裁上也有所拓宽第三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采访记、第三单元是学习说明性文章(二)结构整合教材呈现方式彰显导学特色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单元导语:第一段是“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

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在本组课文中,我们将看到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

”此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明了本单元的专题是父母之爱。

第二段是“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本段提示同学们阅读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点明训练重点是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感受父母之爱。

2、精读、略读课文的整合为了体现单元整合,加强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

“连接语”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整体感更强。

3、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导语到思考题:从内容和形式凸显单元学习重点。

如导语第二自然段明确提3出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而17课课后第三题:“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此题旨在由父亲的外貌描写感受父爱的伟大。

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在口语交际•习作中说、写与父母间的故事,回顾•拓展中欣赏漫画《父与子》感受父母的爱。

各种训练紧密围绕单元训练重点进行设计,使其更加突出明了。

(三)、与其它教材的比较本册教材在内涵上更加深化。

黑龙江黑河市第一单元亲情难忘:只让孩子们认识和理解了“亲情”的含义人教版五年上第六单元:父母之爱不但表现了亲子之间的浓浓深情,而且着眼于孩子的全面成长,表明严格要求、鼓励自主也是父母之爱。

二、内容整合1横向整合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分为八个专题:即自然景观、儿童世界、动物世界、人物世界、美好情怀、生活态度、哲理思索、传统文化。

每个单元包括课文、温故知新、语海拾贝、互动平台、口语交际、习作百花园、自主阅读园地。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组教材以“美好情怀”为专题,让我们领略到真挚的人文情怀,感受到人世间的美好情感。

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封封《不平常的信》,中国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博爱之心和爱国之情是那样动人心魄;在《革命烈士诗两首》中,革命者虽然深陷囹圄,可志存高远,誓死永葆革命气节的豪迈之情跃然纸上;《许世友四跪慈母》中母亲的深明大义,许世友对母亲的孝敬感人至深;《鸡毛信》中小英雄海娃的勇敢和机智也深深震撼着你。

选编了四则于怎样做人的名言,有的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志气,有的告诉我们做人要重“义”,有的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洁身自好…… 旨在积累的同时,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

五单元:体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的表达方法。

五单元:本单元口语交际话题《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在本单元《许世友四跪慈母》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它生成于单元的课文,但是又延伸于课外,链接于学生的现实生活。

此次口语交际,不仅能让学生有话可说、幵启思维,还引导学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从小培养尊老爱幼的好品质。

五单元:“写一件让你感动的事”。

这次习作紧扣单元主题,让学生写一件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亲身经历过的使自己感动的事。

从学生切身体验入手,让学生有话可写。

使学生体会到写作来源于生活,从而养成细心观察与积累的习惯。

本组教材以“美好情怀”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故事。

《慈母情深》讲述了贫困辛勤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的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影象。

《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

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父爱与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全组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4践活动有机的结合了起来。

2、纵向整合我将关于“爱”的专题立体整合整理如下,有关“关爱”我们学过的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关爱他人,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奉献与关爱,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献出我们的爱,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可贵的亲情友情,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诚待人,本册教材第六单元父母之爱。

几个学期紧紧围绕一个专题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爱”的含义,让“爱”的涓涓细流汇成浩瀚海洋般的生命动力。

在整合中更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特性,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使得教材内容浑然一体,不着痕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第三环节说教学建议合理开发一、教学建议单元教学建议学习本单元课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口语交际:充分发表意见正确认识父母的爱。

习作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研究了教材特点,结合单元教学重点,教学中要:(一)落实目标,夯实基础1、字词教学、更加放手高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更加放手,有别于中年级。

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己查字典解决。

还要鼓励学生大胆猜读和跳读。

会写的字教学中教师可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

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

2、课文理解、注重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

尤其是有些内容意会胜于言传,看课件比教师说、讲效果好。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教学到人们都叹息着走开了,只剩下阿曼达的父亲一个人还在废墟中拼命地挖掘时,可以播放视频,静态的文字与动态的视频相结合,激发兴趣的同时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

2)问题引领,品读文本。

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

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实施“问题引导教学法”,提出引领全文的大问题:“从哪体会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是对巴迪的爱?”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提出疑问。

自学后小组交流汇报,围绕问题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品读文本。

体会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接着让孩子们由工具性和人文性两方面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为了加强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的联系,在拓展应用环节可以让孩子联系实际谈一谈家长、老师在自己的成长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最后,向孩子们推荐阅读《爱的教育》这本书,将课堂教育延伸到课外。

3)自主阅读、加深理解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

要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要重视默读,提高默读的速度。

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然后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

教学《慈母情深》时,在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勾画出描写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有哪些感受和体会,还有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

师再相机指导理解“我”家境的贫寒,体会母亲挣钱的艰辛。

(二)、注重积累、学以致用从喜欢到记忆到运用,是积累的最高境界。

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学以致用。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入情入境的读文,激起学生与主人公的共鸣。

在此基础上配乐读,表演读,反复诵读,将学生融入优美的6文字之中,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语言。

语文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多读,多积累,天长日久,待到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经学生评说生活中的三则故事;学生讲述自己与父母间的故事;给父母讲故事,请父母谈感想这三个层次的安排,让学生打开思路,充分交流。

习作时让孩子们选择最想对父母说的话,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写后读给父母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