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思想现状分析一.政治意识方面大多数初中学生都有较强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热情,在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及国家统一等方面表现出很高的认同度。
96%以上的学生赞同我国政府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轰炸我驻南使馆后所采取的态度,98%以上的学生赞同政府坚决反对“台独”。
他们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希望祖国繁荣昌盛;他们拥护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政策;具有较强的批判意识,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拥护政府的反腐倡廉工作。
调查显示,广大学生在基本政治观点和重大政治问题上的态度是正确的。
但对是否需要采用多党执政(即是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有近30%的学生认识模糊;另有近40%的学生认为不管实行什么制度,只要国家能强盛就行。
这说明他们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还存在不少的困惑。
二.人生价值观方面调查表明,当前初中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总体是健康、积极的。
90%以上的学生认为青年学生应该有崇高的理想,70%以上的学生认同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信念。
对“政治信仰”方面的调查,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只有不到20%的学生有明显的政治信仰,且从初一到初三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对幸福的理解调查显示,竟有92%的学生把幸福理解为拥有幸福的家庭。
小小年纪竟把家庭看得如此重要,这很容易消磨青少年的意志,应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当被问及“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实现人生价值”主要靠什么时,竟有45%左右的学生回答靠运气,这表明现代初中学生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相信命运、相信运气,这与崇尚科学的校园显得格格不入。
在公与私、个人与集体关系问题上,价值观存在着个人价值倾斜的倾向。
初中学生的集体观念比较淡薄。
调查显示,只有不到60%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对参加集体活动缺乏应有的热情。
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分别有11%、24%、33%的学生表示不愿担任学生干部,以免影响自己的学业。
愿为集体做实事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下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
调查还显示,广大初中学生的劳动观念比较淡薄。
持劳动最光荣观点的不到60%,只有30%以下的学生平常帮父母干些家务,自己洗衣服的女生约占35%,男生只占6%。
学生在择业上也体现出了对劳动认识上的偏差,选择农民的约占1%,选择环卫工人的仅占0.5%左右。
部分学生贪图安逸、舒适的生活,轻视体力劳动的倾向实在令人担忧。
三.法律意识方面:当前的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二、初三学生已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具有遵守法律和维护法律的观念。
有80%左右的学生愿意劝慰其触犯刑律的亲属投案自守,表明大多数学生的是非标准是清楚的,懂得基本的守法要求。
但值得注意的是,初中学生守法的自觉性是不平衡的。
尤其是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这种不平衡性更为突出。
如愿意依法服兵役的只占不到40%,而80%以上拥有摩托车且离校较远的学生(不足16岁)都希望能骑摩托车上学,集中体现出初中学生守法观念的淡薄。
他们的自觉遵纪守法意识低于法制社会的要求,运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意识又明显低于守法意识。
很多学生对别人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打击违法犯罪表示理解和支持,但对自身合法权益需保护时,则很少想到求助于法律。
这也反映了初中学生法律意识上存在的问题。
四.道德观念方面:调查显示,初中学生大多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有80%以上的学生愿对赈灾,捐助希望事业慷慨解囊;有近70%的学生表示愿对老弱病残孕让座;有85%以上的学生表示应遵守公共道德。
调查还显示出这样一种现象,大多数学生愿采用捐款等方式在经济是资助别人,但愿在情感上、道义上关心同学和朋友的比例却相当小,初一、初二、初三学生中分别占58%、46%、40%。
这表明初中学生对友谊的理解是相当模糊的,他们把金钱与友谊等同起来,也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五.心理品质方面:在被调查的学生中,约有80%的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显示了绝大多数学生乐观豁达的健康心理。
有70%以上的学生能正确面对竞争。
但只有约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较强的自控能力,能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矛盾。
有75%以上的学生表示能自己克服各种生活困难,但只有56%的学生表示能克服学习上存在的困难。
这表明多数学生的意志力正在逐步增强,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障碍:他们一方面渴望成才,另一方面面对困难和挫折又很容易消沉;他们一方面要求独立,憎恨家长干预,另一方面又离不开对家庭的依赖;他们一方面憧憬未来,另一方面又缺乏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坚强意志。
所有这些,实质上反映了当前初中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独立自主与自立能力的矛盾,自尊与自卑的矛盾以及自我控制的欲望与自我控制能力的矛盾,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初中学生的思想特点一.现代意识显著增强当代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勇于探索,比以前的初中学生具有更强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放意识等现代意识。
在自主意识方面,现代的初中学生崇尚自我、发展个性,有强烈的参与欲和自我表现欲,有强烈的自主、自立和自理要求,他们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希望能摆脱对家长、老师的依赖,得到家长、老师和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在竞争观念方面,他们喜欢接受挑战,要求公平竞争,对竞争跃跃欲试。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初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他们比成年人更能接受外来的新鲜事物,接纳媒体传播的各种文化信息,崇尚横向思维,具有一定的开放意识。
二.对基础道德的认识与态度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态势随着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教师已不再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个别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尊师也已抛于脑后。
遇见别人遭车祸等需要帮助时,有近50%的学生会首先考虑这件事是不是会影响自己上学或考试,若不影响自己才会出手相助。
在车上发现小偷时,有近60%的学生怕报复不敢干预,另有26%的学生则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思想。
种种迹象显示,当代的初中学生见义勇为,敢于为弘扬正气、打击不法行为而献身的勇气正在逐渐减退。
三.自我要求偏低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严重脱节,许多学生能明辨是非,并要求他人遵从道德准则,但自己却很少付诸实践,缺乏应有的道德责任感;他们要求别人依法服兵役,遵守交通法规,但自己却总想设法搪塞。
他们要求其他同学遵守纪律,上课时保持安静,但自己却常常做不到;他们要求别人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自己却奉行“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准则,总设法公私兼顾,甚至能容忍自己或家人为了个人利益损害国家或集体利益。
四.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调查显示,现代的多数学生都把收入丰厚、就业稳定作为重要的择业原则,对目前收入不丰、工作条件艰苦的工作敬而远之,对体力劳动更是压根就瞧不起。
这种优先考虑个人经济利益,考虑国家利益和社会需求明显滞后的择业倾向,是务实化、功利化的典型表现。
初中学生在接受新观念和信息的同时,也受到了负面影响。
弄虚作假、自私自利的思想潜滋暗长。
因此笔者认为,初中学生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是市场经济与社会环境重利性在学生思想上的反映。
当前初中学生思想状况成因分析一.社会、经济因素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给人们观念的改变带来了空前的动力。
一方面,初中学生关注改革开放的进程,希望祖国早日强盛,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成才的愿望和学习自学性不断提高,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现代意识日益增强。
但国有大中型企业长期亏损,大量职工下岗待业;腐败现象滋长蔓延;再加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严重曲折,便我们的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产生了困惑和迷误,这是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认同度低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自主性,促使人们奋发向上,务实求真,积极进取,追求自强、自立的独立人格。
当前初中学生竞争意识和自主意识的增强,正是市场经济正面效应的体现。
但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诱发了损公肥私、弄虚作假的现象,金钱至上、自私自利的思想暗滋渐长。
很多学生讲求实惠,追求自我价值,而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趋于淡漠,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学校教育因素问卷调查中显示出的初三学生对重大政治原则问题的认同度明显高于初一、初二学生;在法律意识方面,初二、初三学生明显强于初一学生;而对基础道德的认同度,初一学生又高于初二、初三学生。
这与初中阶段各年级的课程设置有着直接的关系。
事实说明学校加强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但由于学校工作中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对学校的德育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带来严重干扰:有的学校随意缩短课时,以增加中考课程的课时;有的学校忽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解答难题、偏题的应试能力。
在这些学校,思想政治课被当作单纯的知识传授课,有的甚至只在考前让学生死背答案,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
当前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自我要求偏低,基础道德缺失的现象,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极大的关系。
三.家庭教育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学生家长都希望其子女能考上好大学,找份好工作,以便在激烈的现代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当前的学生承受着家庭空前的压力。
一方面,父母的高期望值为初中学生的成长带来良好的推动作用,在不同程度是促进了他们的成长。
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处于父辈和祖父辈过分宠爱的包围之中,造成他们对家庭的依赖性过强,自立能力和自控能力偏低。
许多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自我为中心,人际相容性差,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
近年来一些学生离家出走、自杀现象时有发生,与家庭教育不良,学生心理承受力差有着内在的联系。
加强初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和教学的对策建议一. 深化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和课程改革,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如何用邓小平理论来武装初中学生的头脑,把他们的思想统一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思想上来,是当前初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特别是教材和课程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措施”。
这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神实质,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和观点,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心理诸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
在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确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给予新的理论来说明。
在教材编写或改革中,要不断吸收理论界已被公认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研究成果,同时努力增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