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基技术交底

路基技术交底

路基技术交底路基填筑过程分为三阶段,三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修验收阶段;八流程: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土→摊铺平整→碾压夯实→检验签证→层面整修→边坡夯拍。

⑴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1。

图1-1 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框图⑵测量放样通过已建立的工程测量控制网,根据设计图纸对公路的走向、轴线、控制点等进行实地放样,用白灰线或标志杆划定公路施工范围和中心线。

⑶基础面处理表土清除后,根据设计要求对路基基层进行处理,首先采用推土机或挖掘机及人工方法将路基基层坡度陡于1:5的斜坡面按设计要求开挖成台阶状。

台阶的开挖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确保开挖形成的台阶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然后采用压路机、手扶式振动碾、平板夯、蛙式打夯机及人工等方法将路基基层面进行碾压,碾压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为止,经取样试验检查满足要求后,提请监理工程师对路基基层面进行验收,验收合格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⑷填筑运输路基填料选择外购渣土作为填筑材料。

填筑材料运输采用20t自卸汽车运输。

⑸推平填筑路堤根据碾压试验后确定的填筑松铺厚度,20T自卸汽车在卸料过程中将填筑料按一定间距分堆堆放,然后用TY220推土机将填筑料摊开整平。

沟、槽回填采用人工手拉车装运填筑料,直接卸入填筑仓面内,然后采用人工摊铺整平。

⑹晾晒及洒水填筑路基洒水采用洒水车进行,待填料的湿度达到给定的最佳含水量时再压实。

含水量超出最佳含水量的土方,应进行晾晒。

⑺碾压填筑路堤使用BW219-2压路机分层压实。

压路机行走采用进退错距法,先从边缘向路中心行进,再从中心向两侧边缘行进,顺次碾压。

碾压过程中,压路机最大行走速度不得大于4km/h。

对于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应满足摊铺和压实设备操作的需要,且不小于2m。

台阶顶作成2%~4%的内斜坡。

填土路基分层填筑,分层夯实的方法进行,每层压实厚度原则上不超过20cm,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具体参数由压实试验确定。

在填筑时,设置一定的横坡度,以利排水。

严格控制填料的含水量,使其不超过试验所确定最佳含水量的±2%。

压路机无法施工的地方采用小型压实机械夯实,做到压实均匀,没有漏压、死角。

土石路基填筑,土石必须混合均匀,分层压实填筑,松铺厚度不得超过40cm。

采用22t振动压路机压实。

特殊路基土层上的路床面,应按图纸或监理人的要求,进行换填、改善或翻拌晾晒。

换填、改善厚度应按图纸或由监理人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并分层压实,其压实度应达到规定的要求。

每层路基填筑结束后,及时按规范、设计和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压实度的检测,当试验结果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提请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的填筑施工。

⑻路基整修填筑路堤在填筑到一定的高度进行边坡的修整,对路基的中线位置、宽度、纵坡、横坡、边坡及相应的标高等按设计要求进行控制。

修整边坡的弃方用装载机或反铲挖掘机自卸汽车运至填方区或弃土场。

石质路基采用石屑嵌缝紧密、平整,不得有坑槽和松石。

路基工程完成后,严禁重车上路,严禁雨天通车。

在整修需加固的坡面时,预留加固位置。

填筑路基两侧超填的宽度应予切除,如遇边坡亏填时,必须挖成台阶,分层填补夯实。

(9)路基顶层为40cm的砂砾石首先测量放线,将填筑宽度高度计算出来,用白灰洒边线,10米定设用一个竹片桩并用油漆标出标高,外购砂砾石用22吨汽车运输至工地,用推土机整平,测量高程用压路机碾压密实,通知检测站检测弯沉。

基层技术交底1级配碎石施工前准备测量工作,测量边桩,用白灰撒出边线,外购级配碎石,用22吨汽车运至工地,用推土机推平,测量高程,用压路机碾压至达到设计要求。

2水泥稳定碎石⑴施工前准备工作该工程路面结构基层采用30cm厚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暂时不需要承担交通流量的路段,采用全幅施工。

因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工程量较小,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开展一个工作面即可,工作面配置摊铺机1台,压路机1台(其重量不低于22t),26t胶轮压路机1台,洒水车1辆,自卸汽车按2~4辆配置,其满足摊铺机能够连续铺筑为最小数量。

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试验段施工→准备下承层→准备放样→混合料拌和(调整含水量)→运输混合料→摊铺机摊铺→人工辅助整形→碾压→监测压实度→接缝处理→养生及交通管制。

⑶试验段施工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在严密的监督和质量控制下进行试铺,试铺段长度50m,并通过试铺解决以下问题:①进行生产配合比验证,确定标准生产配合比;②确定摊铺机的操作方式,包括摊铺、速度、振动振捣强度、自动找平方式等;③选择压实机具,确定碾压组合、压实顺序、速度及遍数等;④确定松铺系数;⑤确定施工产量及每天作业段长度;⑥横向工作缝的处理方法;⑦做出试铺段试铺总结,报监理审批后作为正式开工的依据。

⑷准备下承层摊铺前道路两侧支立槽钢,作为水泥碎石施工的侧模;下承层验收合格,摊铺前根据试验段松铺系数,计算出松铺厚度,并在两侧边缘外0.3~0.5m内设活动钢桩,在边桩上作明显标记进行拉钢丝,确定好水平线。

放样时直线段钢桩间距10m,平曲线上钢桩间距5m,钢丝绳张紧度应以两桩间(10m)挠度不超过2mm。

⑸混合料拌合本工程所用水泥稳定碎石均来自当地就近的商砼站。

在正式拌制混合料之前,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实验室根据现场原材料取样情况出具设计配合比,调试所用的拌和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

进行现场调试的过程中确定施工配合比。

在生产过程中,拌和时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1%~2%,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碾压时,接近最佳含水量(每天开工前对骨料用燃烧法快速测定其天然含水量,然后根据实测含水量和天气情况对混合料的含水量进行调整,由于当地气候多变,故对混合料实际含水量要及时调整)。

拌和场生产过程中,试验室随时抽检混合料的含水量和水泥剂量,立即通知拌和场调整配合比,直到完全达到要求为止;并留试样对混合料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进行检测。

其它要求如下:①当外界气温高于30℃时,水泥进入拌缸温度宜不高于50℃;高于50℃时应采取降温措施。

气温低于15℃时,水泥进入拌缸温度应不低于10℃。

②拌和现场配一名试验员监测拌和时的水泥剂量、含水量和各种集料的配比,发现异常及时调整或停止生产,水泥剂量和含水量按要求的频率检查并做好记录。

③各料仓品种应标识清楚,料仓入口要安装有剔除超径骨料的设施,配备1名工作人员时刻监视下料情况,维护拌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⑹水泥碎石基层混合料的运输采用20t自卸车运输,运输能力与生产能力相匹配,保证摊铺和拌和的均衡连续性。

自卸汽车装料时,在储料斗处设专人指挥倒车,保证装料时不发生洒料,采用前、后、中的装卸料方式,以减小材料离析现象;混和料应尽快运送到铺筑现场,以防运输过程中水分损失过多;运输车辆在运往现场的途中,应尽量匀速行驶,避免大的颠簸,防止因车辆的颠簸而造成车内混合料的离析;自卸汽车在离摊铺机20-30cm处停车,不得碰撞摊铺机,挂空挡,由摊铺机推动前进。

⑺水泥碎石基层混合料的摊铺摊铺前采用两侧架立槽钢为侧模;采用钢线控制摊铺厚度。

为了便于保通难以采用全幅摊铺的,采用半幅摊铺。

半幅摊铺两侧采用槽钢作为侧模,采用钢线控制摊铺厚度;摊铺另半幅时,一侧以槽钢作为侧模,采用钢线控制摊铺厚度,另一侧以摊铺完成的侧面作为侧模,采用钢导梁配合“滑靴”控制摊铺厚度;第二层施工方法同第一层。

摊铺时正常段采用固定宽度的摊铺机,对于渐变的段或平交口采用伸缩式摊铺机进行摊铺。

摊铺过程中,在摊铺机后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应该铲除局部粗集料离析部位,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确保混合料摊铺平整,设专人检测(仪器测量或拉线)铺筑厚度、标高,以及时调整摊铺机铺筑厚度。

有的路段基层分为上基层和下基层,具体参照施工图纸。

上基层施工前对于下基层表面清扫,喷洒水泥净浆,按水泥质量计,不少于1.0~1.5kg/m。

水泥净浆稠度以能洒布均匀为宜,洒布长度以不大于摊铺机前30~40m为宜。

上基层摊铺在下基层摊铺完成养生天数不少于7天后进行。

⑻水泥碎石基层混合料的碾压碾压时按照“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静后动”的原则碾压,先用单光轮压路机静压1遍,然后震动碾压5~7遍至设计压实度,最后静压收面(具体碾压遍数参照试验段相关参数)。

直线段从路肩向中间碾压,超高段从内侧向外侧碾压。

碾压条带应重叠1/3轮宽,碾压行驶速度静压时1.5~1.7km/h,振动碾压时2.0~2.5km/h。

碾压遍数达到后,碾压完成后立即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凡不符合要求的路段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补充碾压,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使其达到规定的标准。

碾压段落长度一般为50~80m。

碾压的段落必须层次分明,设置明显的分界标志。

碾压遵循生产试验路段确定的程序与工艺。

注意稳压要充分,振压不起浪、不推移。

碾压在水泥初凝前及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并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

压路机停机要错开,相互间距不小于3m,停在已碾压好的路段上。

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以保证水泥稳定碎石表面不受破坏。

对于两侧槽钢边碾压过程中一定要慢,严禁在碾压的过程中触碰槽钢,但也要压到位,对于难以碾压的部位采用小型碾压设备压实。

注:避险车道碎石路面采用豆砾石摊铺,不需要碾压,石料粒径≤3cm,避险车道渐变段路面与主线路面结构相同,需要碾压。

⑼纵、横缝设置①横缝施工水泥稳定类混合料摊铺时,尽量减少设置横缝。

每天收工之后,第二天开工的接头断面设置横缝;每当通过桥涵,特别是明涵,在其两边需要设置横缝,横缝与桥头搭板尾吻合。

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则也亦设横缝。

横缝与路面车道中心线垂直设置,接缝断面是竖向平面。

横缝施工:用3m直尺沿纵向放置,在摊铺段端部的直尺呈悬臂状,以摊铺层与直尺脱离接触处定出接缝位置,划线垂直纵向方向,再人工用镐沿切割缝垂直刨除端部,洒布水泥浆。

摊铺机熨平板落于已压实面上,比已压实面略高(高差为松浦厚度-压实厚度)。

布水稳料后,人工铲除已压实面上的水稳混和料,压路机沿接缝横向碾压,由压实层逐渐推向新铺层,第一次碾轮15cm落于新铺段,碾压不少于4遍(参照试验参数),向新铺段错动15cm,直至一个碾轮宽,碾压完毕再正常纵向碾压。

上下层横缝错开距离不小于1.5m。

②纵缝施工采用半幅施工的路段需设置纵缝。

纵缝施工:摊铺时,对纵缝部位撒布水泥浆后,摊铺机就位,摊铺机熨平板伸入已摊铺面上不小于10cm,布水稳料后,人工铲除已压实面上的水稳混合料,压路机沿接纵向碾压,由压实层逐渐推向新铺层,第一次碾轮15cm落于新铺段,碾压不少于4遍(参照试验参数),向新铺段错动15cm,直至一个碾轮宽,碾压完毕再正常纵向碾压。

上下层纵缝错开距离不小于15c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