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社会主要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要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是新时期面临的重大实践课题。

如何建设社会义社会义新农村,党中央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这“二十字”方针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只有五个方面目标都达到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

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社会各个系统、各个方面的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我县把实现城乡和谐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已率先实现了“第一个率先”的目标,正在向“第二个率先”的目标迈进。

近几年来,我们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上,与建设和谐社会结合起来,使两者相得益彰。

积极实施“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农业向生态功能区集中”的工作思路,农村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农民创业、就业和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人居环境得到了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明乡镇,和谐新农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旋律。

去年我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这一荣誉,既是和谐社会的体现,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写照。

淖毛湖镇、吐葫芦乡、前山乡、下马崖乡等已成为各地新农村建设参观的典型。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许多不和谐的因素。

处在一线的村级基层干部深有感触:经济发展了,农村变化了,但农村工作难度很大,信访调解压力很重。

农村不和谐的因素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不和谐。

近几年来,我县通过一系列的惠农政策的出台,虽然各乡的农民民的收入有了明显增强,但不平衡性仍很突出。

有的乡的农民科技意识强抓住了机遇利用地、县出台的优惠政策致富了人均收入过万元了,而思想保守没有科技意识的乡的农民就人均收入只有2-3千元多万元。

先富乡往往群众得到实惠多,后进乡的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农民同样有很高的期望值。

群众得不到经济实惠,产生干群不和谐因素也就在所难免。

二是贫富悬殊带来的不和谐。

目前我县农民人均收已达到5200元。

但随着GDP的增长,许多工薪阶层工资连年徘徊不前;同时,农民缺劳致病、因病返贫等因素,也造成了一批贫困弱势群体。

通过调查,近年来,贫困人口、低收入阶层构成的弱势群体没有下降趋势。

三是历史因素带来的不和谐。

以往农村规划早、标准低,目前农村中宅基地问题、与土地相关的农民保障问题日益突出。

一些收入低的农民,无力进入集中居住区,但现有居住条件又相对落后,建私房政策又比较严,造成许多农民居住环境跟不上形势。

由于并镇、并村前农村规划、土地补偿政策不一,历史遗留的问题比较多。

部份拆迁户进入集中居住区后,住宅条件城镇化了,但没有改变农民的性质,农具、肥药、粮食、柴草等生产、生活资料继续存在,住宅的集中与农户分散经营矛盾比较突出。

以上这些因素,也带来征地拆迁、土地承包中的新矛盾。

四是外来人口激剧增加带来的不和谐。

目前,我们县有3.3万人,其中外来人口超过1万人,对治安、卫生等方面造成了
升级上做文章,谋求内涵质态型发展,使“新型工业”迈向结构合理、技术一流、品牌响亮,力争把伊吾县建设成为哈密地区主要煤华工和石油、铁矿石加工基地之一。

二要不断拓宽新农村增收渠道。

农民多一分增收,农村就多一分和谐。

广开增收渠道,是建设和谐新农村重中之重。

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这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命脉。

要强力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对农民种田进行“多予不取”,加快农业集约化经营、生态型经营、品牌化经营,继续扶持种养大户,让租田人、承包人得到“双增”。

要进一步引导企业对年龄稍大、体力许可的“4050”人员进入公益性岗位、服务业就业增收。

要大力发展个体工商业。

对失业、失地户,通过减免税收,降低门槛,促进自主创业。

三要全面优化城乡人居环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优美的人居环境。

近三年来,我们县依托公路建设、工业征地拆迁,全面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

目前,全县新建设和新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区12个。

今后,我们要将目光面向广大农村特别是偏僻地方的村落,通过科学规划,对小村庄进行撤并,扩大居民集居小区,让更多的村民享受到城市化住宅环境。

对保留村庄,应进行环境整治,这项工作在我县已经启动。

要科学规划中心城镇,建设“充满活力,富有特色,可持续、现代化小城市”,我县已规划了12平方公里的淖毛湖新型工业新城区,已经开始进入大手笔运作阶段。

要加快农村社区化进程。

事实证明,农村社区化是改善美化村容村貌的重要途径。

我县地处县北的淖毛湖镇是全国小城镇示范乡镇,三年前,还是路没有一条象样的马路,没有一幢楼房。

如今,淖毛湖通过建起全国小城镇示范乡镇,展示出新农村的美景,营造了一方创业的新天地。

农民高兴地说:乡镇建设让我们感受到了新农村的气息。

依托乡村道路的延伸,如今每个条田都通上了柏油马路,已建起了全新的苇子峡乡、下马崖乡、吐葫芦乡、前山乡农民集中居住区。

淖毛湖镇、盐池乡、吐葫芦乡等正积极推进新型社区一体化建设。

四要坚持以人本提高保障水平。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低收入群体和贫困人口,提高农民保障水平,关注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激发他们民主自治的活力。

目前,我县绝大都数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但同城市保障水平相比保障水平较低。

要完善、提高保障水平,让农民看得起病、看得起大病。

社会捐款、结对帮扶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体现,但不是根本之计,只有建立起完善的“保障工程”,才能让大病患者、困难学生和贫穷家庭有稳定的保障。

要切实加强社会群防群治工作。

治安、信访等问题在当前农村十分突出,成了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要从维护一方稳定的大局出发,构建强有力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要协同用工单位,加强新市民的法制教育,增强新市民法制观念。

要妥善处理老信访户的上访,通过镇领导同信访户面对面调解的“百日老信访户”息访活动,力求取得成效。

要加强村务民主管理。

积极开展民主治村活动,通过完善村务公开栏、聘请村风监督员、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组建社区工会等形式,让群众参与村务、社区事务的民主权利。

要充分尊重村民自治权,试行公选村干部的选举活动,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结合起来。

五要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抓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培育文明乡风的有效载体,要本着“育民、富民、智民、塑民”的要求,在农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深化“文明镇村”、“生态村”、“信用村”、“文明家庭”、“文明诚信经营户”和“文明市民”等系列创建活动,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在创建空间上,由以城区为主向城乡联动推进,由抓城乡大环境向抓小区环境、家庭环境推进;在创建内涵上,从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向提高农牧民文明素质、创建有序社会秩序推进;从美化城镇向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推进,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并驾齐驱、相互促进,创建一批和谐社区典范。

要提升新农村文化品位,加速农牧民民化进程。

发挥各乡文化站的功能建立的以农牧民为主的文艺宣传队。

事实证明,特色文化、地方文化是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

我们一定要努力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提升,不断前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