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朕即国家”、“君命即法”等语言表达的是一种(C) A.法治思想 B.德治思想 C.人治思想 D.无法判断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D) A.1927年 B. 1931年 C.1949年 D.1954年 3.国家法治与地方法治的关系是(D) A.各自为政 B.互不相容 C.时间先后关系 D.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4.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是(B) A.法治统一 B.公平正义 C.以人为本 D.执法为民 5.2000年,中共浙江省委作出了(A) A.《关于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省工作的决定》 B.《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 C.《浙江省党内监督十项制度实施办法(试行)》 D.《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 6.法治政府的核心是(A) A.规范和控制公共行政权力 B.提高行政效率 C.建设责任政府 D.打造适度有为政府 7.什么既是法治的政治基础和重要条件,又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C)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民主政治 D.执政为民 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完善(C) A.和谐社会建设 B.法治建设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9.最高层次的监督是(D) A.人民群众的监督 B.社会舆论的监督 C.检察院的监督 D.人大的监督 10.司法的基本属性和最终目标是(B) A.独立 B.公正 C.中立 D.公平 11.司法公正是指( C ) A.程序公正 B.实体公正 C.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 D.实质正义 12、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重在( B )、贵在落实。 A贯彻 B实践 C宣传 D学习 13、建设资源节约型、( D )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A环境优美 B环境保护 C环境和谐 D环境友好 14、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 C )制度。 A就业指导 B公共服务 C就业援助 D企业引导 15、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 A ) A正确处理国家与社会之间、社会内部之间的关系 B正确处理敌我矛盾 C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D正确处理国际关系 16、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B ) A实现社会和谐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17、“制度好可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让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这句话是( B )说的。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8、以下不属于医疗机会的不平等现象是( D )。 A城乡医疗资源存在差距 B城乡医疗服务的质量存在差距 C城市内部的医疗机会存在不均等 D医疗体制存在不公平 19、以下对于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D )。 A重视人的价值 B注重事物的整体关联性 C以和谐为价值追求目标 D 重视物质财富的享受 20、对和谐社会的形势、任务以及其他若干重大问题作出部署的会议是( C ) A党的十七大 B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十七届三中 21、地方法治的制度之源、运行之基是(A) A.地方立法权 B.地方政府行政权 C.“地方法院”的司法权 D.地方自治 22、立法必须以( C)为依据。 A、党的政策上B、客观事实 C、宪法 D、领导人的讲话 23、什么是建设“法治浙江”和发展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C) A.政治稳定 B.经济可持续发展 C.党的领导 D.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24、什么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根本途径?(C) A.加强党内监督 B.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C.党内民主、 D.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25、扩大公民有序、理性政治参与的关键是(A) A.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素质和能力 B.加强公民思想政治教育 C.充分发扬民主 D.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 26、什么是法治社会的灵魂?(A) A.法律信仰 B.法律意识 C.法律至上 D.法律精神 27、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依法治国是核心内容 B.执法为民是本质要求 C.公平正义是重要使命 D.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28、下列哪一项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C)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诚信友爱 D.充满活力 29、什么是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B) A.国家本位 B.权利本位 C.社会本位 D.义务本位 30、和谐社会建设与法治建设追求的核心目标是( B ) A、以人为本 B、公平正义 C、国家强盛 D、民主富强 31 开展国防教育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是( B ) A、《宪法》 B、党章 C、《国防教育法》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是( B ) A、促进经济发展 B、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提升国家地位 D、发展社会生产力 33 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的根本是(A ) A、发展社会生产力 B、发展创新文化 C、深化改革 D、塑造民族精神 3
34 人民政协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政治监督。这指的是( A) A、参政议政 B、建言献策 C、民主监督 D、肝胆相照 35 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政府和人民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定走得道路是( C) A、和平崛起 B、和平世界 C、和平发展 D、和平统一 3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 ) A、基层和谐 B、党内和谐 C、党与党之间的和谐 D、人与自然的和谐 37 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领导和谐社会建设本领根本途径的是( A) A、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明辨是非、多谋善断 D、加强学习、务实创新 38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 A保持全面协调发展 B统筹兼顾 C以人为本 D促进全面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是( B) A、人类和谐 B、科学发展观 C、全面发展 D、社会和谐 39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着力解决行政区和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问题,其关键在于( C) A、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B、推行财政体制改革 C、打破行政区的垄断和封锁 D、加快市场制度建设 40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民生之本,必须受到高度重视的是( A) A、就业问题 B、人口老龄化问题 C、农民收入问题 D、环境问题 41 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是(B ) A、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B、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C、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加快文化事业发展 42 体现大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中国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影响国民经济良性运行的是(B ) A、城乡发展不平衡 B、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C、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 D、三大产业结构比例失调 43 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是( B) A、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B、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C、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加快文化事业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的总体布局是(A ) A、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B、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C、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 D、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 4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在教育培养目标上的是(D ) A、提高个体的文化素质 B、提高个体的政治素质 C、提高个体的思想素质 D、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5 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它放在首位的是( C) A、经济效益 B、生态效益 C、社会效益 D、获取最大利润 4
46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 D) A、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 B、缩小收入差距 C、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 D、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 4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A)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D) A、团结互助 B、遵纪守法 C、艰苦奋斗 D、爱国主义 48 以服务为理念,以公众为导向,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以服务公众和社会为核心职能,可以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提供满意的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现代政府是(D ) A、责任型政府 B、法治政府 C、传统政府 D、服务型政府 政府自身价值的最大体现和最大责任是(C) A、公民本位 B、以人为本 C、造福公民 D、公共利益 49 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根本途径是( C) A、深入普法宣传 B、实行长效管理 C、强化治安防范 D、综合治理社会治安 50 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对其他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指的是(D ) A、现代安全威胁 B、非现代安全威胁 C、传统安全威胁 D、非传统安全威胁 51 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是( B) A、着眼于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B、深化并不断推进改革 C、52 积极推进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D、及时将改革的成果纳入法律制度体系 民族问题从根本上说是(B ) A、政治问题 B、经济问题 C、文化问题 D、政策问题 5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 B) A统筹兼顾 B以人为本 C实现可持续发展 D促进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意志的新型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C) A、绝大多数人民参政议政 B、民主执政 C、共产党执政 D、人民当家作主 54 社会和谐有赖于( D) A、人与自然和谐 B、人与人的和谐 C、以人为本 D、人民的共同努力 55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是 ( B) A、科学发展 B、以人为本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 56 体现大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中国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影响国民经济良性运行的是(B ) A、城乡发展不平衡 B、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C、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 D、57 三大产业结构比例失调 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是(B ) A、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B、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C、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加快文化事业发展 58 优先发展教育的总体布局是(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