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南方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考试科目:药学综合药理学名词解释(15分)1.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2.药物效价药物达一定药理效应所需的剂量,反应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3.基因工程药物将重组基因导人宿主细胞(如大肠杆菌、酵母、哺乳动物细胞等)后所获得的表达产物(蛋白质或多肽)。
简答(30分)1.一线抗高血压药物的种类,每类举一例答:①利尿药:氢氯噻嗪;②钙拮抗药:硝苯地平;③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④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⑤AT1受体阻断剂:氯沙坦。
2.不良反应的类型答:①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内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②毒性反应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或病人对药物过于敏感所产生的危害反应。
③变态反应又称之为过敏反应,是致敏病人对某种药物的特殊反应。
该反应仅发生于少数病人身上,和已知药物作用的性质无关,和剂量无线性关系,反应性质各不相同,不易预知。
④继发性反应是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是一种治疗效果引起的另一种不良反应。
如抗感染治疗引起的菌群失调症。
⑤后遗效应停药以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有效水平以下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⑥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的反应。
⑦致畸作用能作用于妊娠母体,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导致先天性畸形的毒性作用。
3.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分类,举例,作用机制答:(1)H2受体阻断药: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作用机制:抑制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基础胃酸与夜间胃酸的分泌量均降低,促进溃疡愈合。
(2)胃泌素受体阻断药:丙谷胺;作用机制:化学结构与胃泌素相似,可竞争性阻断胃泌素受体,减少胃酸分泌。
并对胃粘膜有保护和促进愈合作用。
(3)M1胆碱受体阻断药:丙胺太林、阿托品、哌仑西平、替仑西平;作用机制:阻断M1胆碱受体(4)胃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拉唑类)作用机制:奥美拉唑口服后,浓集于壁细胞分泌小管周围,并转变为有活性的次磺酰胺衍生物。
它的硫原子与H+,K+-ATP酶上的巯基结合,形成酶-抑制剂复合物,从而抑制H+泵,抑制基础胃酸与最大胃酸分泌量问答(30分)1.α受体的分布,分类,作用答:α受体为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根据其作用特性与分布不同分为两个亚型:α1、α2。
α1受体主要分布在血管平滑肌(如皮肤、粘膜血管,以及部分内脏血管),激动时引起血管收缩;α1受体也分布于瞳孔开大肌,激动时瞳孔开大肌收缩,瞳孔扩大。
α2受体主要分布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突触前膜上,受体激动时可使去甲肾腺素释放减少,对其产生负反馈调节作用。
2.细菌耐药机制,耐药措施,举例答:耐药机制:1.产生灭活酶;2.改变靶部位;3.增加代谢拮抗物;4.改变细胞膜通透性;5.加强主动外排系统;6.其他耐药措施:1针对感染病原菌选择已知抗菌作用最强药物,在可能情况下应尽量选用窄谱药物;2使用抗菌药物时,剂量应给够,疗程应给足,以彻底杀灭感染病原菌,减少耐药变异菌株衍生的危险性;3针对感染病原菌使用已知能阻止其耐药性发生的联合用药方案;4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化疗预防时一定要有明显指征,疗程要尽可能短,以避免筛选出或诱导出耐药菌株;5避免环境的抗菌药物污染;6对已知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应予以隔离,对其医疗护理后应认真进行洗手和其他隔离预防措施,以避免耐药菌株的传播和交叉感染的发生;7.医院应加强耐药菌的流行病学监测,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制定或修订控制措施;8.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定和施行防止滥用抗菌药物的措施。
具体的例子大家自己列举。
药物化学名词解释(全英文)(15分)1.Bioisosteres生物电子等排体:外层电子数目相等或排列相似,且具有类似物理化学性质,因而能够产生相似或相反生物活性的一组原子或基团。
2.Calcium channel blocker钙拮抗剂:一类能在通道水平上选择性地阻滞Ca+经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内,减少细胞内Ca+浓度,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血管平滑肌松弛的药物。
3.NSAIRD非甾体抗炎药: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减少体内从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一大类具有不同化学结构的药物。
简答(30分)1.吩噻嗪类药物的化学稳定性吩噻嗪母核性质不稳定,易被氧化变质。
在空气或日光中放置,渐变为红色。
在水溶液中加入抗氧剂,对氢醌、连二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或维生素C等,均可阻止变色。
2.卡托普利的结构,活性和副作用卡托普利(Captopril)是根据ACE的结构设计出来的第一个上市的ACEI,为脯氨酸的衍生物,脯氨酸氮原子上连一个有甲基和巯基取代的丙酰基侧链。
Captopril具有良好的抗高血压作用,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活性、,使血管紧张素I(AngI)不能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导致血浆中AngⅡ数量下降,无法发挥其收缩血管的作用及促进醛固酮分泌作用,ACEI还能抑制缓激肽的降解,上述这些作用结果均使血压下降。
用药后易产生皮疹、干咳、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味觉丧失和蛋白尿的副作用3.抗艾滋病药物的构效关系答:问答题(30分)1.糖皮质激素在糖代谢和盐代谢中的作用答: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有较高的结构专属性,骨架全反式对活性是必需的。
结构特点一般17-位均有一个羟甲基酮基,并在环A上具有△4-3-酮基。
电解质代谢皮质激素一般在11-位上没有氧原子基或虽有氧,但包括在酯环内(如甲醛皮质酮)。
而糖代谢皮质激素则在17-位有α-羟基和11-位有含氧原子的基团(酮基或β-羟基)。
二类作用并非绝对的,由于对受体结合有最适和次适之分,因此在代谢调节上常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可通过某些基团的影响,加强或减弱。
因而通过构效关系的研究可设计出选择性高的新药,以减少副作用。
如将C9和C16位分别以氟和甲基取代成地塞米松和倍他米松,不仅数十倍增加糖代谢皮质激素作用,而且几乎完全消除了所不需要的盐皮质激素类副作用。
引入双键,只有△1增强活性,减低副作用。
如泼尼松及氢化泼尼松的活性为氢化可的松的3~5倍。
可能由于△1双键使A环几何形状发生变化所致。
据报道在血液中含△1的化合物比氢化可的松具有更长的半衰期,因其A环部分代谢的比较慢。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骨架中引入不同的基团,对它的活性有影响,因而影响对某些代谢的调节作用。
3.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特点及作用答:喹诺酮按发明先后及其抗菌性能的不同,分为一、二、三、四代。
第一代喹诺酮类,只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克雷白杆菌、少部分变形杆菌有抗菌作用。
具体品种有萘啶酸(Nalidixic acid)和吡咯酸(Piromidic acid)等,因疗效不佳现已少用。
第二代喹诺酮类,在抗菌谱方面有所扩大,对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绿脓杆菌、沙雷杆菌也有一定抗菌作用。
吡哌酸是国内主要应用品种。
此外尚有新恶酸(Cinoxacin)和甲氧恶喹酸(Miloxacin),在国外有生产。
第三代喹诺酮类的抗菌谱进一步扩大,对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也有抗菌作用,对一些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则进一步加强。
本类药物中,国内已生产诺氟沙星。
尚有氧氟沙星(Ofloxacin)、培氟沙星(Perfloxacin)、依诺沙星(Enoxacin)、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等。
本代药物的分子中均有氟原子。
因此称为氟喹诺酮。
第四代喹诺酮类与前三代药物相比在结构上修饰,结构中引入8-甲氧基,有助于加强抗厌氧菌活性,而C-7位上的氮双氧环结构则加强抗革兰阳性菌活性并保持原有的抗革兰阴性菌的活性,不良反应更小,但价格较贵。
对革兰阳性菌抗菌活性增强,对厌氧菌包括脆弱拟杆菌的作用增强,对典型病原体如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以及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增强。
多数产品半衰期延长,如加替沙星与莫昔沙星。
药物分析名词解释(全英文)(15分)1.pharmacopoeia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持编纂、颁布实施,是药品现代化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2.一般鉴别试验3.限度检查简答(30分)1.体内样品分析的特点及分析步骤(以血样为例)答:特点有①样品基质非常复杂。
不管是血样、尿样或组织样品,除了有待检测的药物外,还有许多内源性物质或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或化学物质,这些都有可能干扰测定。
因此体内药物分析必须经过预处理,以除去干扰物质。
同时体内药物的检测方法还要求具有高选择性(专属性),使被测物能从干扰物中分离出来。
②被测物浓度一般极低,为纳克/毫升至微克/毫升级水平,有时甚至达皮克/毫升级。
因此体内药物分析方法要求有极高的灵敏度。
③可供分析的样品有限。
不管是临床药理学研究还是血药浓度监测,每次可供分析的样品量是非常有限的,如血样仅数毫升甚至更少,组织样品更不容易收集到。
④待分析的样品往往是易变化的,需低温冷藏,甚至要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如抗氧化或及时进行衍生生化反应生成相对较稳定的化合物。
且贮藏的时间要根据其稳定性加以严格限制。
⑤体内药物分析有时要求很快报告分析结果。
如毒物分析以及一些治疗药物监测,临床往往等待分析的结果来确定治疗方案,因此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报告结果。
⑥一个体内药物分析实验室往往要求有多种分析检测手段,如色谱法、光谱法、质谱法、免疫法等,以适应多项分析的要求。
分析步骤:①样品的采集和保存②样品的预处理(提取,分离,纯化)③分析方法的选择和测定④分析数据的处理以血样为例说明:1.血样(全血)的采集动物实验时,可直接从动脉或心脏取血。
对于患者或志愿者,通常采集静脉血,有时根据血药浓度和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也可用毛细管采血。
血样的采集时间由测定目的和药代动力学参数决定。
全血采集后置含有抗凝剂(例如:肝素、EDTA、草酸盐、枸橼酸盐等,防止凝血后影响测定)的试管中,混合均匀,即得。
血浆或血清由采集的全血制备。
2.血浆的制备将采集的全血置含有抗凝剂的试管中,混匀后,离心,促进血红细胞沉降分离,分取上清液即为血浆。
3.血清的制备将采集的全血在室温下放置,待血液凝固后,再离心,促进血细胞沉降分离,分取上清液即为血清。
血样采集后应及时分离血浆或血清,并最好立即进行分析。
2.非水滴定法(原理,步骤,注意事项,应用范围)原理:非水介质中酸碱滴定,主要以质子理论的酸碱概念为基础,凡能放出质子的物质是酸,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它们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HE A-+H+酸碱质子在非水溶液中,游离的质子(H+)不能单独存在,而是与溶剂分子结合成溶剂合质子,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而质子转移是通过溶剂合质子实现的。
溶剂对酸碱的强度影响很大,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利用这个道理,使原来在水溶液中不能滴定的某些弱酸弱碱,经选择适当溶剂,增强其酸碱性后,便可以进行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