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育制度
导读:规章制度中国的教育制度
【篇一:中国的教育制度】
一、中国教育最重视智育,中国的学生负担最重,中国的老师工作最累,中国的家长最爱孩子,然而中国至今还没有培养出自己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13亿人创造的财富只相当于美国2、5亿人创造财富的13%;一向被列于首位的德育实际上比较薄弱,青少年犯罪案件一度占到了刑事犯罪案件的70%以上;与德育、智育并列的体育薄弱,中国青少年在体质上弱于发达国家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位;美育和劳动教育更不受重视;农村教育、职业教育、家庭教育等薄弱,严重制约着我国民族素质的整体全面提高和各方面人才的大量涌现。
二、当前中国教育的现实是什么?应该说,虽然经过了十几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教育目前仍然比较落后,一些长期困扰教育发展的弊端仍然比较突出,这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到本世纪中期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三、中国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问题在于违背教育的客观规律性,偏离了国家的教育方针。
教育要实现大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就必须根除积弊,进行比较彻底的改革。
四、教育改革是涉及教育各方面各环节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改革,但成败的关键,在于以高考制度为首的制度的彻底变革,如果抓不住这个关键,则改革必然不能成功。
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彻底地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
教育的各方面和各环节,都应当按照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进行比较彻底的改革和重建,这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方向。
五、教育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和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作为国家的主人和民族的一分子,曾经或现在的受教育者或教育者,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关注教育改革,参与教育改革,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成功实现。
六、问题在于认识,更在于行动。
让我们行动起来、团结起来,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这场教育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来,谱写出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事业的壮丽篇章!行动起来,团结起来,让我们动手创造这段历史吧!
【篇二:中国的教育制度与外国的区别】
中外教育对比对于中外教育的看法是各有不同。
中国学生在国外的大学里成绩好、会学习,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成绩好并不等于能力强,尤其是应付社会的能力。
许多亚裔学生从名校毕业以后,却很难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或多或少也说明了一点问题。
海外学校不喜欢只取得高分数,却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人,他们比较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其人格特质的培养。
海外高校,尤其是著名的高校,特别看重被录取人的社会活动能力以及品格。
一个学生如果曾经是校报的主编,体育和文艺俱乐部的召集人或主任,或曾经是红十字会的义工等,他在被录取进入名校时,就会比与他同样分数却没有什么社会活动背景的人几率大得多。
如果你在演讲、社交、体育和交友等方面有非常强的能力,进入好大学就相对容易些。
不少学校认为,一个学生有乐观的心态,能说会道,善交朋友,乐于助人,这样的学生学习成绩必然会好,假如他的成绩不高,可能是老师的教学和引导有某些问题。
难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生部的负责人在招收新生时表示:有时候,一张基督教会的义工证明比考了100分还要重要。
有的学校甚至提出,如果学生社会活动能力很强,可以不看他的SAT成绩。
海外的高中因而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以增加学生进
入名校的机会。
例如,美国洛杉矶的许多高中每年都将学生们以集体或个人名义参加的各种社会活动记录下来,待这些学生报考名校时,都会在老师的帮助下,将这些内容写到自己的简历中,让录取学校挑选。
有人认为这是注重孩子的创新能力,尊重孩子的意愿,并且更注重孩子的实践能力,这也更有利于接触未来的工作生活,所以留学要比留在国内上大学好,但也有的人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国内的教育更符合国情,而且国内教育注重基础,对于孩子的知识的掌握有很大的好处。
其实中国的教育态度与国外的教育态度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
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优点,但也有缺点,中国的学生面对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与国外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
但是也不能说哪个好,哪个不好,但有个事实需要我们正确的面对:国外的小学、中学,课程比较少,按照国外的教育进度,人越大,学习课程越多,难度越大。
所以多少人进了大学却毕不了业,就因为大学的课程难度提高了。
而中国是从小学开始,就有很重的学习负担,到高中更是象打仗一样。
而一旦进入大学,基本都能混个毕业。
所以,外国大学是宽进严出,中国大学是严进宽出。
而真正需要学习的四年
大学生活,在中国却被学生白白浪费了。
一、国内的老师像家长,国外的老师是朋友。
国内的老师就好比家长。
一直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压着你。
他们会给你布置作业,像圣旨一样,然后告诉你不做作业的后果。
他们把这些行为称做为你好。
他们通常像家长一样,以长辈的姿态来命令你做一件事情,就好比一切是理所当然,没有转还的余地。
那一种居高临下,那一种所谓的紧迫感,往往会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
学生和老师之间除了上课,学习就没有交集。
而国外的老师则像朋友一样。
国外的老师不会死盯着你,这让你有自生自灭的感觉。
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这样往往会使学生们有紧迫感,懂得优胜劣汰这个道理。
他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一定会征求大家的意见,然后达到共识,才来决定该怎么做。
更重要的一点,国外的老师没有老实的姿态,他们更注重的是你的个人发挥。
他们会很关心你的生活,你各个方面,甚至和你交心。
如此一来,学生不再害怕老师,学习就更加有自信了。
二、国内的同学分帮派,国外的同学一家亲。
国内的同学分帮派说的是物以类聚。
不是有句话说什么什么样的
人就有什么样的朋友么,说的其实是一个道理。
那些学习好的人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明争暗斗。
他们一起上进,一起进步。
可是那些学习不好的呢,他们在一起相互攀比,相互堕落。
并以此为荣。
因此,形成所谓的好学生和坏学生,再互相嘲讽,看不起。
久而久之,好学生和坏学生之间有了老死不相往来的隔阂,在关键时刻,还指望什么团结友爱,一直对外呢。
在国外一切就不一样。
虽然说国外的洋人傲慢,所以留学生自成一派,本地人又是一伙。
可是不管留学生还是本地人,他们都不会在关键时刻吝啬给予对方自己的帮助。
其实自信就是这么产生的。
在最需要的时候,得到所有人的鼓励和帮助,然后把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呈现出来。
把握有了,胜利还会远么?
三、国内的家长盼求成,国外的家长会生活。
国内的家长大多都是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
因此学生的休息时间少的可怜。
平时有一堆的课业,周末还有各种各样的补习班。
虽然说家长总是希望孩子以后能过得好,可是他们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未来是要靠自己创造的。
不是家长说能给就给得了的。
在国外,从小到大学校都没有补习班。
在外面的补习家教很多也都是亚洲人的市场。
记得以前每个星期一回学校上课老师总是爱问大
家周末都做了什么。
留学生都说在家学习,本地学生总说自己和爸爸妈妈去哪里哪里玩。
这,就是区别。
国外的家长给孩子的是开心的每一天,并且深深明白其实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
国内的家长,或许给了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
可是在遥不可期的未来,我还是觉得活在当下更实在。
四、国内的校长很片面,国外的校长很民主。
国内的校长总是说什么校风校纪,记得以前我最怕的就是开会。
因为每次学校一起开会我们要么就是坐在操场上听校长致词,什么表彰大会,什么检讨,一听就是几个钟。
赤日炎炎或者寒风凛凛都是如此。
国内的校长只会做总结,只会照本宣科。
这让学生敬畏的同时,没有好感。
国外的校长很民主。
他们会经常游走在学校里,和你打个招呼,帮你捡垃圾,问问你的近况。
他们会和你一起讨论学校的发展,还有最近学校发生的一些事情。
他们还会问你的建议……更重要的是国外的校长讲话基本不会超过五分钟。
这对学生来说简直是一大快事。
所以国外的校长,更得学生的心。
因为他们是真正和学生站在一条线的人。
五、国内的教育太死板,国外的教育较开放。
国内的教育是一个教育和给予的过程。
老师传授知识,学生一味的接受。
老师不会因为你跟不上步伐而停止,也不会浪费很多时间来给你做练习。
而国外,老师通常讲课都不会太久。
他们注重的是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
他们会把学生带到不同的地方让他们明白为什么。
他们会让学生做练习,然后拿问题去找他们。
他们还会鼓励学生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兴趣有了,学习也就不难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