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十月联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三地理十月联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四中、龙泉中学高三地理十月联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联考考试试卷,其中1——25题为选择题,26、27、28题为综合题。

本卷考查了高中地理的全部内容,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突出能力的考察。

本试题重点考查太阳直射点运动及季节现象,晨昏线的判读,冰川融水补给和气温的关系,人口增长和迁移,气候常识,山谷风,等值线和季节现象判定,气候与植被,地形和地质构造,地域分异规律,区域地理事物,岩石类型和地质循环,区域地理的表达与分析能力,区域特征,区域地理的分析,地形区的判读和开发条件分析等。

整体自然地理比重较大,分值较高。

本试卷整体涉及知识点较多,难度中等偏上。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代号涂在答题卡中。

每题2 分,共50分)【题文】A1B3下表是阿根廷潘帕斯某民居正北朝向窗户正午时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统计表,判断1~2 题1.A.地球公转速度变慢B.正处于12月C.海陆间等温线逐渐变平直ﻩD.该地昼夜变幅逐渐减小2.当该民居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上B.南极长城考察站出现极夜C.这一天北京昼夜差值达最大ﻩD.伦敦此时夜幕深沉【知识点】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运动及季节现象。

【答案解析】1.B 2.C解析:1题,面积变小,再变大,第4天最小,说明太阳直射点南移到南回归线,再北移,第4天是冬至,所以处于12月,B正确;接近但还未到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变快,A错误;海陆间温差变大,等温线逐弯曲变大,C错误;该地昼夜变幅先变大,再变小,D错误。

2题,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这时是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A错误,南极长城考察站未在极圈内,没有极夜现象,B错误;这一天是夏至,北京昼夜差值达最大,C正确;潘帕斯是正午时间,位于西四区,伦敦此时是16点,因为夏季日落较晚,所以不可能16点就夜幕深沉,D错误。

【思路点拨】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是夏至,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小值,是冬至是解题的关键。

【题文】A1B2 MON是晨昏圈的一半,O点位于中点,M位于南半球,地方时为17:40,据此回答3~4 题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点始终位于低纬度地区B. N点始终位于低纬度地区C.此状况发生在“二至日”附近D.M点和N点的昼夜长短始终相反4.下列时段内,M 点不断向南移动的是A.1—2月 B.3—4月C.7—8 月 D.10—11月【知识点】本题考查晨昏线的判读。

【答案解析】 3.D 4.C解析:3题,M点位于南半球,随着晨昏线与经线夹角变小,M点位置南移,始终位于低纬说法错误,N点与M点纬度相同,所以M点和N点的昼夜长短始终相反,D正确;所以始终位于低纬说法也错误,此状况发生无法判定日期,C错误。

4题,M点不断向南移动,是夏至到秋分这段时间,所以C正确。

【思路点拨】17:40在18:00附近,所以M点在昏线附近,然后根据动态的过程进行判定即可解出本题。

【题文】D1 下图是某内流域连续两日的流量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5.该流域自然水循环环节最活跃的环节是A.水汽输送B.植物蒸腾C.降水D.灌溉6.最能反映该流域连续两日内天气状况的是A.连续两日反气旋控制ﻩB.连续两日天气晴朗C.第一天昼夜温差大于第二天D.第一天空气中含氧量少于第二天【知识点】本题考查冰川融水补给和气温的关系。

【答案解析】5.B 6.C解析:5题,每天中午过后流量最大,所以流量受气温影响,河流靠冰川融水补给,一般位于内陆地区,而内陆地区最活跃是蒸发包括植物蒸腾。

6题,降水与气温关系大,第一天流量差别大,说明气温差别大所以第一天昼夜温差大于第二天,C正确。

【思路点拨】内陆地区河流补给一般靠冰川融水,气温差别大,流量差别就大。

【题文】H1 H2 下图为2000—2008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7~8 题。

7.导致该市人口波动增加的主要因素是A.生育率 B.自然增长率C.机械增长率ﻩD.环境人口容量8.2004 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该市A.产业转移和升级ﻩB.出现逆城市化C.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ﻩD.城市居住用地紧张【知识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迁移。

【答案解析】7.C 8.A解析:7题,该市自然增长率是负值,所以人口总数应该是减少,机械增长率是正值,所以人口是增加,据题意选C。

8题,2004 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该市产业转移和升级,需要的劳动力减少,所以迁移来的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一般在城市化后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与人口机械增长关系不大,城市居住用地紧张始终存在,不是机械增长率下降的原因。

【思路点拨】人口机械增长率一般由人口迁移而变化,自然增长率一般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补充:人口流向城市的影响:有利影响:①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②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③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作出贡献;④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⑤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不利影响:①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②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③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④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ﻫ【题文】C4下图是我国某城市l961—1990年的平均逐月水平衡图。

图中“可能蒸发量”, 是指在给予充分的水分条件下地表可以产生的最大蒸发量。

据此回答9~11 问题。

9.该城市最可能是A.广州B.上海 C.北京D.乌鲁木齐10.如果冬季为l2~2 月,春、夏、秋三季则各依序类推3 个月,该城市缺水现象最为严重季节是A.春秋ﻩB.夏秋C.夏冬 D.冬春11.该城市月可能蒸发量的变化、具有下列哪些特点①降水量越多、可能蒸发量越高②月均温越高、可能蒸发量越高③夏季雨量充足、植物蒸发量少④气温在0℃以下、可能蒸发量为0A.①③ﻩB.①④ﻩC.②③D.②④【知识点】本题考查气候常识。

【答案解析】9.C10.A 11.D解析:9题,降水集中在7-8月,所以是华北,再据冬季气温低于0°,所以可能北京。

10题,城市缺水现象最为严重季节是降水少,蒸发量大的季节,所以是春秋季节。

11题,从图中可以看到,月均温和可能蒸发量成正相关,气温在0℃以下、可能蒸发量为0,所以D正确。

降水量越多、可能蒸发量不是最高,夏季雨量充足、植物蒸发量一般也大。

【思路点拨】会分析三条曲线之间的关系,培养分析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题文】A2 C2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分布图,图中箭头表示一天中某一时段的风向,读图回答12~13 题12.此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日照被大量削弱ﻩB.乙地可能出现地形雨C.丙地气温下降速度快于乙地ﻩD.丁地产生一天中最大的坡面径流13.关于图示气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形成原因是热力因素引起的ﻩB.一般形成14~17时C.易使乙近地面出现逆温现象D.在乙地容易产生霜冻【知识点】本题考查山谷风。

【答案解析】12.C 13.B解析:12题,据等高线,判定风从山上下来到谷底,是山风,甲地气流下沉,不利于降雨的形成,所以光照较好,A错误;气流下沉一般不降雨,B错误;丙地海拔梯度下降大于乙地,所以丙地气温下降速度快于乙地,C正确;丁地产生一天中最大的坡面径流在气流上升的时间,即刮谷风时段,一般在白天,D错误。

13题,山谷风形成原因是热力因素引起的,而山风一般形成于夜晚,气流下沉易使谷底乙处出现逆温现象,由于气温下降容易产生霜冻。

【思路点拨】山风与谷风的的循环是相反的,会分析气流与降水的关系。

【题文】C4 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河口所用时间相等的点的连线。

下图是某流域等流时线图(单位:小时)示意图。

读图回答14~15 题14.图示流域内,下列结论可以确定的是A.地势起伏越大,等流时线数值越小B.f1—f2 地段坡度大于f3—f4 坡度C.f3地段地表水最容易下渗D.f4地段可能植被覆盖率低15.若图示流域处在一年中汛期时A.索马里半岛沿岸受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显著B.环北极地区驯鹿开始每年一次长达数百千米的向南大迁移C.哈尔滨参观户外“冰雕”的游客大量增加D.北半球副热带地区气压带呈明显的块状分布【知识点】本题考查等值线和季节现象判定。

【答案解析】14.D15.D解析:14题,据等流时线概念,等流时线越稀疏,水流越快,坡度起伏越大,等流时线越密集,水流越缓,坡度起伏越小,所以D正确。

15题,本区在30—40°S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汛期在冬季,北半球是夏季,所以索马里半岛沿岸受寒流影响,驯鹿北迁,夏季哈尔滨不会有“冰雕”,夏季北半球陆地是低压,把副热带高压隔断,气压带呈明显的块状分布,D正确。

【思路点拨】理解坡度越大,用时越短,等流时线越稀疏。

【题文】C4E2 读某区域图,回答16~17 题。

16.图中植被带的界线为下列哪两者的分界线A.热带雨林、热带草原ﻩB.高寒草甸、热带草原C. 热带草原、灌木林D.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17.关于该地区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东北陡西南缓ﻩB.位于板块消亡边缘,形成内部褶皱山脉C.河流以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ﻩD.水稻和冬小麦是该地主要粮食作物【知识点】本题考查气候与植被,区域特征。

【答案解析】16.A 17.B解析:16题,虚线以西是热带草原气候,以东是热带雨林气候,所以该线是雨林和草原的分界线,A正确。

17题,该地中部高,东西两侧低,东部地势比西部缓,山脉因板块挤压而形成,是消亡边界,多褶皱山脉,B正确,河流以雨水为主,冰雪融水很少,该区域一般种植玉米。

【思路点拨】根据经纬度判定是中美洲区域,是热带雨林和草原然后再判定一系列问题。

【题文】A1 E2 读某区域等高线和地层分布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甲处地貌A.向斜成山B.向斜成谷 C.背斜成山ﻩD.背斜成谷19.乙处A.是李家庄良好的引水源头B.是良好的储水构造C.和甲地地势差异主要是内力形成D.侵蚀作用明显【知识点】本题考查地形和地质构造。

【答案解析】18.A19.D解析:18题,甲处是山地,且岩层较新,所以是向斜成山,A正确。

19题,乙地比李家庄低,所以李家庄引水需要抽水,A错误,乙地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B错误;背斜谷和甲地的向斜山是外力形成,C错误;而该地侵蚀作用明显,D正确。

【思路点拨】会判定向斜成山和背斜成谷,而向斜利于储水,背斜利于储油。

【题文】F2龙眼是典型的亚热带果树,气温高低直接决定其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因此可以用温度适宜度表示龙眼生长发育的风险状况。

龙眼的温度适宜度随气温升高而增长,到达某一适宜值后,适宜度随气温升高迅速下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