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什么是理论框架(吐血手打-研究生必备)

什么是理论框架(吐血手打-研究生必备)

什么是理论框架?
对“研究问题”进行提炼,并放置在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下来探讨,这就是所谓的“概念化过程”。

基于已有的成熟的、已出版的相关研究,往往在研究之前,就能够对自己所提出的研究问题有某些初步的假设。

而“实证研究”往往是检验假设。

关键:“预期的假设”不是你的凭空猜想,而是根据有关理论、他人的研究后可以“分析”或“推断”出来的,即:需要有某种根据(已有的成熟的、已出版的相关研究),要阐述的是作这种分析或推断的逻辑,而不仅仅根据“想当然”或者“常识”。

文章中提到了A理论,但只是提了“一个理论的名称或介绍”而已,只是“大致分析的方法”。

还要根据框架理论进行“具体化”,即:当前对于这一理论的使用的现状是什么?哪些是影响这种理论的显著因素?只有当通过理论分析和文献检验,发现所研究的问题呈现出新的研究现象,才能提出假设。

然后检验这个假设。

不少学生在论文中,单独介绍某个理论,就以为有了“理论框架”。

其实不然。

任何“理论框架的应用”,关键是应用这一理论背后的“推断逻辑”(所谓理论,是对两个或多个现象之间具有某种关系的陈述)。

为此,需要把理论涉及到的主要方面放到你自己的“研究情景”下,进行“具体化应用”,包括概念定义、操作定义。

而且关键是“内在的逻辑”,不是研究要素的“简单罗列和堆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