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概论--第一章 体育概念

体育概论--第一章 体育概念

.
苏竞存先生用了两个概念: 一是体育 (PE),二是运动 (sport)。 他认为,体育是根据人体适应与变化的自
然规律,有意识地用人体自身的运动来增 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的科学方法,是社 会的一种文化教育活动;运动 (sports)是指 用来体力游戏娱乐的身体运动·包括竞技性 的和非竞技性的运动。
第一章 体育概念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体育概念的演变 体育的基本概念 体育的本质
.
第一节 体育概念的演变
一、学习和理解体育概念的重要意义 “体育”是体育工作者最常用但又最不容
易搞清楚的一个概念。大家对“体育”的理 解可谓是五花八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从国际上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权威 的统一的“体育”概念。但是,作为一名体 育专业的大学生和一名未来的体育工作者, 都应该对 “体育”的概念有基本的理解。
.
学习和理解体育概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学习、研究体育概念是体育科学发展的
需要 (二)学习体育概念有利于表达体育思想,加
强体育交往和学术交流 (三))学习体育概念有利于提高分析体育实
践问题的能力
.
二、近现代体育概念演变的主要 脉络
体育概念的出现晚于体育的产生。 国内:古代中国的强身健体活动,如导引、养生、五
.
从研究的角度出发,很有必要对世界上几 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的体育概念作个比较, 从中总结出一般性的观点,进而深化体育 研究,促进体育观的更新。
(一)中国 (二)日本 (三)美国 (四)结论
.
(一)中国 我国对体育概念的理解多年来存在分歧,
几乎没有权威的解释。在众多对体育概 念的表述中,苏竞存先生对体育及其有 关概念的见解具有典型意义。
60年代后,国际体育界开始高度关注体育概念的 研究,正式成立了“统一体育术语国际研究会”, 第一次举行了以讨论体育基本概念为主题的国际 学术会议。
.
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关于体 育和竞技运动 (sports)的观点,但至今仍 没有完全一致的看法。
1980年的世界体育科学大会,把体育概念 列为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之一。可见,对 体育概念问题的研究,是国际体育界共同 关注的一个学术问题。
禽戏、八段锦、易筋经、气功等实际上类似于今天 的体育活动。 国外:古希腊、古罗马也盛行以养生健身为目的实践 活动,其内涵与体育相同,但那时还没有“体育” 一词及概念。 直到18世纪60年代, “体育”一词才在法国出现。 1762年,法国出版了教育家卢梭 (1712一1778)的 名著《爱弥尔》(Emile),其中用“体 育”(education physique) 这个词论述了对爱弥 尔的身体教育过程。随后德国、英国等国纷纷启用 卢梭的“体育”一词。
二是偏大,认为竞技运动、娱乐休闲都是体育,好像 体育无所不包。
事实上,对体育过窄或过宽的理解都是不妥的。在 特定条件下,竞技运动是体育、休闲是体育、学校 体育是体育,这是可以的。但是,从物质的规定性来 看,不能把体育、运动、竞技运动、娱乐、休闲混 淆起来,体育与竞技运动、娱乐休闲之间是有本质 区别的。
.
我国对体育概念的研究时断时续,体育界 曾有过几次大的讨论,例如体育与运动的 区分与统一性、体育属性问题、体育科学 体系问题等。
体育概念一直是探讨的焦点,但直至1995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公布,我们 仍然未能明确体育的几个概念。
.
就体育的概念来看,理解上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偏窄,认为体育就是 “学校体育”、“身体的 教育”;
.
三、中、日、美等几个国家体育 概念的比较
世界各国对体育的理解各不一样。这一点 可从日本著名学者前川峰雄所著的《体育 原理》中反映出来。在这本书中,前川峰 雄列举了欧美学者的观点。欧美学者多理 解体育是一种 “活动”且不将体育与 “ sport”严格区分开来。
在日本,关于体育有多种解释:①身体教育 论;②通过身体活动的教育;③增强体力论。
直到1923年,北洋政府 “新学制课程标准 起草委员会”颁布了《中小学课程纲要》 (草案),才正式将 “体操科”改称为”体 育科”, “体育”与“体操”自此代表不 同的含义。之后, “体育”这个概念的使 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和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体育得到了很大发展并逐 渐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 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育的内容、形式及其影 响和作用已远远超出原来作为学校的身体教育的 范畴。
.
德国顾兹姆茨于1793年出版的《青年的体 操》一书,使用了“身体的教育”和“属于 教育的身体运动”这样一个概念。
在日本,将 “体育”作为新词由近藤镇三 首创。
在中国, “体育”这个词是19世纪末从日 本引进来的,它的本义是”身体的教育”, 是近代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
中国在洋务运动 (1860一1890)中曾从外 国引进来 “体操”一词 (在军事学堂中先 后开设体操课)。 “体操”传人我国后,一 度同“体育”并用,两者概念几乎相等。
.
(二)日本
日本在1868年 (明治初年)使用 “体操”一词, 它来自欧洲的“gymnastic”,译成 “体术”、 “体学”、 “锻炼法”,1873年统一命名为 “体操”。学校中的课程命名为 “体操科“后来 传入中国。1876年,日本学者近藤镇三在 《独 逸教育论抄》中将 “身体教育”译成 “体育”, 从此正式使用 “体育”这一词。
.
有些运动被认为是具有观赏性的技艺。 运动是人类的文化教育活动之一,与体育
有密切关系;很多运动被用来作为体育的手 段,这些属于体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动;而纯粹为了玩乐的 游戏运动可能有害于健康,这就不能说是 体育活动。舞蹈、杂技运动在用来作为体 育手段时,属于体育活动。
.
舞蹈演员表演舞蹈,杂技演员表演杂技, 他们在做这些运动的同时,客观上也锻炼 了自己的身体,但他们运动的目的不是为 了锻炼自己的身体,而是为了表现这些运 动技艺,供人们欣赏,因此,这些是艺术, 而不是体育。所以,不能认为凡是运动就 是体育。将体育与运动区别一下,并不是 要排斥运动,而是更加有利于运动事业的 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