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安全基础管理.
1、无操作证的不准焊割。 2、凡需办理用火审批手续范围的作业,未 经审批并办理用火手续,不准焊割。
3、不了解作业现场及周围情况,不准焊割。 4、不了解焊割物体内部情况,不准焊割。 5、盛装过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的容器、管 道,未经彻底清洗、臵换,不准焊割。 6、用可燃材料充作保温层、隔热、隔音的部 位及设备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不准焊割。
2.易发生电气火灾、爆炸和灼烫事故
电焊操作过程中,会发生电气火灾、爆炸 和灼烫事故。短路或超负荷工作,都可 引起电气火灾;周围有易燃易爆物品时, 由于电火花和火星飞溅,会引起火灾和 爆炸,如压缩钢瓶的爆炸。特别是燃料 容器(如油罐、气罐等)和管道的焊补, 焊前必须制定严密的防爆措施,否则将 会发生严重的火灾和爆炸事故。火灾、 爆炸和操作中的火花飞溅,都会造成灼 烫伤亡事故。
叉车在行驶时,无论是空载还是重载,其车铲 距地面不得少于300毫米,但也不得高于500毫米; 叉车铲货物时,应先将货物垫起,然后起铲; 叉车铲货物时,无关人员不得靠近,特别是当 货物升起后,其下方严禁有人站立和通过; 严禁任何人站在叉车车铲或车铲的货物上及装 载机铲斗内随车行驶。也不得站在叉车、装载机门 上随车行驶。
8、安装维修电气器具,必须由经国家培 训合格的有证电工操作,其余人员一律不 许作业。 9、熔断丝熔断时,不准用不匹配 的熔断丝或用铜线代替。 10、修理机械设备,先切断电源; 下班后指定人员拉下总供电闸刀。
四、焊割安全
金属焊割是特殊作业,容易发生事故,对 操作者本人、他人和环境的安全有重大影响, 因此,必须由经国家培训合格的持证人员进行 作业。根据实践经验总结,焊割作业要做到 “十不焊”:
(八)高处坠落防护 用品: 主要有安全带、安全 绳、安全网等;
(九)皮肤防护用品: 主要有各种类型的劳 动护肤用品。
个人防护装备(用品)程序培训
选择 & 使用
头部防护用品 眼部防护用品 呼吸防护用品 听力防护用品 手部防护用品
脚部防护用品
腿部防护用品 身体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装备(用品)程序培训
电气事故
静电事故
雷击事故
触电事故
电磁辐射 事故
电气装置 事故
电击
电伤
直接触电 电击
间接触电 电击
正常状态带电
2018/8/9
非正常带电
12
在操作电气设备时,要切实遵守 以下安全操作要求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箱、配电板、 闸刀开关、按扭开关、插座插头以及导线必 须保持完好安全,不得有破损或带电部分裸 露;
(2)焊接工作开始前,应首先检查焊机和工具 是否完好和安全可靠,如焊钳和焊接电缆的绝 缘是否有损坏的地方,焊机的外壳接地和焊机 的各接线点接触是否良好。不允许未进行安全 检查就开始操作。 (3)在狭小空间、船仓、容器和管道内工作时, 为防止触电,必须穿绝缘鞋,脚下垫有橡胶板 或其他绝缘衬垫;最好两人轮换工作,以便互 相照看,否则就需有一名监护人员,随时注意 操作人的安全情况,一遇有危险情况,就可立 即切断电源进行抢救。
电焊操作的不安全因素
• 触电机会多 (1)焊工接触电的机会最多,经常要带电作业,如 接触焊件、焊枪、焊钳、砂轮机、工作台等。还有 调节电流和换焊条等经常性的带电作业。有时还要 站在焊件上操作,可以说:电就在焊工的手上、脚 下及周围。 (2)电气装置有毛病,一次电源绝缘损坏,防护用 品有缺陷或违反操作规程等都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3)在容器、管道、船舱、锅炉内或钢构架上操作 时,触电的危险性更大。
8、斜拉工件不吊
9、棱刃物体没有衬垫措施不吊 10、所吊的容器内液面过满的不吊
八、厂内运输安全技术
厂内运输事故的类别:
运输工具、车辆有缺陷和故障而造成事故; 道路、道口状况不良或不符合安全标准而造成事故; 工作现场不良,如照明度不足而引起事故; 运输车辆上放臵的货物位臵不当或捆绑不牢造成 事故; 从车辆上卸下的货物摆放不当发生倾斜引起事故; 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交通规则所造成的事故; 现场工作组织不善,指挥不当发生事故。
不可将有缺损的PPE转送他人。
三、用电安全
日常生活与生产中通常使用两种电压, 一种是动力电,其电压为380伏;一种是 照明和家庭用电,其电压为220伏.这样的 电压,远远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限度。 电气设备使用不当,不仅易造成人员伤 亡,也极易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所 以,安全用电十分重要。
电气事故类别及其预防
厂内机动车运输安全要求:
驾驶汽车的人员,必须持有驾驶执照; 厂内机动车的各种机构零件,必须符合技术规范 和安全要求,严禁带故障运行; 厂内机动车在厂内行驶速度,必须严格遵守有关 规定; 装卸货物必须严格遵守规定,不得超载、超高; 汽车装载货物,如有随车人员,应坐在指定的安 全地点,不得坐在车箱侧板上或驾驶室顶上,也不 的站在车门踏板上;
至少两人一组,一人进入作业,另一人在 看得见的情况下监管,以便随时接应
防护
进入人员最好配戴氧气呼吸器或防 毒面具,一般口罩无效
六、高处作业安全
在离地2米以上处作业称为高处作业。高度 越高危险性越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致人伤 亡事故。 高空作业要注意以下事项:
1、对从事登高悬空作业人员,一定要通过专门 的安全技术培训,取得操作证后才能上岗。作业时必 须系好安全带和安全绳,戴安全帽,衣着要灵便; 2、要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 杜绝违章作业;
冲击力分散,使高空坠 落物向外侧偏离; 毒用的防尘口罩、防毒 面具等;
(三)眼(面部)防护 用品:主要有护目镜和 面罩; (四)听力防护用品: 主要是耳塞或耳罩; (五)手和臂防护用品: 主要有防护手套,如耐酸 (碱)手套、焊工手套、 橡胶耐油手套、防X射线 手套等;
(六)足部防护用品:主要是安全鞋, 如胶面防砸安全靴、绝缘鞋、焊接防护 鞋等; (七)躯干防护用品:主要有防护服,如 灭火人员应穿阻燃服,从事酸(碱)作业 人员应穿防酸(碱)工伤服,易爆、易燃 场所穿防静电产生的工作服等;
3、在操作闸刀开关、磁力开关时必须 将盖子盖好; 4、移动非固定安装的用电设备,如电风 扇、手持照明灯、电焊机等时必须先切断电 源,然后再移动;导线要收拾好。 5、在雷雨时,不要走近高压电杆、铁塔、 避雷针等接地导线20米之内,以免发生触电; 发现有导线断落在地时,立即报告企业用电 管理人员或供电部门,不能擅自处臵。
电弧的焊接性质
• 电弧是两电极间持久有力的一种放电现象。放 电同时产生高热(温度可达6000℃左右)和 强烈弧光。电弧产生的热,可以用来焊接、切 割和炼钢等;电弧产生的强烈弧光,可用以照 明(如探照灯)或用弧光灯放映电影等。 • 为了使电弧在焊条与焊件之间保持连续稳定的 燃烧,电焊机空载电压很高,工作电压较低。 按照焊接电源的不同,可分交流焊机和直流焊 机两类。 • 焊接设备包括焊接电源、控制箱及调节机构等。
6、使用手电钻、手提砂轮等手持电动工具要 注意如下事项:
①看是否安装有漏电保护器,工具外壳是否进 行了保护性的接地或接零;
②操作时要戴好绝缘手套,穿好绝缘鞋,站在 绝缘板上; ③不得将重物压在导线上,防止轧断导线触电;
④一般禁止使用临时线,如使用临时线,也不 能乱拉乱接,用后必须拆除。
7、打扫卫生、擦拭设备时严禁用水冲洗或 用湿布擦洗电气设备。
(二)安全标志
1、禁止标志--禁止人的不 安全行为的图形标志; 2、警告标志--提醒人们对 周围环境引进注意的图形 标志; 3、指令标志--强制人们必 须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 范措施的图形标志; 4、提示标志--向人们提供 某种信息的图形标志。
禁止吸烟
当心火灾 必须戴防护镜
紧急出口
二、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常识
七、机械加工安全
工厂生产离不开机械设备。机械设 备易造成碰撞、夹击、卷入、刺伤、剪 切等伤害,事故发生的频率较高。要确 保机械设备的安全,一是机械设备本身 应符合安全要求;二是操作机械设备要 符合安全要求。
(一)冲压机械:冲压机械的危险部位在 模具之间的区域。 (二)金属切削机械:金属切削机械是一 切机械的制造母机,主要有车床、钻床、 刨床、磨床等。常见事故为绞缠、工件飞 散撞击、切屑烫伤划割、砂轮碎裂崩伤等。 (三)起重机械:起重机械的常见事故有: 碰撞、吊物坠落、脱钩、钢丝绳折断、安 全装臵失灵、吊机倾翻、起重机折臂和坠 臂等。
3.电焊高处操作
电焊高处操作较多,除直接从高处 坠落的危险外,还可能发生因触电 失控,从高处坠落的二次事故。
4.机械性伤害
机械性伤害,如焊接笨重构件可能会 发生挤伤、压伤和砸伤等事故。
(三)安全操作
为了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除按规定穿戴防护 工作服、防护手套和绝缘鞋外,还应保持干燥 和清洁。操作过程应遵守下面的要求: (1)每台电焊机都应设置单独的开关箱,箱 中装有电源侧的和把线侧(二次侧)的漏电开 关,当焊接过程中或电焊机空载时,有漏电现 象时,都能防止触电事故。
一、 安全色与安全标志
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国家有关部门规定 在生产场所、公共聚集场所统一使用安全色 和安全标志。
(一)安全色
安全色由红色、黄色、 蓝色、绿色四种组成:红色 表示禁止、停止;黄色表示 注意、警告;蓝色表示指令, 必须遵守;绿色表示通行、 安全和提供信息。
禁止
停止
警告
注意
指令
遵守
安全
信息
保养&更换&报废
保养原则——合理使用自己的PPE,做到经常清洁和维护;
未清洁过的PPE,不转借他人,以利清洁卫生; 使用前检查一下自己PPE是否存在缺陷或不洁; 合理存放/摆放PPE,不随手摆放。
更换原则—— 失效、缺损、不合格的PPE应及时申请更换;
穿戴的PPE作业时带来负面风险时。
报废原则—— 失效、不合格的PPE应及时报废;
九、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火灾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因素,一是有可 燃物,二是有供氧源,三是有火源。只要削 除其中一个因素,就可以预防火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