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库区地质灾害
由于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大规模的开山破土,使本来 就脆弱的三峡生态环境,更雪上加霜。造成库区周围 的建筑裂缝,山体滑坡加剧。由于三峡工程而新建的 新县城比如湖北的黄土坡和奉节的宝塔坪都由于严重 滑坡,使新县城不得不转移阵地,由此也造成巨大的 经济损失。另外三峡工程诱使库区周边的地震多发, 据统计,自2003年蓄水以来,奉节发生地震14次, 最大震级2.9级,其中五次为有明显震感的地震。水 库诱发的地震一般发生在近坝区,它和普通地震的最 大区别是:震源更浅、破坏性更大。而为了治理这些 灾害,截至2010年3月中国已经花费了120亿元人民 币。重庆山下库区近一半的地区存在水土流失,石漠 化严重。三峡库区重庆境内有超过一万处隐患点。截 至2010年已发生地质灾害(险情)252处。截至2010 年5月,自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新生突 发地质灾害增多。库区共发生形变或地质灾害灾(险) 情132起,塌岸97段长约3.3公里,紧急转移群众近 2000人。在二、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范围外已发 生新生突发性灾(险)情30多处 。
对水文的影响
三峡水库建成蓄水后,长江的水文情势有所 改变。库区江段的天然河道形成了水库,水 位抬升,水面增大,流速减缓,局部水域泥 沙淤积。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水库的调蓄 作用,在枯水期的1~4月,水库下泄流量稍 有增加,汛末10月的流量减少,河道水位及 冲淤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河流水文情 势的改变将对三峡库区及长江中下游有关环 境要素产生影响。
三峡工程 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三峡工程基本资料
位于中国重庆市市区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 上。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俯瞰三峡水电 站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它是世界上规 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 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 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三峡水 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 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 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 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余公里,平 均宽度1.1公里;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它具有防洪、发 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谢谢!
四、三峡工程对人文的影响
长江三峡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它起自 重庆奉节县白帝城,蜿蜒约200公里至湖北宜 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 沿途地形险峻,山川秀丽,古迹众多。
白鹤梁题刻位于重庆涪陵区城北长江江面
上,是一组天然石梁,长度约1600 米,有题 刻165段,石鱼18尾,揭示当地自唐代至清代 间的 72 个年份的枯水资料,是世界上所发现 的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水 文题刻。三峡蓄水完成后,白鹤梁将永远淹 没水中,文物部门已经在其周围建设了巨大 的水下无压透明容器以方便游客观赏和学者 研究,使之成为世界上第一座水下的博物馆。
三峡库区年平均相对湿度较大。三峡建库后水体增大, 江水总蒸发量增加,导致平均水气压增大。研究结果 表明:绝对湿度因受温度变化的控制,冬季和夏季虽 有着差别,但各季增加幅度均不大,一般在0。4s/ kg以下。相对湿度夏季增大6%左右,春、秋两季增 加1~3%,冬季则减少2%。
库区植物
水线以下和接近江面的陆地变成涨落区域,不但淹没 了大量的栽培植物,如水稻、玉米、小麦、甘蔗、榨 菜等农业植被和柑桔等,而且也淹没一些房前屋后、 田埂路边的牧草。 调查表明,三峡库区植物种类6,088种,这些植物的 地理成份中,热带成份占38%,温带成份占32%, 库区特有成份占2%以上,其余的是世界广布等成份。 这里的植物地理成份复杂,热带、温带种类云集,是 一座天然的植物宝库。 建库后,除海拨175m水淹线以下对部分植物种(约 800种)有较大影响以外,在移民区,海拨1,000m以 下的区域,植物种类有3,000种以上受到不同程度的 影响。影响较大的是菊科、蔷薇科、禾本科、大戟科 等;在物种消亡上,受影响最大的是兰科、无患子科 和柽柳科的一些物种。
对降水的影响
三峡工程的建设,导致库区地表的改变和人类活动的 增加,势必将引起三峡库区降水的变化。对降水量的 影响涉及库周几公里至十几公里。对影响范围内的降 水总量影响很小,年平均仅增加3mm,对空间分布 的影响相对较大,水库上空及沿岸气流的背风地段降 水会有所减少,气流方向的迎风坡降水将增加。
对湿度的影响
库区动物
陆生动物
由于较大地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库区内野 生动物的栖息地严重破碎化。在海拔1,300米 以下地区,人为干扰强度大,已基本上开耕 为农作区,主要生活着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或栖息于农耕环境的种类,如白鹭、黄臀鹎、 大山雀等。 在海拔1,300米以上地区,人为活动相对较少, 尚保留有面积不大的森林植被。具有代表性 地区是开县一字梁,奉节茅草坝,巫溪白果 等,这些地区人为干扰小,野生动植物种类 丰富,具有典型的区域特征。
张桓侯祠位于重庆云阳县县城的对岸,依山傍
水,是纪念三国名将张飞的巨大祠庙建筑群, 古建、碑刻等颇多。庙前有“江上风清”四 个大字,从长江上抬眼望去,极其宏伟。 2002年至2003年,文物部门按照“整旧如旧” 原则对张桓侯祠实施了整体搬迁,新址在新 云阳县城的对岸,东距原址32公里。 丁房阙—无铭阙均为位于重庆忠县境内的汉 代石阙。丁房阙为双阙,坐落在忠县县城, 是罕见的庙前阙。无铭阙位于忠县县城外的 古驿道旁,原为双阙,今仅存右阙。现在这 两组汉阙现在都已搬到了地势较高的忠县白 公祠内。
对水质的影响
水库形成后,水流速度减慢,水底重金属大 量沉积,自净能力降低,水质恶化,尤其库 尾更为明显。经分析预测,在库尾重庆段库 水中,各种污染物浓度将增加34.5%146.0%。库区周围居民多以库水为饮用水源 或利用库水发展养殖,水中各种污染物将通 过饮水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对居民产生长期 的健康影响,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介水 传染病发病率将呈增长趋势。
水生动物
三峡大坝的修建,使原有连续的河流生态系 统被分隔成不连续两个环境单元,造成了生 态景观的破碎,对鱼类造成的最直接的不利 影响是阻隔了洄游通道。这对生活史过程中 需要进行大范围迁移的种类往往是毁灭性的; 对在局部水域内能完成生活史的种类,则可 能影响不同水域群体之间的遗传交流,导致 种群整体遗传多样性丧失。
五、结语
三峡水利工程利弊皆有,虽然它对环境生态 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些破坏,但是它在防洪、 发电等方面的贡献还是有目共睹的。对于这 样巨大的水利工程,仅靠近几年的数据就草 草对其下定论是不合适的。三峡工程是否是 一项成功的创举,需要历史长期的验证,需 要后人评说。但我们相信,这样一个汇聚了 一代华夏儿女心血的巨大工程,会像都江堰 一样,惠及千秋,泽及万代。
二、三峡工程对自然生态环境 影响
对气温的影响
库区年平均气温略有升高,增加幅度在0.2℃左右; 冬春季月平均气温增高0.3~1.O℃;夏季平均降低 0.9~1.2℃。极端最高气温下降4℃,极端最低气温 可增高3℃左右。
对பைடு நூலகம்的影响
建库蓄水后,由于水面拓宽,风速有所增加。冬季库 水位较高,水面增宽较多,风速变化率较大;夏季库 水位下降,水面增宽较小,风速变化也较小。建库后 库区的风速和极大风速均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