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家乡亳州

我的家乡亳州

亳州文物珍宝_银缕玉衣作者:亳州花戏楼时间:2009-07-09 点击:75次刘军/摄图片来自《亳州文物珍宝》1973年夏,亳州市谯城区董园一号汉墓出土一套银缕玉衣,它是曹操父亲曹嵩的殓服。

由于该墓已多次被盗,出土时,玉衣仅剩头部和一只鞋保存较为完好,其它部位的银缕抽空,玉片被毁,残留的玉片均散乱在墓室中。

当年,亳县博物馆的同志,历经3个多月,反复摸索,终将我国第一件银缕玉衣复原成功。

玉衣多用灰黄色软玉琢制,形体肥大,全长1.88米,肩宽0.59米,厚0.25米,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多边形玉片2464块组成,玉片四角都有穿编银丝的小孔。

玉衣分头罩、上衣、左右袖筒、左右手套、左右裤筒、左右鞋子等十个部件。

玉衣的每个部件都是彼此分离的个体,每个部件的边缘都有丝织物缀边,以使每个部件加固定型,便于组合,同时也增加了玉衣的美感。

古人认为,玉是山川之精英。

用玉衣殓葬,是希望死者尸骨不朽。

玉衣的雏形是战国时期流行的“缀玉面幕”,当时用玉片做成人的五官形状,“面幕”蒙在脸部。

西汉初年正式启用玉衣,当时称为“玉匣”、“玉柙”,是皇帝和皇室达官贵人死时使用的特别殓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出土玉衣20余套。

资料表明,在西汉时尚未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到东汉时则实行了严格的玉衣等级制度,而这种限定不是对用玉,而是限定编缀玉片的金属线材,有金缕、银缕、铜缕之分。

据《后汉书·礼仪志下》记载,只有帝王死后穿金缕玉衣,而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死去时只能穿银缕玉衣,一般的贵族和长公主只能穿铜缕玉衣。

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有僭越的现象。

然而,玉衣不仅没有实现保持尸骨不腐的心愿,反而招来盗墓毁尸的厄运。

曹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丕鉴于“汉氏诸陵,无不发掘,乃至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他认为使用玉衣是“愚俗所为也”,下令废除了以玉衣随葬的制度。

至今,考古发掘也没有从魏晋以后的陵墓中发现玉衣。

这套珍贵的“银缕玉衣”,现藏在亳州市博物馆,曾先后借展去日本、上海、合肥、南阳等地。

天静宫众妙之门作者:亳州花戏楼时间:2010-03-17 点击:16次语出老子的《道德经》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

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

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

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

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

“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

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

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利辛汝集镇老柘树作者:曹福祥时间:2009-05-23 点击:46次湾李柘树生长在利辛汝集镇前湾李庄。

柘树为桑科植物,一般为灌木或小乔木。

而这棵树却高8米有余,树干周长3米以上,据说有500多年树龄。

该树主干长满树结,上下蜿蜒相连,恰似数条巨蛇趴在上面,树干底部几处腐朽成洞,一些裸露的老根,纵横交错着四下延伸,紧紧抓住大地,仿佛怕被狂风刮倒似的。

四周生长着好多高矮、粗细不一的小柘树,好像一位耄耋老人在向簇拥着自己的子孙们讲述古老的故事。

尽管顶端干枯了,但主枝上却生发出许多茂盛的枝条。

春来吐叶,入夏开花,芒种后挂满紫红色的球形果,如豌豆大小,很好看。

树旁有一口古井,井水甘洌。

古井酒文化博物馆作者:亳州花戏楼时间:2009-05-21 点击:71次安徽的千年古城,也是我国著名“酒乡”、“药都”亳州,有一处独具特色的国家4A 级景区,这个景区包括著名的古井酒厂、古老的魏井、宋井还有就是古井酒文化博物馆。

古井酒文化博物馆是古井酒文化博览园的主要组成部分,建于1994年,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

整体布局巧妙,全部仿古建筑,汉式阙门雄伟壮观,清式回廊布满了碑文与浮雕。

大殿是该博物馆的主要建筑和陈列展览区域,建筑样式是仿明清琉璃瓦双重檐殿宇式建筑。

以现代装饰和陈列为特色的主展厅共有两层,面积为1152平方米。

博物馆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陈列布展,分为中国酒文化、古井酒文化、古井发展史、名酒荟萃、古井画廊五大展区,大批诸如储秀宫慈禧太后专用酒器等国宝在馆内展出,充分展示了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开馆十多年来已经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被誉为“华夏第一白酒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和“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近几年来,古井酒文化博物馆进行了所需大量文字材料、图片等整改、筹备工作。

不断完善内部设施配置,增添了大屏幕电视、音响、DVD,古井产品评酒台,书画创作台等,重新制作符合国家规定的中英文景点文字说明牌、指示牌,表现中国酒文化与古井酒文化的有机结合;还有古井贡酒生产工艺流程模型、“古井发展史”、“名酒荟萃”和“古井画廊”等,包括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地下古井”和“窖池”。

目前,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扩容改造,在不长的时间内,将以全新的高品位形象为人们带来震撼的视听感受和文化熏陶。

[推荐] [打印] [关闭]古井酒文化博物馆作者:亳州花戏楼时间:2009-05-21 点击:71次安徽的千年古城,也是我国著名“酒乡”、“药都”亳州,有一处独具特色的国家4A 级景区,这个景区包括著名的古井酒厂、古老的魏井、宋井还有就是古井酒文化博物馆。

古井酒文化博物馆是古井酒文化博览园的主要组成部分,建于1994年,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

整体布局巧妙,全部仿古建筑,汉式阙门雄伟壮观,清式回廊布满了碑文与浮雕。

大殿是该博物馆的主要建筑和陈列展览区域,建筑样式是仿明清琉璃瓦双重檐殿宇式建筑。

以现代装饰和陈列为特色的主展厅共有两层,面积为1152平方米。

博物馆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陈列布展,分为中国酒文化、古井酒文化、古井发展史、名酒荟萃、古井画廊五大展区,大批诸如储秀宫慈禧太后专用酒器等国宝在馆内展出,充分展示了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开馆十多年来已经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被誉为“华夏第一白酒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和“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近几年来,古井酒文化博物馆进行了所需大量文字材料、图片等整改、筹备工作。

不断完善内部设施配置,增添了大屏幕电视、音响、DVD,古井产品评酒台,书画创作台等,重新制作符合国家规定的中英文景点文字说明牌、指示牌,表现中国酒文化与古井酒文化的有机结合;还有古井贡酒生产工艺流程模型、“古井发展史”、“名酒荟萃”和“古井画廊”等,包括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地下古井”和“窖池”。

目前,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扩容改造,在不长的时间内,将以全新的高品位形象为人们带来震撼的视听感受和文化熏陶。

[推荐] [打印] [关闭]古井酒文化博物馆作者:亳州花戏楼时间:2009-05-21 点击:71次安徽的千年古城,也是我国著名“酒乡”、“药都”亳州,有一处独具特色的国家4A 级景区,这个景区包括著名的古井酒厂、古老的魏井、宋井还有就是古井酒文化博物馆。

古井酒文化博物馆是古井酒文化博览园的主要组成部分,建于1994年,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

整体布局巧妙,全部仿古建筑,汉式阙门雄伟壮观,清式回廊布满了碑文与浮雕。

大殿是该博物馆的主要建筑和陈列展览区域,建筑样式是仿明清琉璃瓦双重檐殿宇式建筑。

以现代装饰和陈列为特色的主展厅共有两层,面积为1152平方米。

博物馆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陈列布展,分为中国酒文化、古井酒文化、古井发展史、名酒荟萃、古井画廊五大展区,大批诸如储秀宫慈禧太后专用酒器等国宝在馆内展出,充分展示了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开馆十多年来已经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被誉为“华夏第一白酒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和“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近几年来,古井酒文化博物馆进行了所需大量文字材料、图片等整改、筹备工作。

不断完善内部设施配置,增添了大屏幕电视、音响、DVD,古井产品评酒台,书画创作台等,重新制作符合国家规定的中英文景点文字说明牌、指示牌,表现中国酒文化与古井酒文化的有机结合;还有古井贡酒生产工艺流程模型、“古井发展史”、“名酒荟萃”和“古井画廊”等,包括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地下古井”和“窖池”。

目前,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扩容改造,在不长的时间内,将以全新的高品位形象为人们带来震撼的视听感受和文化熏陶。

[推荐] [打印] [关闭]曹操公园作者:亳州花戏楼时间:2010-03-22 点击:38次75岁的杨殿臣老人正在向同伴介绍刚刚更名的“曹操公园”。

日前,市区的曹氏公园更名为“曹操公园”。

该公园在曹氏宗族墓——曹四孤堆的基础上建立,目前是我市最大的公园,内建有曹操纪念馆。

亳州曹氏公园更名为曹操公园,一字之差,引来众多市民的关注,亳州市相关方面回应称,这个改名主要是防止亳州的名人被别人抢,打响名人保卫战。

亳州市曹氏公园是亳州市最大的公园,为亳州著名旅游景点之一。

亳州市古文化研究者李绍义介绍,曹氏公园前身其实是一片荒凉而又神秘的孤堆坟地。

上世纪70年代初,孤堆附近曹操父亲曹嵩墓、曹操爷爷曹腾墓等一系列曹操家族墓群被发掘,使这几个孤堆的身份渐渐明朗了起来,但是这几个孤堆的墓主到底跟曹操是什么关系?问号一直延续到现在。

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为了保护四个孤堆,曹氏公园建成。

2001年6月5日,曹氏公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氏公园改名反响大已经被人们喊习惯的曹氏公园突然间被改名,这不仅没有让亳州人感觉到不适应,反而让很多亳州人感觉有一种改名“恨晚”的感觉。

曹氏公园管委会主任梁大勇也兴奋地说,曹氏公园改成“曹操公园”,对亳州来说肯定有好处,第一提高了亳州的知名度,第二提高了公园的知名度。

“同时还把曹操是咱亳州人的身份给传播了出去,这对发展旅游业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感觉把‘曹氏’改成‘曹操’名字也更加响亮。

”梁大勇说。

曹氏公园改名“曹操公园”的时间还没有一个星期,但是这一举动不只在亳州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在全国范围内也引起了很大关注。

三大原因促成“曹操公园”曹氏公园改名“曹操公园”似乎是人心所向,那么曹氏公园为何会在这个时候突然更名为曹操公园?亳州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范星宏列出了把曹氏公园更名为曹操公园的三大原因:原因之一是宣传亳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