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梁负弯矩桥面张拉技术交底

T梁负弯矩桥面张拉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南塅大桥
交底人
交底日期
技术交底接受代表
T梁桥面张拉队伍
在进行负弯矩张拉施工前,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按要求合理配置进行该项工程的施工人员、设备及材料。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合理地安排施工,并报监理工程师抽检,经检验合格后方进行下一道工序。
工艺流程[1]、负弯矩钢束张拉、压浆考虑本项工程连续施工性,负弯矩钢绞线张拉及孔道压浆施工在第一次桥面现浇层浇筑后(预留张拉工作段),且混凝土强度应达到适合桥面作业强度。张拉前准备工作:①孔道检查——检查时,一般用大小不一的两种直径通孔器(相差10㎜左右),先用大直径通孔器的试通,若通不过,再用小直径的,并用芯棒检查堵孔位置并作以标记。对仅能通过小直径的孔道可采用螺旋纹钢筋在空内通捣(或来回拉孔),若发现孔道堵塞,应清除孔道内杂物,为钢束穿孔创造条件。②锚具安装——此处墩顶现浇段负弯矩钢束张拉,采用体系BM15-4型锚具;③穿束——穿束前应全面检查锚垫和孔道,锚垫板应位置正确,若锚垫板移位,造成垫板平面和孔道中轴线不垂直时,应用楔形垫板加以纠正;制好的钢丝束应检查其绑扎是否牢固、端头有无弯折现象;钢丝束长度和孔拉编号,穿束时核对长度,对号穿入孔道;穿束工作采用人工直接穿束,穿束工作在墩顶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将钢绞线端头位置合拢,并用胶带纸缠紧,以利于穿束通过,通过后检查钢绞线是否有交叉现象,并理顺,防止张拉时因钢绞线交叉造成应力集中。④钢筋束保护——对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在管道中但在下列规定时限内没有压浆的预应力筋,应采取防止锈蚀或其他防腐蚀的措施,直至压浆。不同暴露条件下,未采取防腐措施的力筋在安装后至压浆时的容许间隔时间如下:在钢筋束安装在管道中后,管道端部开口应密封以防止湿气进入;任何情况下,当在安装有预应力筋的构件附近进行电焊时,对全部预应力筋和金属件均应进行保护,防止溅上焊渣或造成其他损坏。⑤其它配件安装——安装锚垫板及夹片,将工作锚垫板自钢绞线端部套在钢绞线上并推至喇叭管处,对中至口固定;安装完锚垫板后应保证钢绞线两端各外露60cm工作长度;夹片安装,先用胶圈把每付夹片箍在一起,然后沿钢绞线将其推入锚板的锥孔中,用手推不动为止,再用钢管捣实;安装限位板、千斤顶、工具锚垫板、夹片此过程中应注意同轴对中。Ⅱ、1.张拉钢束对钢筋束施加预应力之前,应对构件进行检验,外观和尺寸应符合质量标准要求。2.当墩顶现浇段混凝土达到90%的设计强度,方能张拉钢束,钢束为两端张拉。3.钢束张拉时两端对称,均匀张拉,采用张拉力和引伸量双控。
式中:Fj ——预应力筋的张拉力;
A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
E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
LT ——从张拉端至固定端的孔道长度(m);
K ——每米孔道局部偏差摩擦影响系数
u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系数;
θ——从张拉端至固定端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总夹角(rad)预应力束摩擦系数表
预应力筋种类: k=0.0015 u=0.25 EP=1.95*10^5
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ΔL=(PpL)/(ApEp)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
Pp=P(1-e-(kx+μθ))/(kx+μθ)
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由计算公式可得理论伸长量N1=88mm
N2=125mm
3.高空作业人员必训携系安全带。
被交底人员签名:
注:本记录一式三份,第一份由接受代表负责贯彻,第二份作为技术资料列入档案,
第三份交底人留底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ຫໍສະໝຸດ 摩擦系数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曲线预应力筋的理论张拉伸长值△LT按以下近似公式计算:△LT=(1+exp[-(k LT+ uθ)]) Fj/(2ApEp) LT
张拉油压,伸长量计算
1、张拉吨位计算:预应力钢绞线公称强度为1860Mpa。则每根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应力:δk=1860×0. 75=1395Mpa,其中:0. 75为张拉控制系数每根钢铰线张拉力:F=1395×140=195. 3KN其中:140为每根钢绞线截面积(mm2)2、张拉程序顶板负弯矩预应力束采用单根两端同时对称张拉,张拉程序为:0 . 10% 20%50%100%持荷2分钟(锚固)钢束张拉顺序为T3、T1、T2,两端对称张拉.压力表值计算我部预应力钢束张拉用千斤顶和油压表已检测.千斤顶回归方程式为:编号409398 P=0.206645*F+0.11编号409405 P=0.205377*F+0.31 F-----实验力,KN P----千斤顶指示器,MPa。由回归方程可得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