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由三部分组成,其中第二部分:新题型广大考生在以前的各种英语考试中很少遇到,从应试技巧和学习方法上来说都是考生的薄弱之处。
在基础复习阶段如何从弱处突破,攻克新题型,拿下阅读,为打下英语考试的天下做准备呢?今天万学?海文和大家来探讨一下考研英语新题型复习的对策。
题型新题型有三种备选题型,即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考过的7选5 题型和5选5排序题以及2007年的6选5段落标题选择题。
从教育部考试中心统计的数据来看,7选5部分两年的难度分别为0.416和0.452。
7选5 题型实际是一种特殊的完型填空题,把一篇500词左右文章的五个地方挖空,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给出出的6-7段文字中选择能分别放进文章中5个空白处的5段。
这类题文章阅读难度大,一个空填错势必会影响到对另外一个空的选择。
5选5排序题是将一片500词左右的文章原有顺序打乱,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和结构将所列段落(7-8个)重新排序。
其中有2-3个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已经给出。
排序题的阅读量比阅读理解A节中的文章长一些,并且各段落没有按顺序排列,给阅读造成了很大的障碍6选5段落标题选择题是在一篇长度为500词的文章中有6-7段文字或6-7个概括句或小标题,这些文字或标题分别是对文章中某一部分的概括、阐述或举例。
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这6-7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5段文字或5个标题填入文章的空白处。
这一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区分论点、论据,把握论点论据一致性的能力。
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多个选项中找出最能支持相应论点的论据,或者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找出最能概括文章内容的论点。
方法虽然具体考法不一样但总的来说这三种题型都是考查考生对连贯性、一致性等语段特征以及文章结构的理解,要求考生从整体上而不是细节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复习时有意识的训练自己。
在基础复习阶段我们应当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注意以培养以下能力。
第一,学会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包括文章宏观上的结构和语篇上的结构。
一般来说考研英语阅读文章常见结构有以下几中。
第二,A.原因型:此类文章一般先提出某种现象或结果然后分析其成因,包括主观的、客观的、直接的、间接的等。
那么文章的首段应该是提出问题,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原因;原因也有相应的次序B.释义型结构此类文章一般解释某一事物、现象、科学理论等,通常用举例子、打比方等方法来进行阐述论证。
这种文章首段一般是摆明现象,然后进行解释和阐述。
C.结论说明型:此类文章,一般采用比较性结构,把人或事物的功能、特点等进行比较从而引出一个结论。
这种文章对比性比较强,那么肯定是一方面一方面地进行比较,考生要分清这种不同进行排序。
D.新老观点型:此类文章,一般采用驳斥性结构,通常这样的文章会先阐述说明一个观点,然后对这个观点进行驳斥,再进一步分析这个观点的正负面,最后阐明自己的观点。
考生就要根据这种先后关系进行推断、排序。
第二:理顺文章逻辑关系的能力。
常见文章逻辑关系主要有:并列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解释关系、例证关系、定义关系等:A.并列递进关系:标志词汇有 and, indeed, also, besides, similarly, like, accordingly, in the same way, meanwhile, furthermor e, moreover等;B.转折关系:标志词汇有 but, yet, although, however, on the contrary, on the other hand, instead等;C.因果关系:标志词汇有 for, because, since, therefore等;D.解释关系:标志词汇有 that is, that is to say, for example, such as, namely, in other words 等;熟悉了表示不同逻辑关系的词语理顺文章逻辑关系后,考生做新题型就容易多了。
第三:把握文章线索的能力。
文章线索可以通过注意文章的以下词汇来把握。
1.重复的词汇:包括简单的重复即原词重复和高雅的重复(elegant repetition)即使用同义词或者上下义词(范畴的扩大或者缩小)等2. 共现词汇:(co-occurrence):属于同一词汇搭配范畴或者某一领域的词汇。
一般来说,词汇所述的范畴越小,衔接关系越紧密。
3.代词:主要考察指代关系,线索词包括人称代词,特别是第三人称代词(it,its,he,his,him,she,her,they,their,需要注意的是,it本身可以指代天气、时间并且可以做形式主语,此时,不作为词汇线索)、指示代词(this,that,these,those,注意this和that都可以指代一个句子)以及both、all、each、either、neither等词汇。
4.专用名词或者难词:包括人名、机构名称等的专用名词以及一些具有一定专业性或者很罕见的重要名词在文章中第一次出现时,往往会有一些解释性信息,人名一般会用全名,名词第一次出现,前面一般用不定冠词a或者an,这就为做题提供了重要的位置信息和线索。
5.比较类词汇:如same,identical,as,equal,such,similar,different,other,otherwise,else等等。
2006年考研英语第42题,选项中的such evidence.6.数字词汇:包括具体数字以及和数字相关的词汇诸如ratio,rate等等。
列出数字,除了和其它数字进行对比和比较之外,还可以用数据来说明一个观点。
英语学习就像长跑,重在坚持,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持之以恒。
最后送给大家句话:Whether you are a lion or a gazelle, You must sprint for survival.无论是狮子还是羚羊,都必须为生存而奔跑考研英语中,第一部分就是完形填空题,这部分题型历来被考生认为是难以掌控,难以得分的难点。
只要考生能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坚持这一块的复习和训练,难点就不再成为难点。
就完形填空题的复习,万学?海文的英语考研辅导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完形填空其实就是一个两百多个单词量的阅读,既然是阅读就离不开词汇的积累、辨析及使用等。
词汇的辨析和使用占到完型出题量的百分之六、七十左右,是最重的部分。
所以,考前词汇的准备对于完型显得尤为重要。
完型考查的不是那些所谓"很难、很偏的词"。
考研大纲所要求的词汇量本身就是一个大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词汇,在这些词汇中重点用来考完型的不过在一千五、六百个单词左右,这些词汇绝大部分都是考生们已经"认识"的普通词汇。
但是,在记忆和复习这些词汇时,应该注意归纳总结,对于形似的词汇进行对比式记忆。
例如:consider v.①认为,把……看作②考虑,细想③体谅,照顾considerable a.①相当大(或多)的②值得考虑的considerate a.体谅人的,考虑周到的consideration n.[U]①考虑,思考②体谅,照顾③需要考虑的事,理由把形似的单词归类成一组一组的。
这种学习方法不但可以帮助你减少混淆的可能,而且也在加强记忆的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
如果有些同学适合于这种记忆和学习方式,还可以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其次,考生要知道,完形填空题的重点不会放在考查其大概意思上,而是考查考生对该词汇掌握的“深度”。
在词汇的意义上,由于大部分英文词汇为多意,完形注重对词汇意义的全面考查,而不仅限于该词的主要意义;除了词汇的意义,完形近年来越来越注重对词汇用法的考查,特别是词汇的搭配使用。
考生们对词汇的准备应更多地放在对词汇的“深度”扩展上。
在加强词汇量的同时,考生也可以尝试在限定时间内做一些阅读或者是完形填空的题型。
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整体通读。
掌握整篇文章的中心主线,即文章的主题或者作者文中的态度倾向。
二、精读。
分段分层的理解文章和作者的旨意。
三、如果是做阅读,在粗读和精读后,自己设计几个问题来思考;如果是完形填空,在做题前再次浏览阅读一遍。
这样更容易把握文章的脉络和结构进行细节分析。
15 分钟之内搞定阅读B首先要弄清楚阅读B 和阅读A 的不同之处:阅读A 的重点在于准确理解,相比之下B 部分更侧重的是对文章的结构的把握。
弄清楚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种本质性的差异使得作A、B 两部分的方法大相径庭!步骤一:速读文章(4-5 分钟之内),找出中心论点和各段主旨,重点注意blank 出的上下文并简单猜测一下此处大概内容。
这一步看似简单,其实其中有很多技巧。
读和读不一样,比如你看我这篇帖子和看报纸上的新闻时候都在读,但侧重点不一样。
现在你是在精读,看报纸是浏览罢了。
但要注意的是,读阅B 的时候不能用看报纸一样的那种浏览来速读,而应该始终记得自己的目的:观察文章结构!比如:第一段提出现象,第二段提出相关评论和作者论点,第三段给正例,第四段给反例,最后一个结论。
当然,我举这个例子太俗,也没什么代表性,我只是为了说明一种文章内部一定有某种结构。
限于时间和条件我就不举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了。
各位可以多练习一下,每次读都要在头脑中替作者构思该怎样写,怎样衔接,怎样才能更有说服力,渐渐的你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掌握文章的结构了。
这里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千万别被作者把你的思路带进文章里面。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某篇文章讲如何才能获取女孩子的芳心(我假设的),至今仍然没有女朋友的你(当然也是假设的)可能对这个话题就很感兴趣,对其中的细节若有所悟,文章所要传达的内容基本都被你吸收了。
如果这是阅读A 的文章,你就赚到了,回答问题可能也很轻松;可若是阅读B 的文章,你就倒霉了,津津有味的读了半天,结果结构上的特点一点没领会。
明白我的意思了没?步骤二:从A 到G 仔细的看每一个选项,看一个确定一个,并对不能确定的选项作简单标记(4-5 分钟)。
有了步骤一的基础,你可能很容易便能确定某选项的位置了,甚至没看到这个选项的时候你大概已经想到这个选项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这种几率很小),也可能对某几个还有些犹豫。
不要紧,还有时间,继续下一步。
步骤三:仔细观察文章blank 处的上下文的每一个细节(连词、特定名词etc),回到选项群按细节排查(4-5 分钟)。
这时真正考验功力的地方了。
所有的疑惑和难点都在最后这几个不好确定选项里面隐藏着。
我的建议是通过细节部分进行排查。
比如,在此blank 之后文章中出现了一个之前从来没出现过的名词,而这个词在某个选项中被介绍过,那么此blank 估计就该添这个选项了。
细节有时候很难发现,这就需要你不断的把可以选项带回去试验(有点像方程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