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心电图血压

(完整版)心电图血压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
目的
1. 学习袖带法测定动脉血压的原理和方法 2. 测定人体肱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
相关概念
• 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血液在动脉内流动时 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主动脉压在心室收缩中期所 达到的最高值(90-139mmHg)
带下方肱动脉搏动位置 • 如血压超出正常范围,休息10min后复

人体心电图的描记
Electrocardiogram ECG
目的
1. 学习心电图机的使用和心电图波形的测 量方法
2. 了解人体正常心电图各波的波形及其生 理意义
心电图的原理
心电图:将心电图机的测量电极置于体表的一定 部位所记录到的心肌周期性的电变化波 形。
增加20mmHg(一般至150~180mmHg) • 缓慢放气,仔细听诊 • 听到第一声动脉音时,血压表上的水银柱刻度为
收缩压 • 继续缓慢放气,声音突然消失时的水银柱刻度为
舒张压
注意事项
• 袖带不应太紧或太松 • 上臂位置与心脏等高 • 袖带位于肘窝以上2-3cm • 听诊器胸件不能置于袖带下,应置于袖
Waller 偶极学说(1889)
心电向量的基本概念
• 1.产生的电力:心肌细胞除极或复极过程中产生的
电力(电偶),具有一定的方向、大小和极性,可用 向量来表示。通常用一带箭头的线段示意,箭矢的• 2.前正后负:箭矢前端代表正电荷(电源在前),箭
<80
<80
有搏动音 减弱/消失
实验步骤
1. 测量方法 • 松开橡皮球的螺丝帽,驱
出残留气体,拧紧螺丝帽; • 受试者左前臂平放于桌上,
与心脏位置等高; • 缠上袖帯,袖帯下缘至少
位于肘关节上2cm; • 将听诊胸器置于肱动脉搏
动所在处。
实验步骤
2. 观察 • 充气至动脉搏动音消失后,继续充气使气囊内压
心电图反映了心脏中兴奋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 中电变化的综合波形,不同于单个心肌细胞的动作电 位,与心脏的泵血功能无直接关系。
体表心电图---- 容积导电
• 临床上最常用的是体表心电图 • 习惯认为:体液中充满电解质,具有导
电性能,心脏电激动过程产生的微弱电 流可通过体液传至身体表面,应用电极 和心电图机,在体表加以记录即为体表 心电图。
标准ⅠⅡⅢ导联图示
ⅠⅠ
ⅡⅡ
ⅢⅢ
单极加压肢体导联
aVF
aVL
aVR
图Einthoven三角与六轴导联
肢体导联的连接方式及Bailey额面六轴系统
胸导联图示
横面心电向量环向V1-6的投影
V1-- V6定位
• V1导联 电极置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 • V2导联 电极置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 • V3导联 电极置于V2与V4导联之间 • V4导联 电极置于第5肋间锁骨中线 • V5导联 电极置于V4导联同一水平腋前线处 • V6导联 电极置于V4导联同一水平腋中线处
T波: 心室复极化
P-R间期: 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 开始兴奋之间的兴奋传导时间
Q—T间期: 从心室去极化开始到 复极化结束的时间 S — T段: 从QRS波终点到T波起 点的一段
QRS波群命名的法则
除极与复极
应用电偶学说解释心肌细胞除极
电极对电源,波折向上 电极下电源,最大正向波 电极下电穴,最大负向波 电穴远电极,负波回基线
•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的最 低值( 60-89mmHg )
• 影响因素:心脏、血管张力、血容量
血压测量原理
• 血液流经狭窄处,形成涡流,可发出声音
近心端 120/80
袖带压力 >120 >120
远心端
无搏动音
120/80 120/80
119~81 119~81
胸导联系统
导联与心脏对应部位
前间壁: V 1 、V 2 (V 3 ) 前壁:(V 2 ) V 3 、V 4 (V 5 ) 广泛前壁:V 1 -V 6 前侧壁:( V 2 )V 3、 V 4、 V 5、 V 6、Ⅰ、 aVL 下壁:Ⅱ、Ⅲ、aVF 侧壁:( V 5 )V 6、 Ⅰ、 aVL 后壁:V 7 、V 8 、V 9
矢尾端代表负电荷(电穴在后),电流的方向由正到负 。
心电向量的基本概念
• 3.无数向量:心房、心室的心肌细胞,除极或
复极的每一瞬间产生无数的心电向量。
• 4.相互抵消:心肌细胞排列各不相同,产生的
心电向量朝向四面八方。方向不同的心电向量通 过物理学合力的原则,可形成一个净电力或瞬时 综合心电向量。大约90%以上的电力由于方向相 反而被抵消。心室内除极或复极按一定的顺序进 行。
心电向量的基本概念
• 瞬间综合向量:心房、心室内除极或复极过程
中,产生许多方向、大小不同的瞬间综合向量。
• 平均综合心电向量:这些瞬时综合心电向量可
以综合成一个总的向量(平均综合心电向量)。 分别称为 • 心房除极向量(P向量) • 心室除极向量(QRS向量) • 心室复极向量(T向量)
立体心电向量环二次投影学说
• 额面导联---肢体导联,反映上下和左右 方位的心电变化;
• 肢体导联进一步又分为双极肢体导联 (标准导联)和单极加压肢体导联。
标准十二导联系统
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心脏额面情况 双极肢体导联:Ⅰ Ⅱ 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
胸(前)导联系统—反映心脏横面情况 包括:V1、V2、V3、V4、V5、V6
窦房结
希氏束
结间束及 Backman束
右束支
左右心房肌(产生P波)
左束支 左前 左后 分支 分支 间隔支
房室结
浦肯野纤维
双侧心室肌(产生QRS波群)
心脏兴奋与搏动正常传导顺序
AP, Permeability and Ion movement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P波: 心房去极化
QRS复合波: 心室去极化
电极和导联
• 导联:习惯认为:将电极置于体表任何2点,
再用导线与心电图机的正负两极,就可构成电 路,此种连接方式和装置称为导联。临床对电 极安放部位及连接方式作了统一规定,这样才 能判断各个图形是否正常及进行对比。 • (实际应用市售心电仪测试中,还得一条导线 与地电极相连)
额面导联与横面导联
• 横面导联---胸导联,反映前后及左右方 位的心电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