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迟眼蕈蚊综述
韭菜迟眼蕈蚊多以幼虫集中在土表下或韭菜根部周围越冬, 越冬时间和历期随地区变化而变化。北方露天越冬时间约为10 下旬~11月中下旬,南方约为12月中下旬。
北方地区羽化高峰为4月上旬,而南方地区为3月中旬。北方露地韭
菜迟眼蕈蚊有春、秋季两个危害高峰,4~6月,9~11月虫量最大,
危害最为严重,7~8月份降雨量增大,土壤板结,通气透水性变差,
昆虫生理生态及IPM实验室
(四)生活习性
幼虫地下群集生活,初危害韭菜的嫩茎幼芽,继 而蛀食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可造成缺苗断垄或成片死 亡。
成虫不取食,喜欢腐殖质。雄虫较活跃善飞, 雌虫多为爬行活动。有趋光性,但喜在阴湿弱光环境 下活动。羽化后不久便开始交配,时间为10 min左右, 雄虫一生可多次交配。
雌虫于土缝等处产卵,堆产,少数散产;有时不 经交尾亦可产卵,但不能正常孵化。上午9:00~11:00 为活跃盛期,同时也是交尾高峰期,下午4:00后活动 减弱,于土缝及植株周围休憩,夜间不活动。对新鲜 韭菜植株、大蒜素及多硫化钙有很强的趋性
昆虫生理生态及IPM实验室
(五)发生规律
随着纬度等地带性变化,韭菜迟眼蕈蚊年发生代数不同,且 具有严重的世代重叠现象。华北地区露天种植条件下约为4~6代, 南方地区约为9代。
昆虫生理生态及IPM实验室
(一)农业防治
2.施肥应以优质腐熟的有机粪肥、饼肥或生物菌肥为主, 补施化肥为辅。施化肥时要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并适 量施用微量元素肥料。
我国农民有收获韭菜后进行松土并撒施草木灰的传统, 这种方法可以使土壤表层干燥,减少韭蛆的为害。
3.使用抗虫品种。可推广种植“农大棚韭1号”和“豫韭 1号”等抗虫性较高的品种。
(220V 13W专用紫光节能灯)
昆虫生理生态及IPM实验室
(四)物理防治
3.粘板防治。马晓丹报道黄色板效果最好,蓝板次之; 地面平铺粘虫板效果最好。赵旸研究发现,黑色粘虫板 诱虫量最多,距离地面0~20 cm放置诱杀效果最佳。
韭菜迟眼蕈蚊
姓名:李梦瑶 学号:20159130687
目录
一 韭菜迟眼蕈蚊简介 二 防治方法
三 致谢
昆虫生理生态及IPM实验室
一、韭菜迟眼蕈蚊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 俗称韭蛆,属双 翅目眼蕈蚊科 迟眼蕈蚊属。
昆虫生理生态及IPM实验室
3日卵
4日卵—1龄幼虫
昆虫生理生态及IPM实验室
幼虫
老熟幼虫
昆虫生理生态及IPM实验室
(二)形态特征
蛹:裸蛹,初期黄白色,后胸部变为黄褐色,羽化
前灰黑色;腹部背面淡黄色,腹部乳白色;头铜黄色, 有光泽。
裸蛹
蛹
昆虫生理生态及IPM实验室
(三)寄主及危害
韭菜迟眼蕈蚊的主要寄主是韭菜、大蒜、大葱和洋葱,主要 以幼虫取食韭菜的根茎部分,是造成韭菜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昆虫生理生态及IPM实验室
(二)化学防治
2.防治成虫。主要在大田成虫羽化盛期,可在韭菜收割后, 于上午9~11时用菊酯类农药2500~3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 油1000倍液喷洒畦面,杀灭成虫,可从根本上防治韭蛆为害, 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
目前在韭蛆防治中研究较多的 植物源杀虫剂有苦参碱、藜芦 碱、印楝素、烟碱和除虫菊酯 等。
昆虫生理生态及IPM实验室
(一)农业防治
4.新型浇水技术。利用渗灌控制灌水进行土壤栽培和沙 培生产韭菜,土壤表层干燥4 cm,沙培表层干燥6 cm,对 韭蛆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此外,可以通过地下滴管供 应水分,使培养基质保持干燥,降低韭菜迟眼蕈蚊成虫 产卵选择。 5.避免同为韭蛆寄主作物的临近栽植。多年的韭菜田块 可进行改种或者水旱轮作。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小,细长,黑褐色,体形似蚊子,雄虫体
长2.33~2.70mm,雌虫为3.25~3.90mm;翅展约5毫米。 复眼黑色、半球形且在头顶成细“眼桥”,单眼3个。 触角丝状,16节,足细长,褐色,胫节末端有刺2根。 前翅淡烟色,缘脉及亚前缘脉较粗,后翅退化为平衡棒。 雄虫略瘦小,腹部较细长,末端有一对抱握器,雌虫腹 末粗大,有分两节的尾须。
昆虫生理生态及IPM实验室
成虫
雌成虫
雄成虫
昆虫生理生态及IPM实验室
(二)形态特征
卵:初产时为椭圆形,以后逐渐膨大为近圆形,一
端略尖,乳白色,0.24毫米×0.17毫米。
卵
昆虫生理生态及IPM实验室
(二)形态特征
幼虫:共4龄。体细长,头漆黑色、坚硬,口器发
达,上胯宽短。胴部乳白色,半透明,透过胴部体壁可 其消化道。老熟时体长5~7毫米,无足。
昆虫生理生态及IPM实验室
(二)化学防治
目前防治韭蛆一般采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如乐斯本、 辛硫磷等,有很好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农药残留期短, 对韭菜污染较小。
1.适时防治幼虫。低龄幼虫对灭幼脲最敏 感,在韭蛆发生盛期前5天左右,用20%灭 幼脲悬浮600~800 ml/667m2加水灌根,持 效期可长达90天。
昆虫生理生态及IPM实验室
(四)物理防治
1.糖醋液诱杀。
用绵白糖、乙酸、无水乙醇及自来水 的比例为3:3:1:80的糖醋酒液的诱虫 效果最为显著(P <0.05)。
2.诱杀灯诱杀。
距诱杀灯 20 m以内的区域防治效果达95%以上, 40 m以内的区域防治效果达85%以上, 800m以内的区域防治效果达75%以上。
因此在此时期虫量骤减,南方地区夏季危害亦较轻,但危害高峰则
可延迟到12月上旬。
昆虫生理生态及IPM实验室
二、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在韭菜生产过程中,注重农业防治方法的应用,如 合理施肥灌水、轮作倒茬、选育栽种抗虫品种等,对控 制韭菜迟眼蕈蚊的危害可起到关键的作用。 1.春耕晒土。越冬韭菜在春季开始解冻时剔开韭菜根 株周围的土壤,使韭蛆暴露在地皮之外,经低温干燥, 韭蛆便会死亡,此法可以降低韭菜被害率10%。
昆虫生理生态及IPM实验室
(三)生物防治
目前我国对韭菜迟眼蕈蚊的生物防治 1.利用昆虫病原线虫(异小杆属线虫、生物天敌昆虫病原线 虫),有效防治韭蛆。 2.利用苏云金杆菌防治。 3.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蜕皮激素(利氟啶脲、灭蝇胺等)。 4.利用球孢白僵菌(荧光假单胞工程菌液)。
喷洒韭田,可以很好地控制韭菜迟眼蕈蚊的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