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硬件系统体系结构模型概念,作用概念:硬件系统体系结构模型涉及到系统的详细描述(根据系统所包含的硬件和软件):构件图和配置图。
硬件系统体系结构模型的作用:1、指出系统中的类和对象涉及的具体程序或进程;2、这些程序和进程的执行依赖具体计算机;3、标明系统中配置的计算机和其他硬件设备;4、并指明系统中各种计算机和硬件设备如何进行相互连接;5、明确不同的代码文件之间相互的依赖关系;6、如果修改某个代码文件,标明哪些相关(与之有依赖关系)的代码文件需要重新进行编译。
2.模式概念,设计模式的4个基本要素以及作用模式概念:模式就是解决特定问题的经验,实质上就是软件的复用。
一个设计模式有四个基本要素:1、模式名称(pattern name):描述模式的问题、解决方案和效果。
2、面对问题(problem):描述了应该在何时使用模式。
3、解决方案(solution):描述了设计的组成成分,职责和协作方式。
4、模式效果(consequences):描述了模式应用的效果及使用模式应设计模式的作用:(1)优化的设计经验。
(2)极高的复用性。
(3)丰富的表达能力。
(4)极低的耦合度。
3.状态图的建模步骤(1)确定状态图描述的主体。
(2)确定状态图描述的范围。
(3)确定描述主体在其生存期的各种稳定状态。
(4)确定状态的序号。
(5)确定触发状态迁移的事件。
(6)附上必要的动作。
(7)简化状态图。
(8)确定状态的可实现性。
(9)确定无死锁状态。
(10)审核状态图。
4.用例建模的目标和步骤用例建模的主要目标是:(1)将需求规约变为可视化模型,并得到用户确认;(2)给出清晰、一致的关于系统做什么的描述,确定系统的功能要求;(3)提供从功能需求到系统分析、设计、实现各阶段的度量标准;(4)为最终系统测试提供基准,据此验证系统是否达到功能要求;(5)为项目目标进度管理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用例建模的步骤:(1)确定系统的范围和边界;(2)确定系统的执行者和用例;(3)对用例进行描述;(4)定义用例之间的关系;(5)审核用例模型。
5.构建与类的相同和不同相同点:(1)二者都有名称;(2)都可以实现一组接口;(3)都可以参与依赖、继承、关联等关系和交互;(4)都可以被嵌套;(5)都可以有实例。
不同点:(1)抽象的方式不同;(2)抽象的级别不同;(3)访问方式不同;(4)与包的关系。
6.构件视图作用,试用对象,描述使用的图作用:描述系统代码构件组织和实现模块,及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适用对象:设计者、开发者;描述使用的图:构件图7.进程视图作用,试用对象,描述使用的图作用:描述系统的并发性,并处理这些线程间的通信和同步;适用对象:开发者和系统集成者;描述使用的图:状态图、顺序图、合作图、活动图、构件图和配置图8.用例视图作用,试用对象,描述使用的图作用:描述系统的功能需求,找出用例和执行者;适用对象:客户、分析者、设计者、开发者和测试者;描述使用的图:用例图和活动图9.逻辑视图作用,试用对象,描述使用的图作用:描述如何实现系统内部的功能;适用对象:分析者、设计者、开发者;描述使用的图:类图和对象图、状态图、顺序图、合作图和活动图10.对象之间同步操作的步骤1、同步消息的发送者把进程控制传递给消息的接收者,然后暂停活动,等待消息的接收者放弃或返回控制;2、同步消息的接收者执行所请求的操作,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把控制传递给另一个对象角色,请求做某个操作,并且当该操作完成后把控制返回给原来的同步消息的发送者;3、同步消息的接收者也可以直接返回或发送信息给原来的消息发送者。
11.对象之间异步操作的步骤1、异步消息的发送者通过发消息把信号传递给消息的接收者,然后继续自己的活动,不等待消息接收者返回信息或控制;2、异步消息的接收者执行所请求的操作,操作完成后可以向异步消息的发送者返回信息;3、异步消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采用并发工作方式。
4、一条异步消息每次只发一个信号,即只做一件事,可以做的事情有:5、创建一个新对象;6、创建一个新线程,此时异步消息连接到一个激活期的顶部;7、与一个正在运行的线程通信。
12.软件复用类型,比较其特点,优缺点(1)代码和设计复制特点:简单复制、稍加修改、简单集成和版权所有。
优点:省时省力、适用于简单系统的制作。
缺点:受源系统设计风格影响较大、不适用复杂系统的制作。
(2)软件构件复用特点:专为复用开发、功能特征描述、通过过程调用、商业化购买。
优点:调用方便、可靠性高。
缺点:构件库庞大臃肿、开发费用高。
(3)已有软件系统体系结构复用特点:支持高、低层次层次复用、体系结构和设计有简洁、通过接口进行集成。
优点:可以复用规模较大的软件制品、只需要进行局部修改。
缺点:抽象出简明的描述困难、存放体系结构的数据库难以管理。
(4)应用程序自动生成器特点:自动生成可执行系统、可以填充原先没有的细节、适用成熟的领域。
优点:自动化程度高、可以获得某些特定领域的标准、用黑盒形式生成程序。
缺点:设计和构造通用的应用程序生成器非常困难。
(5)特定领域软件体系结构复用特点:对该领域必须有深刻透彻的了解、有一个专用支持库、随时修正模型、基准体系结构和支持库;通过标准接口进行集成。
优点:对可复用构件的组合提供了一个通用框架。
复用程度高。
缺点:前期开发投入费用庞大。
13.简单工厂模式概念,涉及角色,优缺点概念:类的创建模式,又称静态工厂方法模式。
由一个工厂类根据传入的参数决定创建出哪一种产品类的实例。
涉及到角色:(1)工厂类角色(Creator):由一个具体类来实现。
(2)抽象产品角色(Product):可以用一个接口或抽象类来实现。
(3)具体产品角色(ConcreteProduct):由一个具体类来实现。
简单工厂模式的优缺点:(1)简单。
(2)增加新的产品时,要修改工厂类,违反了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原则。
(3)工厂类一旦不能正常工作,整个程序都会受到影响。
(4)静态结构无法形成基于继承的层次结构。
14.抽象工厂模式概念,涉及角色,使用条件概念:是向客户提供一个接口,使得客户可以在不必指定产品的具体类型的情况下,创建多个产品族中的产品对象。
抽象工厂模式有4个角色:(1)抽象工厂类(AbstractFactory):创建对象的工厂类必须实现接口,或继承该类。
(2)具体工厂类(Conrete Factory):应用程序直接调用来创建产品实例的那些类。
(3)抽象产品类(Abstract Product):抽象工厂模式所创立的对象的父类或共同的接口。
(4)具体产品类(Concrete Product):是抽象工厂模式所创立的任何对象所属的类。
可以使用抽象工厂模式的条件:(1)一个系统要独立于它的产品的创建、组合和表示时;(2)一个系统要由多个产品系列中的一个来配置时;(3)当你要强调一系列相关的产品对象的设计以便进行联合使用时;(4)当你提供一个产品类库,而只想显示它们的接口而不是实现时。
15.建立系统的对象类模型步骤1、寻找确定对象类。
根据客户业务和系统实现需要,采用CRC卡方式建立对象类。
2、定义类的接口。
为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类之间的独立性,为一些通用的类建立接口。
3、定义类之间的关系。
为满足系统功能要求和优化系统设计,定义类之间的关系。
4、建立对象类图。
将确定的类、接口及类之间的关系用图标符号描述,建立对象类图。
5、建立系统包图。
对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用包(子系统)的形式描述其系统体系结构16.建立对象类静态模型的步骤(1)连线建立网络图。
(2)连接线命名。
(3)确定关联基数。
(4)简化模型。
(5)编制相应的文档资料。
17.建立对象类动态模型的步骤(1)建造对象状态模型。
(2)建造对象之间交互行为模型。
(3)复审对象类动态结构模型,以验证其准确性和一致性。
(4)编制相应的文档资料。
18.软件系统体系结构模型概念,作用软件系统体系结构模型是系统的逻辑体系结构模型。
软件系统体系结构模型的作用是:(1)指出系统应该具有的功能;(2)为完成这些功能,涉及到哪些类,这些类之间如何相互联系;(3)类和它们的对象如何协作才能实现这些功能;(4)指明系统中各功能实现的先后时间顺序;(5)根据软件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制定出相应的开发进度计划。
19.适配器模式概念,使用条件,使用时考虑因素概念:适配器模式可以将某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类的接口。
可以使用适配器模式的条件:(1)想要使用一个已经存在的类,而它的接口不符合需求;(2)创建一个可以复用的类,该类可以与其他不相关的类或不可预见的类协同工作;(3)对象适配器可以适配父类的接口。
实际应用适配器模式时要考虑的因素:(1)适配器Adapter的匹配程度。
(2)可插入的适配器Adapter。
(3)使用双向适配器,对所有客户都提供透明操作。
(4)与适配器模式相关的模式有代理模式等。
20.结构良好的构件应具备的特点,绘制构件时应要掌握的技巧一个结构良好的构件应具备的特点:(1)从物理结构上对软件系统进行抽象;(2)提供一组小的、定义完整的接口实现;(3)构件应包含与其功能有关的一组类,以便满足接口要求;(4)与其它构件相对独立,构件之间一般只有依赖和实现的关系。
在UML中绘制一个构件时应掌握的技巧:(1)为构件标识一个能准确表达其意义的名字;(2)接口一般采用短式图符表示;(3)只在必须显示接口的操作(不展示不能清楚描述构件的功能)时才用长式表示;(4)只显示那些对理解构件功能有重要影响的接口;(5)构件为源代码或库时,注意显示有关版本标记。
21.关系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特点,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