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抢劫罪辩护词
董振宇基本案情:
2009年1月6日,刘某、樊某、李某(在逃)等四人驾驶一红色面包车至某市,在一出租房内对杨某等8人实施抢劫。
抢劫现金416元,手机8部。
案发后三部手机已有公安机关扣押,经鉴定价值210元。
其余赃款已挥霍。
2009年4月21日某市检察院以抢劫罪对刘某、樊某三人提起公诉。
庭审中,公诉人认为:四人事前预谋,虽分工不同,但都积极参与,均系主犯。
本辩护人提出樊某是从犯的辩护意见。
2009年5月31日某市人民法院做出刑事判决书认定:樊某“系从犯辩护意见符合本案事实,予以采纳。
”
判处樊某有期徒刑七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罚金1000元。
判决后,某检察院未提出抗诉,被告人未提出上诉。
判决生效。
附:
辩护词
审判长、审判员:
河北贾俊清律师事务所接受被告人樊某的家属委托指派我担任其一审辩护人,根据法庭调查查明的事实,本辩护人对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没有异议。
现对樊某具有的法定、酌定从轻处罚的情节,提出以下辩护意见:
一、樊某系从犯,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
本案中,被告人樊某没有对被害人实施暴力与威胁,没有实施抢劫行为,其只是开出租车将其他被告人运至犯罪现场的行为,是为其他被告人着手实施犯罪创造条件的帮助行为,对其他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起到的是辅助作用,因此,樊某系从犯。
从另一角度来说,抢劫犯罪在着手实施暴力、威胁行为之前,犯罪行为尚处于预备阶段。
刑法规定,犯罪预备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阶段。
本案被告人樊某开出租车将其他被告人运至现场的行为,恰恰发生在本案的犯罪预备阶段。
从这一点来分析,樊某为其他被告人犯罪创造条件,认定其为从犯有充分的法律依据。
二、樊某没有通过着装、出示假证件或口头向任何被害人表明军警身份的行为。
没有加重情节。
在整个犯罪过程中,樊某没有与任何被害人见面或语言接触。
他只是把其他被告人运至犯罪现场,然后在外边等着。
其他被告人与两名被害人出来时,犯罪已经既遂。
三、樊某具有酌定从轻的量刑情节
(1)樊某在去犯罪现场途中曾提出“不去了”,经其他被告人怂恿,虽然勉强答应,但提出:自己不进去。
说明其主观恶性较小。
(2)樊某到案后,坦白交待了自己和其他同案犯的犯罪事实,使得本案得以迅速侦破,其认罪态度较好。
(3)其平时一贯表现较好,本次犯罪系初犯。
(4)犯罪的主要原因是法律意识淡薄,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及法律后果缺乏认识。
总之,请合议庭充分考虑樊某具有的法定、酌定从轻、减轻量刑情节,请本着治病救人的司法方针,对樊某减轻处罚,给其改过自新的机会。
最后,对合议庭表示感谢
辩护人:董振宇律师
2009年5月21日
未成年人涉嫌抢劫罪辩护词
董振宇案情简介:
田*等10人自2007年11月24日至2007年12月20日,短短二十余天里,先后抢劫十二起。
2008年 9月26日*检察院对田*等10人以抢劫罪提起公诉。
因田*系未成年人其监护人又没有给其请辩护人。
法院依法为田*指定河北贾俊清律师事务所董振宇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出庭辩护。
辩护词如下:
田**涉嫌抢劫罪辩护词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本辩护人根据法院的指定,被告人田**同意,依法履行法律援助义务,出席今天的法庭审理,为被告人田**辩护。
针对本案事实、相关证据材料和有关法律规定,现发表如下辩护意见:
一、起诉书中认定的抢劫赃款数额与事实不符
(1)起诉书中指控2007年11月 24日 23时许,被告人田**等六人抢劫*村陈*的废品收购站,抢走现金20000元。
而事实只有3400元。
(2) 起诉书中指控2007年12月16日15时许,被告人田**等七人抢劫被害人陈**现金3395元。
而事实是2980元。
二、起诉书中将被告人田**列为第一被告人是不妥的。
在所有被告人中田**的年龄最小,其行为在犯罪中起的作用也不是最主要的。
所以我们认为:将田**列为第一被告人不妥。
三、被告人田**具有法定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
被告人田** 出生于1993年3月20日,被刑拘时年仅十四周岁零八个月,系未成年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规定,应当对被告人田**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该点得到了检察机关起诉书的肯定。
本辩护人对检察机关在起诉过程中积极维护社会正义,同时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而提请法庭依法对其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刑事处罚的公正精神表示赞同。
四、被告人田**具有酌定从轻处罚的情节
1、被告人田**系初犯,在归案后,如实向公安机关供述了全部犯罪事实,无翻供表现,悔罪态度好,以上可从案件卷宗被告人供述的材料得到证实。
在本辩护人会见该被告人时,他悔恨莫及,希望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在今天的法庭上,被告人田**诚恳交代,认罪伏法的态度也是有目共睹的。
恳请法院在对被告人定罪量刑时给予充分考虑,对田**宽大处理。
2、被告人田**走上犯罪道路,其背后有深刻的家庭社会原因。
被告人田**的父母在其年仅4岁时离婚,田**随母改嫁后受到继父虐待,后来又稀里糊涂的被父亲接回来,跟父亲生活。
其处境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变的更加恶劣-------.被告人田**的父亲对孩子漠不关心,动不动让田**站一整夜或
坐一整夜┉在会见时,田**生怕我不明,白向我解释:坐一宿也很难受┉在座的都清楚,此等行为是何等恶劣! 恶劣的环境使田**不愿回家也不敢回家,在外游荡。
十余岁的孩子没有维持生活的能力,为生存所迫,受到不良影响,这是导致其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源。
从心理发展角度来看,幼年时期父母行为成为孩子效仿模式,以后的学校教育、社会生活的影响是这一模式的矫正或强化。
“一个孩子如果有大人领着是不不会轻易掉进沟里的,这是一个最朴素的真理!”而被告人田**家庭环境恶劣、小学二年级辍学,从出生至今,缺少的正是关爱|、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其幼小心灵中从没有形成过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善恶美丑标准。
受到的仅仅是来自各方面的虐待、歧视、冷漠和惩罚!被告人的家庭、学校没有尽到法律规定的预防青少年犯罪应尽的义务。
被告人田**走到今天的这一步-------一个仅仅14岁的孩子因涉嫌抢劫站在被告席上。
让人愤恨,让人痛心,更值得我们深刻的反思:对为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们能不能更多的承担一点的社会责任!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式,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是我国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处理的基本方针。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处罚只是手段,教育保护才是目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对未成年人罪犯适用刑罚应当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同时规定:决定对其适用从轻还是减轻处罚和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幅度,使判处刑罚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改过自新和健康成长。
相信经过 11个月的羁押和政府的教育,田**已经充分认识到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增强了法律意识,因此,特请求法院尊重“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依法对被告人田**从宽处罚。
以上辩护意见敬请合议庭考虑与采纳。
辩护人:董振宇律师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