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拖拉磨蹭怎么办?
步骤/方法
1.家长首先要帮孩孩子认识时间的价值,制定互相监督计划
2.对拖拉磨蹭的孩子要停止催促,坚持表扬;多一些鼓励和奖赏
"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更出色了","你现在比过去有进步了","你看你做的多快","做的真棒,加油啊","真好,现在用不着老提醒你了",孩子便会受到正面的外部刺激,而这些真诚的鼓励是能够打动孩子的,孩子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下次做事就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快点儿。
3.让磨蹭付出代价
4.不能责备打骂
5.让孩子觉得"快得值",节约的时间由孩子自由支配
6.改善评价角度,少说“慢”;鼓励为主,正面引导
7.增加计时性活动,增加紧迫感
8.利用“速度测定法”,感受“我可以快”。
9.为孩子营造一个集中注意力的环境
10.检视家庭的教育环境,及时调整教育方式
11、善用小闹钟
用闹钟督促孩子做作业,有利于孩子快速有效的完成作业。
在孩子使用闹钟前,有个孩子做作业的速度相当慢,总是一会儿喝水,一会儿玩橡皮,20分钟的作业拖一个多小时还不能完成。
后来,孩子妈妈想了个主意,她每天根据孩子的作业总量和孩子做作业的效率,帮孩子估算出做作业需要的时间,然后让孩子在写作业之前先上闹钟,闹钟在孩子完成作业的期限前10分钟响。
从这以后,这位母亲再不用在孩子后面催促“快点、快点”,闹钟是他最好的催促。
同时,孩子在自己定闹钟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体验到了成功感,不再把作业当作帮父母完成任务,学习更加自觉。
12、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其实一个孩子时间观念不强,绝不会只是表现在学习方面,而应该是表现在生活与做事的方方面面。
一个时间观念不强的孩子,不但做作业慢,做任何事都慢,所以平时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后来我就有了经验,规定孩子洗澡只能洗10分钟,而且不给闹钟,让孩子自己估计时间!这样孩子的脑子里就有了时间观念,到了大约10分钟时间,孩子就会赶紧出来,有时我还会问两个孩子:你估计你洗澡刚才用了多长时间?答的准确的孩子,我会表扬他,说他时间观念强;吃饭时也一样,我会规定孩子必须要在20分钟内吃完,吃完饭后,估计一下自己吃饭花了多长时间,看看自己估计的时间与真实的时间相差多大;早上起床我也规定时间,7点听到闹钟铃响,必须自己起来,15分钟时间穿衣、洗脸、
刷牙。
7点15分准时早读,读20分钟。
经常督促,孩子的时间感就变强了。
13、一分钟专项训练,让孩子感受一分钟可以做多少事。
(1)训练孩子专心做题。
每天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年级不同,难度不同)。
规定一分钟,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目。
让孩子感受到一分钟都能做十多个小题,而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几分钟也没写一个字,写不出一个小题。
(2)一分钟写汉字训练。
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写出多少个字。
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3)一分钟写数字训练。
每天让孩子练习一分钟写“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
写一分钟算一次,看一次能写几组,随着写的组数越来越多,孩子的书写速度变快,更能感到一分钟能做这么多事。
(4)一分钟记单词,并把每次的记忆效果记录下来,形成对比,用成就感促其进步。
经常与孩子进行速度比赛。
14、合理安排孩子写作业和活动的时间
孩子的注意力是短暂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一般约为15到20分钟。
如果持续时间太长,大脑会疲劳,学习效率变低,加之作业量大,会感到做作业是漫长而痛苦的事。
面对总也做不完的作业,孩子
最后选择的结果就是拖拉。
因此可以把时间化整为零,分割成三四段。
比如估计要用1小时完成的作业,把时间分成三个“20分钟”,每个“20分钟”一结束,就休息5或10分钟。
由于每次时间短,还有“短期终极目标”作为激励,做起作业来感觉有个盼头,就会在规定时间内思想高度集中地做作业。
也可以用化数为量的办法,即把要做的所有作业按数量划分成几部分。
比如,有1 5道数学题,规定每做完5道就休息5分钟,然后再做下一个5道题。
休息时可以让孩子听音乐,可以陪孩子说说话或做点游戏。
开始实施时一定要有家长监督提醒,严格把握好休息与做作业的时间。
有些是孩子本身的性格特点引起的动作慢,同时也受家庭环境影响。
如果家庭成员也性子慢、生活散漫,做事拖拉,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各方面动作慢。
有些是孩子思维运动较缓慢,做事总是比别人慢半拍,快不起来。
遇到这种孩子,首先应正视它,不要用“笨”这一类的字眼来辱骂孩子。
一是家庭成员要起榜样作用,自己要一改以往做事慢腾腾的习惯,养成雷厉风行、干净利索、动作快捷迅速的做事习惯,让“快”穿行在日常生活之中。
15、想方设法让学习变得有趣起来
人就是这样,对于喜欢的事、有趣的事都愿意快点做;而对于枯燥的事,不那么有趣的事,则能拖则拖,孩子如此,大人也如此,这是人的天性!所以,对于这类不大喜欢写作业的孩子,父母要多想办
法,尽量调动孩子的写作业兴趣,比如:通过游戏的方式、竞赛的方式来安排作业。
比如:可以用计时的方式完成某一项作业,规定时间完成了就表扬或记一个“★”,得够二十个“★”,就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期在小学一二年级。
可以采用“行为契约法” :
一、列出双方都认为很重要的作业习惯的清单。
例如:1、专心致志,不想别的事;2、不离开书桌做别的事;3、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4、字迹工整漂亮。
二、列出双方都认为已经做得比较好的行为清单。
例如:父母认为孩子目前做得比较好的“完成作业行为”有:1、作业较认真;2、字迹较工整。
孩子认为父母在支持孩子完成作业方面做得好的行为有:1、做得好会表扬我;2、按时完成作业会陪我玩一会;3、奖励我一颗红五星。
三、列出双方一致认为可以改进的作业行为的问题清单。
例如:父母认为孩子可以改进的行为有“1、专心致志,不想别的事;2、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3、字迹工整漂亮;4、加快写字速度。
孩子认为父母可以改进的行为有:1、不要在我做作业时唠叨;2、不要随便闯进我房间;3、写得不好不快不要骂我。
四、双方商定,找出最重要的一个需要改进的行为习惯作为“目标行为”(又称为“靶行为”),包括父母要改进的目标行为和孩子要改进的目标行为。
注意:目标行为的描述必须是具体的、量化的。
例如放学回家后,在10分钟以内打开书包,再用5分钟做好学习用具、书、作业本的准备工作,并开始写作业;
2、爸爸妈妈在孩子写作业期间,1次也不跟孩子唠叨。
五、列出有意义而且公平的增强物清单,并让孩子自己选择他喜欢的增强物。
例如:1、当天可以看动画片;2、晚上妈妈可以为你朗读一个故事;3、可以得到若干零用钱;4、妈妈用表扬代替唠叨和批评;5、晚上到外面散步。
六、用清晰明确的措辞写下“行为契约”,全部使用正面措辞,父母和孩子共同签字。
契约实施的时间要有明确的阶段,如一周或两周,起止时间要写清。
七、当孩子实现契约行为时,父母予以注意并给予称赞,但
注意不要太过分。
同时用表格记载下孩子每天的行为表现,三天一小结,一周一总评。
八、当孩子完成一个良好行为后,立即兑现增强物。
父母完
成自己改进的行为时,也要请孩子予以评价和赞扬。
九、两周后,如果第一个目标行为已经得到巩固,可重新制
订新的行为契约,确定新的目标行为,例如:完成作业的时间从原来的2小时缩短到1.5小时。
注意:小步走,逐渐提高行为要求。
年度叮咛:能力可以把你推向颠峰,但性格决定你在那里待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