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有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同步练(有答案)

第3节汽化和液化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雨过天晴,如图所示的草叶上有许多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照射下慢慢消失。

这一过程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汽化C.凝固D.液化2.在通常情况下,液态氦的沸点是-268.9℃,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氮的沸点是-196℃,如果使液态空气升温,那么分离出各种气体的先后顺序是()A.氧、氦、氮B.氧、氮、氦C.氦、氧、氮D.氦、氮、氧3.打针前,医生用酒精棉球涂在小华的皮肤上进行消毒时,他感觉到皮肤有点凉,这是因为()A.酒精温度较低B.皮肤对酒精过敏C.皮肤吸收了酒精D.酒精蒸发,有制冷作用4.南方的二、三月份的时间里,我们的教室地板、墙面上会湿漉漉的。

这些水珠的形成过程属于()A.液化B.熔化C.汽化D.凝固二、非选择题5.如图所示,这是我国70周年国庆阅兵上空中梯队的拉烟表演,使用的是“航空液体彩色拉烟剂”,其原理是利用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工作时喷出的炽热尾气,将喷入尾气中高沸点的彩烟剂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当彩烟剂远离发动机热源的冷却过程中,会吸附大量的水分子,并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彩色的云雾,形成飞机彩色的尾迹。

6.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请指出图1中实验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

(2)第2min记录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此时温度为________。

(3)如图3所示,某同学绘制出了水的沸腾图象。

根据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此时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由图象可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

(4)实验中有的同学对温度计中红色液体是不是酒精产生了疑问,查查液体沸点表得知酒精的沸点为78℃(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由此断定红色液体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酒精。

7.在农村晒粮食时通常摊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更容易晒干,原因是提高了粮食的________;增大了粮食的________;加快了粮食上方的________;从而加快了________。

8.小刚吃雪糕时,把雪糕放在碗里,他用手一摸碗壁,发现碗“漏水”了,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碗壁上发生的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空气中的水蒸气要_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

参考答案1.B2.D3.D4.A5.汽化;液化6.(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2)96(3)97;小于;继续吸热,温度不变(4)不是解析:(1)由图1可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会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2)由图2可知,温度计的一个大格表示5℃,里面有5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1℃,此时温度为96℃。

(3)由图3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97℃不变,所以沸点为97℃;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此时水的沸点小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所以当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沸腾时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4)本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7℃,酒精的沸点为78℃,因此温度计中液体的沸点一定高于97℃,即红色液体一定不是酒精。

7.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蒸发8.液化;放第3节汽化和液化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2.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B.蒸发和沸腾不能同时进行C.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需在沸点时才可能发生D.蒸发不需要吸收热量3.如图所示是吐鲁番流行使用的坎儿井结构,大大减少了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透。

其中暗渠即地下水道,是坎儿井的主体,般是越靠近源头,竖井就越深,井内的水在夏季约比外界低5~10℃,以下关于坎儿井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在地下主体水道流动时,减小了水流动时候的表面积B.井内的水温比外界低,减少了水的蒸发C.主体水道深埋地下,减少了由于空气流动带来的水的蒸发D.由于井内温度低,水在流动过程中没有汽化4.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汽化B.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都是吸热的C.清晨,路边的草上结有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D.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冒“白气”,这里的“白气”是水蒸气5.下列现象由液化产生的是()A.吉林雾凇B.草上露珠C.浓雾消散D.冰雪融化二、非选择题6.如图甲、乙是“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两幅漫画。

“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他是通过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水的温度的方式止沸的;“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烧着的柴薪,他是通过停止给水加热,让水不能继续________的方式止沸的。

7.小海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的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1)水的沸点是________℃,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标准大气压。

(2)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___℃左右。

(3)沸腾前水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们都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

”小柯认为这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和100℃的热水温度虽然一样,但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还要放出热量。

对此,小柯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实验过程】(实验中的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①将一定量温度为1t 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 。

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 ,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2t 。

(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2)比较保温杯中水前后温度,可得1t ________2t (选填“>”“<”或“=”)(3)小江认为因未设置对照,小柯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他的观点,请你帮助小柯设计后续实验方案(要求简要叙述实验过程和证明小柯观点的应有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2.C3.D4.C解析:A、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故A错误。

B、沸腾都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和沸腾都是吸热的,故B错误。

C、路边的草上结有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凝结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

D、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冒“白气”,这里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C。

5.B解析: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故A错误。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B正确。

C、浓雾消散是雾的汽化现象,故C错误。

D、冰雪融化是冰的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6.降低;吸热7.(1)100;等于(2)20(3)水在没有沸腾之前,吸收热量,温度低时升温较快,温度高时升温较慢解析:(1)从图象可以看出,水在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所以水的沸点是100℃,当时气压是标准大气压。

(2)从图象可以看出,水在冷却时,温度到20℃水温不再变化,所以当时室温应在20℃左右。

(3)从图象可以看出,温度较低时,水吸热温度升高得快,快到沸点时,温度升高得慢。

8.(1)液化(2)<(3)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与图甲保温杯中质量相同,温度为1t 的冷水,然后再倒入100℃的热水直至与图乙保温杯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此保温杯中水温t 并与2t 比较,2t 高于t ,得出水蒸气液化放热解析:(1)将水蒸气通入装有冷水的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形成水,所以杯中通入水蒸气后水面会上升。

(2)100℃的水蒸气给冷水传递部分热量,且水蒸气液化放出一部分热量,所以2t >1t 。

(3)为了证明液化放热,应另取一个相同的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人与图甲保温杯中质量相同,温度为1t 的冷水,然后再倒入100℃的热水直至与图乙保温杯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此保温杯中水温t 并与2t 比较,2t 高于t ,得出水蒸气液化放热。

第3节汽化和液化素养提升一、实验探究题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准备(1)实验器材:铁架台、烧杯、________、酒精灯、水、硬纸板、石棉网、________。

(2)部分器材的作用:探究装置(1)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是________。

(2)硬纸板上共有________个小孔。

探究过程按图组装实验器材,用酒精灯给盛水的烧杯加热,注意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并记录温度计的示数。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象:(2)分析数据和图象,水在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

延伸思考(1)实验中,如何缩短实验时间?(2)如果在沸腾的过程中停止对水加热,水能不能继续沸腾?由此可得到液体沸腾的条件是什么?(3)实验中如果水沸腾时的温度不是100℃,有可能是什么原因?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实验操作使等量的酒精滴到三个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使其表面积、温度、空气流速不同。

实验现象二、综合提升题3.所有的气体都可以被液化,但每一种气体都有一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压缩,气体都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

临界温度是物质以液态形式出现的最高温度,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不同,有的高于常温,如水是374℃,酒精是243℃,因此在常温下它们通常以液态出现;有的低于常温,如氧是-119℃,氢是-240℃,所以我们时常认为它们是气态的。

由以上知识可知:(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温和压缩体积两种,但对于某些气体,只使用________的方法是不行的,首先要________。

(2)氧气和氢气的混合物,采用降温液化的方法分离首先液化的是________。

(3)氧气的沸点是-183℃,氮气的沸点是-196℃,氦气的沸点是-269℃,采用液化空气提取这些气体,当温度升高时,液态空气汽化,首先分离出来的是________。

参考答案1.【探究准备】(1)温度计;停表(2)受热均匀【探究装置】(1)自下而上(2)两【探究过程】(1)(2)升高;不变【延伸思考】(1)①提高水的初温;②减少水量;③加大酒精灯火焰(2)如果在沸腾的过程中停止对水加热,水不会继续沸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