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各行各业》教学设计胡老师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对身边生活的调查,了解社会生活需要各行各业,并明白它们与工农业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
2.了解社会生产部门中的各行各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并认识到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变化着,相应地,人们会随着行业的变化,可以变换行业。
3.引导学生运用调查了解的探究学习方式,了解和思考社会现象4.让学生感受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课前准备:1.给学生分发调查表,让学生了解家里或周围的人正在从事的行业。
2.制作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论一个话题:生活中的各行各业。
板书课题二、放眼生活调查交流(-)交流探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行业?1、学生交流调查情况。
课前大家调查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周围的人们,他们都在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2、小组交流。
想一想,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行业呢? :把他们一一列出来,并试着把这些不同的行业分类。
3、班级交流。
师板书;农业、工业、其他行业。
4、小结:通过交流了解到人们从事着各种各样的行业。
过去人们常说360行,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大概有将1800多个行业。
(二)交流探讨我们周围的人是怎样工作的?1、学生交流采访情况。
课前大家采访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周围的人们,他们是怎样工作的?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师评价.2、课件出示图片,感受劳动者的奉献精神。
A、汶川地震中救助受灾群众。
B 、夏天,建筑工人在高温中仍在干活。
C、凌晨,环卫工人在打扫卫生。
D 、大雪天,边防战士在站岗放哨。
3、学生谈感受。
看到这一幕幕感人的情景,想到各行各业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人们,你们有什么感想?4、师小结:正是各行各业人们的付出,才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可是有人这样认为,你觉得他们的看法对吗?三、辨析讨论,深化认识。
1、课件展示:“有人认为,当科学家、工程师就光荣,当服务员、清洁工就低贱,你是怎么认为的?”(学生分组讨论,记录员把小组意见记下来,指定出发言代表,教师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结合实际拓宽并小结。
3、看录像《清洁工的一天》,感受清洁工的工作平凡而伟大。
四、反思思考:假如……1、学生展开想像,畅谈。
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行业的人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忙碌着。
也许我们并没意识到他们的存在有多重要,假如有一天,他们都停止了劳动,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2、朗读诗歌《假如》师:是啊,假如没有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我们的生活将不堪设想。
正像诗歌《假如》中说的那样——假如没有农民伯伯春种秋收,我们将饿断饥肠;假如没有纺织工人纺纱织布,我们将光着脊梁;假如没有邮递员叔叔传递信息,我们将如聋似盲。
假如没有医生为我们救死扶伤,我们将远离希望;假如……有了各行各业的分工,有了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努力工作,我们的生活才能方便、舒适、顺畅,我们的世界才能如此灿烂、辉煌!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1、联系实际生活,拓展思维,引导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具体应该怎样去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把思想变成行为。
师:正是有了各行各业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的人们,我们的生活才越来越美好,我们的社会才越来越和谐!所以我们应该尊敬他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分组讨论,记录员把小组意见记下来,指定出发言代表,教师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引导学生通过尊重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来体现对劳动者的尊重。
)小组1 :在家里,每一粒粮食、每一样用具都是父母辛苦劳动的成果,我们要爱惜它们。
小组2 :在学校,学校的桌椅、板凳、花草树木、清洁卫生,都是相关劳动者的成果,都要爱护。
小组3 :在社会,各种公用设施,农民的作物等,不能随意地破坏。
师:同学们说得真透彻,相信大家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尊敬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三、总结,升华情感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探究学习,我们知道了正是有了各行各业的人们无私的奉献,才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边欣赏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一边表达我们心中的感谢吧!(放背景乐)让我们全体起立、敬礼,大声喊出我们对他们的尊敬吧!(课件展示爱语,师生一起饱含深情地齐读。
)感受生活探究生活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此课中,我直接将情景生活化,用课件显示生活中捕捉到的图片,将教学分成认识生活、探究生活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通过课件播放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了解生活中为我们服务的人。
从社会到学校、到家庭,联系实际,交流感受。
有同学马上说:“我早上一大早就喝到新鲜的牛奶,我就想到这离不开送牛奶的工人,他们肯定很早就起床了。
”又有同学说:“每天我来上学,看到马路上干干净净的,我知道,我们还在被窝里的时候,清洁工人已经在扫地了。
”也有同学说:“我觉得理发师在为我们服务,否则我的头发会和女同学一样长。
”?……他们联系生活的点点滴滴,互相交流,明确了生活中为我们服务的人数也数不清。
第二层次是探究生活。
在感知了有那么多人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后,我创设了一个情景:没有了这些人,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同学们自主地发表意见,有的说:“没有了警察,我好象看到有很多车都撞在了一起。
”也有的同学说:“没有了清洁工,我们就要生活在垃圾堆里了。
”还有的同学说:“没有了食堂的工作人员,我们每天就不能吃到这么好的午餐了。
”在此,同学通过一个个假设,体会到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是多么重要。
我又选择离我们生活最贴近的学校作为重点,通过播放食堂、挑水工作人员的话,既让同学感受到了这些工作人员的辛苦,也让他们对照以往的生活习惯,在感情上也上升了一个层次。
这时,我让他们对其他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说几句话,提升了主题。
当然,在课堂中也有一定的不足。
在教学设计上,第一环节中的“请同学写下为我们服务的人,得出——写不完”与前面有些重复。
这个结论可以直接在谈话中得出,把这一环节删去,那既不会打断谈话的进程,也使整个活动紧凑了许多。
再比如,到了最后,学生的情感已上升到了一定的层次。
如果这时,我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画一画或写一写,来表达对这些人的感谢,课后送给他们。
那样,既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宣泄,也使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达到“教育即生活”的境界,教育不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学生现实生活的过程。
在感知生活、探究生活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思品课的教学中,我们如何营造探究性的学习的人文空间,凭借课本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呢?探究性的学习具有自主合作和探索性,整个探究的过程教需要学生自己去经历,去探索去发现,笔者在教学中,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指导思考,开展自强作探空的学习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1、课前设置探究环境。
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是一门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的课程,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是课堂的主人,如何让学生由感性体验向理性认识更进一步呢?我在课前设计一定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的合作,在体验感悟中迸发研究问题,进而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一文时,课前让学生走上街头巷尾,了解各项各业的劳动对社会的主要贡献,然后课堂上组织讨论社会生活能离开各行各业劳动的吗?我们应当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让学生亲眼目睹各行各业的劳动对社会的贡献,身临其境的感受劳动没有贵贱之分。
2、课堂围绕主题探究。
在课堂上开展探究性的学习,现要的教材为主要凭借,又不拘泥于教材,最重要的是选择扩展和延伸主题的材料,所以要开拓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探究知识的奥妙,如在教学《尊重老师的劳动》一文时,学生围绕“为什么要尊重老师的劳动”“怎样尊重老师的劳动”,这一类题分组讨论,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体会,学生通过讨论、互相交流,真正懂得了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劳动,从而尊重老师的劳动。
如在教学《要有自尊心》一文时,学生围绕怎样做一个有自尊心的人为主题进行讨论,并且联系自己的日常行为说说哪些是自尊行为?哪些不是自尊行为?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心智去感受、体验、评价某一文件、人物、思想,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学会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课后拓展应用知识。
获取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而思品课的目的是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明确事理,指导行为,因此思品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用正确的思想道法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如在教学《关心体贴父母》一文时,课堂上,让学生谈谈你父母的一天的劳动,互相交流你为父母做了些什么?通过学生讨论互相交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的含义,用自己的思想和学习上的良好表现给父母带来欢乐,尽自己的努力分担父母的辛劳。
总之我们在努力拓展学生探究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发现和体验中获取真切的学习感受。
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不同的事情,由此也产生了不同行业,以及从事不同行业的人们。
在这个《各行各业》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学习,了解到不同行业人们的工作,了解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
这次活动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有实践调查,现场参观及课堂学习和实际操作,孩子们参与的兴趣可浓了,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得到了发展与提高,我们得到了许多启示。
一、参与社会调查促进孩子主动学习通过这个主题活动,我们发现让孩子参与社会调查是非常好做的一种学习形式,在《各行各业》主题中,有许多需要孩子参与调查的,而调查的本身就是孩子主动学习的过程。
在《大街上》这个活动中,我们的孩子发现有许多不同的商店,而这些商店与我们的生活都有密切的联系。
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了解到不同商店的作用,进一步丰富了对社会的认识。
广阔的生活空间为学生品德的形成,提供了实际操作的平台,生活更不断给予他们以新的启示和顿悟,给他们更多的积累和完善。
修订的《课程标准》强调:思品课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增加实际教育和社会实践的课时。
教师只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将学的道德知识付诸实践,把小课堂变大、变活、变新,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增长,才能做到知行统一。
走进生活,走近社会——《各行各业》主题教学有感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不同的事情,由此也产生了不同行业,以及从事不同行业的人们。
在这个《各行各业》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学习,了解到不同行业人们的工作,了解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
这次活动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有实践调查,现场参观及课堂学习和实际操作,孩子们参与的兴趣可浓了,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得到了发展与提高,我们得到了许多启示。
一、参与社会调查促进孩子主动学习通过这个主题活动,我们发现让孩子参与社会调查是非常好做的一种学习形式,在《各行各业》主题中,有许多需要孩子参与调查的,而调查的本身就是孩子主动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