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永久性护坡施工方案某某施工公司二OO九年一月目录1.工程概况 (2)1.1概述1.2边坡治理目的1.3边坡治理依据1.4地质构造概况2.边坡支护方案 (2)3.施工程序 (3)3.1施工顺序3.2施工工艺4.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4)4.1脚手架的搭设4.2钻孔及注浆4.3披挂坡面结构5.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7)5.1现场准备5.2技术准备6.施工进度计划 (7)7.施工资源计划 (7)7.1劳动力需求计划7.2主要材料及机具计划8.质量、安全要求及措施 (8)8.1质量要求及保证措施8.2安全技术措施9.支护应急预案 (10)10.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措施 (10)1工程概况1.1概述#########山体高陡边坡,由于爆破开采、地质构造、卸荷作用的影响,边坡岩体局部出现断裂构造,有节理裂隙和卸荷裂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1.2边坡治理目的消除不安全因素,整治、美化环境,使边坡与周边厂区环境协调美观。
1.3边坡治理依据的主要规范规程和手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J86-8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地质出版社)1.4地质构造概况区内不存在对整个山体稳定性形成影响的大规模的断裂,区域构造亦对场地稳定性影响不大,仅有小规模的构造断裂与节理裂隙、卸荷裂隙等将岩体切割成危岩体,形成局部的破坏和临界状态。
2边坡支护方案2.1支护施工按从东向西的顺序展开,参见山体支护设计图。
该坡长约170m,坡度约78º。
其处理方案:共布置17排预应力锚索,锚孔直径100mm,钻孔倾角15º,锚索长度分别为16m、22m、20m、20m、18m、18m、18m、16m、16m、16m、14m、14m、14m、14m、12m、12m、12m,,锚索采用3Фs15.2(1860)低松弛钢绞线,外挂双层φ4宾格钢丝网@200,喷15cm厚C25砼。
锚索端部设置纵横两道C25砼肋梁。
2.2坡面松动岩石的清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大规模清理坡面的松石,难度很大。
因此,对于坡面的松石不宜清理,而是在施工前,先对整个坡面素喷一层2cm厚的1:1水泥砂浆,将坡面松石等固结,然后再进行人工搭设脚手架作业。
2.3坡顶排水沟的设置为防止山顶雨水冲蚀坡面,根据设计要求在坡顶喷面上用红砖砌40cm高的24砖墙,作挡水用。
砖墙用水泥砂浆砌筑并抹面。
2.4泄水孔的设置对于坡面挂宾格网喷面的部位每20m2设置一处泄水孔,采用φ60的PVC管制作,倾角10º。
3.施工程序3.1施工顺序根据建设单位整体部署及规划的要求,我方进场后先进行坡面1:1水泥砂浆喷面作业,将坡面松石先固结,为下一步搭设脚手架创造安全环境。
利用40T汽车吊配合吊笼将人工送到作业面,对整个坡面进行2cm厚水泥砂浆喷面防护,然后放出脚手架搭设的位置,将脚手架基础范围内的地面进行处理,达到规范要求,随后即可进行脚手架的搭设工作。
考虑到脚手架的搭设高度较大,故采用岩钉作为脚手架的拉接点,岩钉杆体采用1Ф28钢筋(L =1.5m,入岩1m),其水平间距为4m,垂直间距同锚索一致。
锚索及挂网喷面的施工要从下往上进行施工。
先将最下面的一排锚索及喷面完成,随后往上搭设脚手架,其步距和锚索的垂直间距一致,将钻机垂直移动至往上第二排锚索的位置,即可进行锚索钻孔及挂网喷面作业。
依次往上进行作业,直至完成全部锚索及挂网喷面施工。
3.2锚索及挂网喷面施工工艺4.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4.1 脚手架搭设本工程的特点:脚手架搭设线路长,高度较高。
初步测量得知,需支护的山体边坡坡面长度约为170m,支护坡面的垂直高度在10-40m,因此脚手架的使用在整个山体支护工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考虑脚手架的安全,其次才是脚手架的工艺要求。
本工程由于脚手架上要安放施工机械进行作业,因此工作面的宽度应达到3m左右,根据脚手架搭设要求的相关规定,该工程采用三排脚手架。
具体搭设方式如下:4.1.1脚手架高度在2Om以内,采用三排脚手架,连墙杆采用二步三跨,架宽1.5m×2m,大横杆步距1.5m,立杆间距1.8m。
4.1.2脚手架高度在20-40m,采用三排脚手架,连墙杆采用二步三跨,架宽1.5m×2m,大横杆步距1.5m,立杆间距1.5m。
4.1.3由于岩石坡面并不垂直,且凸凹不平,除了按规定搭设三排脚手架外,可以顺着岩面坡向,在内侧立杆与倾斜岩面间靠近岩面设置连接斜杆,其还可以起到辅助剪刀撑的作用。
4.1.4连墙杆的固定本工程考虑采用预设岩钉作为连墙杆的拉接点,可使岩钉使用与施工进度同步。
岩钉与脚手架水平杆之间采用双面焊接连接,焊缝长度为5倍的岩钉钢筋直径。
当脚手架高度超过30m时,可利用该岩钉作为脚手架的卸载措施,进行分段部分卸载。
4.1.5剪刀撑的设置剪刀撑是防止脚手架纵向变形的重要措施,合理设置剪刀撑还可以增强脚手架的整体刚度,提高脚手架承载能12%以上。
每组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为5-7根(大于6m),斜杆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在45º-65º之间。
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组剪刀撑,由底部至顶部随脚手架的搭设连续设置;中间部分可间断设置,各组剪刀撑的间距不大于l5m。
高度在25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在外侧立面必须沿长度和高度连续设置。
剪刀撑斜杆应与立杆和伸出的小横杆进行连接,底部斜杆的下端应置于垫板上。
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均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0.5m,设置两个旋转扣件。
脚手架搭设高度超过24m时,为增强脚手架横向平面的刚度,可在脚手架拐角处及中间沿纵向每隔6跨,在横向平面内加设斜杆,使之成为”之”字形或”十”字形。
4.1.6脚手板与防护栏杆脚手板是施工人员的作业平台,必须按照脚手架的宽度满铺,板与板之间紧靠。
采用对接时,接头处下设两根小横杆;采用搭接时,接搓应顺重车方向;脚手板采用木脚手板,其材质应符合规范要求。
凡脚手板伸出大横杆以外大于2Ocm的称为探头板。
由于目前铺设脚手板大多不与脚手架绑扎牢靠,若遇探头板有可能造成坠落事故,为此必须严禁探头板出现。
当操作层不需沿脚手架长度满铺脚手板时,可在端部采用护栏及立网将作业面限定,把探头板封闭在作业面以外。
脚手架的外侧按规定设置密目安全网,安全网设置在外排立杆的里面。
密目网必须用合乎要求的系绳将网周边每隔45cm(每个环扣间隔)系牢在脚手架管上。
作业层上要在脚手架外侧大横杆与脚手板之间按临边防护的要求设置防护栏杆和挡脚板,防止作业人员坠落和脚手板上的物料滚落。
4.1.7小横杆设置规范规定应该在立杆与大横杆的交点处设置小横杆,小横杆应紧靠立杆用扣件与大横杆扣牢。
设置小横杆的作用有三:一是承受脚手板传来的荷载;二是增强脚手架横向平面的刚度;三是约束双排脚手架里外两排立杆的侧向变形,与大横杆组成一个刚性平面,缩小立杆的长细比,提高杆的承载能力。
当遇作业层时,应在两立杆中间再增加一道不横杆,以缩小脚手板的跨度,当作业层转入其它层时,中间处小横杆可以随脚手板一同拆除,但交点处小横杆不应拆除。
双排脚手架搭设的小横杆,必须在小横杆的两端与里外大横杆扣牢,否则双排脚手架将变成两片脚手架,不能共同工作,失去脚手架的整休性;当使用竹笆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小横杆两端应固定在立杆上,大横杆搁置在小横杆上固定,大横杆间距为4Ocm。
4.1.8架体内封闭脚手架铺设脚手板一般应至少两层,上层为作业层下层为防护层,当作业层脚手板发生问题而落人落物时,下层有一层起防护作用。
当作业层的脚手板下无防护层时,应尽量靠近作业层处挂一层平网作防护层,平网不应离作业层过远,应防止坠落时平网与作业层之间小横杆的伤害。
当作业层脚手板与建筑物之间的缝隙已构成落物、落人危险时,也应采取防护措施,不使落物对作业层以下发生伤害。
4.1.9通道设置本工程将人行通道和运料斜道合二为一,设置于三排脚手架外侧,其构造要求如下:坡道宽度不小于1.5m,坡度为1:6;拐弯处应设平台,通道及平台按临边防护要求设置防护栏杆及挡脚板;脚手板横铺时,横向水平杆中间增设纵向斜杆;脚手板顺铺时,接头采用搭接,下面板压住上面板;通道应设防滑条,间距不大于3Ocm。
4.2钻孔及注浆锚索成孔采用风动凿岩机成孔,孔径为100mm,成孔角度为15º。
锚索成孔采用专用的锚杆机钻孔,成孔时技术人员应控制好成孔角度(锚杆为15º)、孔径(100mm)和孔深度。
成孔后,应将孔内的浮土吹洗干净。
待一批锚索都放入孔后,用注浆泵统一注浆,水泥浆的水灰比为0.4-0.45,水泥采用PO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
注浆采用φ25注浆管从孔底注浆,注满为止,每孔至少在注浆后再补浆1-2次。
4.3披挂坡面结构在锚索注浆完成后,即可施工面层结构。
将宾格网披挂在坡面上,宾格网距坡面50mm,然后将其与锚索端部绑扎连接,最后喷射混凝土,其骨料采用粗砂和细石,水泥用PO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细石直径为0.5cm。
按实验结果确定水泥、细石、粗砂的配比关系。
5.施工准备5.1现场准备5.1.1现场的”三通一平”工作;设备电源、水源一处,其中电源容量不小于1O0kw。
5.1.2作业场地、材料堆放场地。
5.1.3确定施工范围。
5.1.4搭设施工作业平台。
5.2技术准备5.2.1熟悉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
5.2.2作好定位放线工作。
5.2.3作好技术交底工作。
6.施工进度计划根据总体工期要求,确定本工程的施工工期为日历天数60天。
7.施工资源计划7.1劳动力需求计划主要劳动力计划见表7.1.1表7.1.1 主要劳动力计划7.2主要材料及机具计划边坡支护需要的主要材料及机具见表7.2.1表7.2.1 主要材料及机具计划8.质量、安全要求及措施8.1质量要求及保证措施8.1.1锚索按照井格状布置。
8.1.2锚索长度误差不超过士20mm,钻孔的角度误差不得超过士1.0º。
8.1.3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同时应对坡顶变形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时通吉甲方和设计人员,发现问题及时处埋。
8.1.4在施工过程中,同一配比的混凝土每班应制作1组试块进行养护。
8.1.5面层喷混凝土厚度误差为士10mm。
钢筋焊接采用J506焊条,主筋搭接焊单面为lOd。
8.1.6加强技术管埋,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埋制度。
开工前,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落实人员岗位责任制,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向所有的施工人员贯彻施工方案。
做好原材料复检、钢筋焊件试验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