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三语文最新作文模拟题及范文

2020高三语文最新作文模拟题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从孔子时代起就强调子女要“孝顺”父母,在父母面前永远保持发自内心的和颜悦色。

中国子女成年自立后往往和原生家庭依然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往往也习惯于为子女的人生作出规划,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般比较亲近。

西方自雅典城邦时代起,他们的伦理和文化就是以个人为本位的,父母与子女之间没有孝顺的概念,只有“友爱”的说法。

子女成年之后即离开父母建立自己的生活体系,父母也从不对子女的将来做过多的干涉或过分的帮助,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而平等。

作为一名即将成年的高三学子,对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你有什么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在亲密中学会独立中西方的文化历来有很多差异,就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来说,传统的中国式家庭两代之间往往比较亲密,而西方家庭一般则是比较平等疏远。

而在我看来,若能将两种模式巧妙结合起来,方能成为一种相对完美的相处模式。

古代中国提倡“愚忠”“愚孝”,子女在指出父母错误时要“怡吾色,柔吾声”,在承受父母责骂时要“号泣随,鞑无怨”。

近代以来。

这种毫无原则的尊敬和服从已经少了很多,然而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力仍不容小觑。

许多父母倚仗着自己阅历丰富,有一种“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的自信,对子女的人生指手画脚,并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诚然,这种行为的出发点自然是好的,是为了避免子女走自己的错路,但有时,这样也未必能使孩子有一个好的结局。

同时,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巨婴”“妈宝”的出现也说明了这种模式的弊端。

但中国式的家庭关系却能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港湾,使其心灵有一个依靠,让他们知道无论如何总有一个会永远接纳他们的地方。

并且“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孝”也有助于构建一个人情温暖的社会。

相比之下,西方的家庭关系则显得冷漠许多,子女的过早独立,使代际之间缺乏亲情的维系。

或许这会不利于孩子心智的发展,但父母及时的义“放手”也有利于孩子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创造力,孩子的一举一动皆有自己做主,后果也有自己承担,这也有利于他们及时独立,早日融入竞争激烈的社会。

同时,对父母也是一种解脱,所以,西方的老人往往不如中国的老人一样劳心劳力。

我们正处于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碰撞时代,作为即将成年的高中生,也已经有了基本的判断能力。

在我看来,中国的家庭模式亲密温馨,但子女缺乏自立能力;西方的家庭模式子女独立自主,却较为冷淡疏离。

当今时代,我们正处于两种文化的交汇点中,应当博采众长,并将其融合为一种新的、更好的东西。

因此,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模式中,我们应当加入一些新的东西。

鲁迅先生曾说:“任何思想不禁锢的父亲,都希望孩子能超越自己。

”所以,我们的确没有必要一切都按照父母的意思来,而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独立自主的意识。

只有这样,我们的家庭和人生才会臻于完满。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新材料作文写作能力。

新材料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本作文这个题目牵涉的概念和关系比较多,学生把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但如果对所给材料进行分层归纳概括,我们就可以把握住材料的整体意义和核心。

材料共分二大层次。

第一层谈中国的家庭的亲子关系。

第一句谈子女对父母的态度,关键词是孝顺,第二句中前两个单句谈父母对子女的关系,关键词是规划,最后一个单句总结这种关系的特点是亲近。

第二个层次谈西方家庭的亲子关系。

第一句讲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即友爱、独立,第二句的第二个单句讲父母对子女的态度是不过多干涉,最后一个单句总结这种关系的特点,松散而平等。

通过对上述材料的概括分析,结合写作要求“作为一名即将成年的高三学子,你有什么体验和思考”可知,本文写作的对象是中西方家庭亲子关系的差异与优劣,以及新时代下要建立一种怎么样的亲子关系。

一切扣题的立意必须紧扣这个核心话题展开,反之,就是偏题或跑题。

上述核心话题其实又包含着三个层次和三个层面,厘清这些层次是写好这篇文章,建立逻辑思维的关键。

第一,材料首先谈的是一种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双向的关系,具体而言,中国的亲子关系是孝顺与规划,西方的亲子关系是友爱与不干涉(平等)。

所以,凡是只谈“孝顺”的属于偏题,当为三、四类卷。

第二,材料其次是从空间上——中西方谈亲子关系的差异即亲近与松散,并要求考生通过根源、特点等的比较,来判断其优劣。

第三,通过“作为一名即将成年的高三学子,你有什么体验和思考”的任务驱动,要求考生从时间维度即古今对比的角度上,同时又站在当下中国时代(信息时代)发展的高度上,对中西方亲子关系的优劣作出评判,并提出一种新时代的理想的亲子关系。

第四,要从三个层面,由浅入深地剖析,体现思维的推进和论述的深度。

第一个层面要谈现象层面,也就是要列举古今中外的事例论证;第二个层面要从文化的家庭伦理的层面,论述;第三个层面还可以从经济(小农经济和商业文明)等层面,来分析中西文化现象的根源所在。

理清了上述关系和层次,写作的整体逻辑思路就大致形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成都商报》报道,贫困女大学生汤某通过兼职资助三名贫困生读完初中,但是对资助那些孩子上高中一事,她力不从心。

其父假借汤某老师的身份把汤某的事告诉媒体,于是有人认为“汤姐姐”事件其实是父女俩希望借助媒体、呼吁社会接力教助贫困生的一次“策划”。

报道发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有提出资助意愿的善意,但不乏父女俩炒作的言论。

你对汤某父女的做法有何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爱心的传递生活中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发现爱的眼睛。

尚先生遗失在出租车上的手机被一个年轻小伙捡走,经过多次联系终于终于打算用两千元买回时,小伙却主动归还手机并转身离去。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小伙说:“我不能见利忘义,不能用贪心对待爱心。

我也要想尚先生那样多一些真诚和友善。

”的确如此,有爱就有真诚,但在今天我们不仅要有爱心,更要将爱心传递下去。

有句歌词唱到:“只要人人都充满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人间。

”爱心就应该如同阳光一般,温暖每个人的心房,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邵逸夫,一个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的名字。

作为香港广播有限公司的荣誉主席,作为邵氏兄弟电影创办人之一的他,虽然不是香港最有钱的富豪,但他确实香港首屈一指的大慈善家。

他创办了“邵氏基金”,多年来捐赠了数以千计的款项。

除此以外,他在国外也巨额捐款,他在古今捐资助学史上堪称第一人。

作为一个学生,我觉得邵逸夫先生此举是伟大的,是值得我们景仰,敬佩的。

邵逸夫先生用自己博大的爱心换取了我们的敬佩,用博大的爱心将他所做的善事是我们铭记。

邵逸夫先生,一位伟大的慈善事业家,用爱心感染我们,我们或许也应该像他一般,将爱心融入内心,并将它传递下去。

在现实生活中,也许我们会常常看到一些不友爱的画面。

如公交车上看到老人,小孩,孕妇不让座的行为,甚至大人还和小孩抢座。

看到老人摔倒没有要上前扶的想法等等此类。

也许我们曾有过某些想法,但看到别人冷漠的态度,我们也就熟视无睹。

用内心的冷漠将心中残存的的一点爱心光亮遮住。

处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常常怀有一颗爱之心,用真诚,用友爱去对待每个人,将爱心传递给每一个人。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付出一点爱,其实自己也会收获不少。

彼此之间友爱,岂不是人人都会开心,快乐。

彼此传播一点爱,世界就会更多爱,有爱的世界会更加绚丽多彩。

传递爱心,让爱心的种子播撒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试题分析:这是则新闻报道,审题时难度不大,在写作本题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第一,支持贫困大学生父女的做法。

女大学生本身贫困,却还兼职资助三名贫困生读完初中,从这个角度看,可以有如下立意:(1)爱心无价(可以从帮助别人角度来谈,爱心的影响和传递)。

(2)善意的“策划”(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出发点决定结局,即使是父女俩的“策划”,只要是充满了善意,也就无可厚非)。

第二,从不支持贫困女大学生做法角度,可以有如下立意:(1)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止一条,为了呼吁社会救助贫困生,女大学生完全可以借助媒体来实现自己的想法。

(2)这种做法是一种“炒作”行为,迎合了当下很多人想出名的念头。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比如本则作文,可以从女大学生和支持女大学生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价值和意义,也可以从不支持者的角度分析其“用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公输子砍削竹木做成喜鹊,喜鹊极为灵巧,飞上天空,三日不落。

墨子认为,这喜鹊没有实用价值,比不上工匠做的车辖(车轴两端的插销)。

车辖只需要三寸木料,即可做成,却可防车轮脱落,保证车辆载重五十石。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实用的,才是有价值的古今中外,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只有那些实用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

而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并没有价值,终将遭到抛弃。

中国红军曾经五次“反围剿”,在前四次的“反围剿”中,中国红军由毛主席指挥。

毛主席虽然不是军事学院学生出身,但是他作战十分灵活。

他带领中国红军在革命根据地附近进行游击,并集中优势兵力与对手作战。

在毛主席的指挥下,前四次“反围剿”都十分成功。

第五次“反围剿”前,共产国际派来了在苏联熟读军事理论的李德进行指挥。

李德作出了许多看起来十分华丽的战略设计,并喊出了“据敌于国门之外”这样壮大的口号。

结果,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在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红军的指挥权重回了毛主席手中。

他四渡赤水出奇兵,最终胜利结束长征,挽救了红军。

我们看到,在五次“反围剿”中,毛主席实用的打法挽救了红军,发挥了极大的价值。

反观李德的指挥,华而不实,差点毁掉了中国红军。

公输子曾经砍削竹木做成喜鹊。

喜鹊极为灵巧,飞上天空,三日不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