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代表动物:如 C3H/HeJ♀×AKR/J♂
第二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二、实验动物生产条件和动物实验 条件的标准化
实验动物生产与实验条件的标准化是对干 扰动物实验的周围环境因素进行控制
第二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环境因素包括: 气候因素(温度、湿度、气流、风速) 理化因素(换气、粉尘、臭味、噪音、照明) 居住条件(笼具、垫料、房舍) 营养因素(饲料、水) 同种和异种动物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温度对药物毒性反应LD50的影响 微量元素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环境洁净程度对肿瘤接种成功率的影响 动物社会关系的影响
第二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第二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 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类,实验动物的环境 可分为
• 开放系统 • 屏障障系统
隔离系统
第二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 /ac_cbt/ guide3.htm#noiseSeparation of human and animal areas minimizes disturbances to both the human and animal occupants of the facility. Noisy animals such as dogs, swine, and non-human primates are usually housed away from quieter animals such as rodents, rabbits, and cats. Noise can have very detrimental effects on certain animals as illustrated by the recognition that certain strains of mice will go into convulsions when exposed to sudden loud noises.
(1)威胁人的健康和生命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
猴B病毒(B virus)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 布氏杆菌(Brucella)
第二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 封闭群:以非近亲交 配方式繁殖生产的一 个实验动物种群,在 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 体的条件下,至少连 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 一个封闭群,或叫远 交群
代表动物:ICR小鼠、SD大鼠、毕格 犬
第二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 杂交群:不同品系或 种群之间杂交产生的 后代称为杂交群。用 于医学生物学研究常 指两个近交系杂交后 生育的第一代动物
第二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2)影响动物生产 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 鼠痘病毒(Mousepox virus) 泰泽氏菌(Tyzzer's organism) 犬细小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 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 巴氏杆菌(Pasteurella)
第二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3)干扰实验结果 隐性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但
改变动物生物学参数,影响实验准确性、 规律性、重复性。实验刺激下感染显性 化,得病、死亡,实验终止。 裸鼠慢性感染一些微生物 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感染免疫抑制动物
第二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 按微生物学控制标准,实验动物在我国分 为四级
第二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实验结果准确性、规律性、重复 性的保证
第二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按工作程序实验动物标准化划分为: 实验动物生产条件标准化 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化 动物实验条件标准化
对应三种合格证
第二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一、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化
微生物质量标准化 遗传学质量标准化
第二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1、实验动物微生物学质量的影响
第二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影响
• /ac_cbt/guide3. htm#lightMost species of laboratory animals thrive when they are consistently exposed to cycles of 12 hours of light and 12 hours of darkness during each 24 hour period. Interruptions in the established light cycle can cause significant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from the animals. For example, reproductive cycles in many species respond directly to seasonal fluctuations in available sunlight. In a laboratory setting the number of hours of exposure to light and dark may purposely be altered to affect the breeding cycle of the animals. Consequently, if you turned the lights on to work in a room containing animals on such an experiment and you failed to turn the lights off when you leave the room, you can greatly alter the outcome of the study.
使用标准的实验动物并在标准的环境条 件下进行实验是保证医学生物学研究质量的 重要条件
第二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实验、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生命的 保证
• 常见的人畜共患病: 流行性出血热、狂犬 病、猴B病毒、淋巴细 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利什曼原虫等
第二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动物生产和繁殖的保证
• 动物一旦染上传染病, 则种群难以净化,一 些烈性传染病如鼠痘、 兔病毒性出血症等可 导致动物全军覆没,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普通动物 清洁动物 SPF动物 无菌动物
小鼠,大鼠:清洁级,SPF级,无菌级 豚鼠,兔,地鼠: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 犬,猴:普通级,SPF级
第二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实验动物环境分级:
开放环境 屏障环境 隔离环境
开放环境:普通动物 屏障环境:清洁动物, SPF动物 隔离环境:无菌动物
• 一级动物 普通动物 • 二级动物 清洁动物 • 三级动物 SPF动物 • 四级动物 无菌动物
第二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2、实验动物遗传学质量的影响
动物实验结果的重复性取决于动物个 体差异,而动物个体特征主要受遗传基因 控制,故实验动物的遗传学质量对动物实 验结果有重要影响。
不同基因型动物,生物学特性有明显 差异,对实验刺激有不同反应。
第二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2020/12/10
第二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第二章 实验动物标准化
第二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第一节 实验动物标准化的意义
生物学实验研究的四个基本条件
Animal,Equipment,Information,
Reagent ,简称AEIR四要素 这4个要素在整个实验研究中具有同等重
要的地位,不能忽略或偏废。事实上,实验 动物质量往往成为制约性要素,影响整个实 验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 Environmental Factors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Room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levels are selected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pecies of animals housed there and the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HVAC) system is balanced throughout the building to maintain the established settings. If doors or windows are left open the system gets out of balance and the correct conditions cannot be maintained.
第二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 按遗传学控制标准即基因的纯合程度,实 验动物分为
• 近交系 • 封闭群 • 杂交群动物
第二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 近交系 经至少连续 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 配或亲代与子代交配 培育而成,品系内所 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 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 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代表动物:BALB/c、C57BL/6、 DBA/2
第二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 按实验动物遗传学控制标准分级:
•
近交系
• (1)普通近交系
• (2)重组近交系
• (3)同源突变近交系
• (4)同源导入近交系
• (5)分离近交系
•
封闭群
• (1)远交种
• (2)突变种
•
杂交群
第二章实验动物标准化
• 实验动物营养控制
• 饲料中蛋白质、脂肪、钙、磷、氨基酸、维生素 等各类营养物质含量应符合各种实验动物品种品 系的生理需要,含有的有害物质及污染物质不能 超过最大安全限量标准。
• 病毒属RNA型病毒,宿主动物主要是仓鼠小鼠、 田鼠等鼠类
• 通过呼吸道及消化道及接触病鼠皮毛排泄物使人 感染
• 临床症状刚开始为流感型症状,后表现为脑膜炎 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