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案

二氧化碳的制取教案

学生通过分析讨论
回忆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原料和装置
对比分析归纳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
回答、归纳
此设计能让学生认识实验对比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更注重学生获取新知的体验学习。
三、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问题讨论】如果用你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你如何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气体呢?
【板书】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讲解】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确定发生装置。气体收集方法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板书】二,实验装置:
1.反应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2.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总结】碳酸钙是块状固体,盐酸是液体,且反应进行时不需要加热,根据这些特点,可以选择类似于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因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所以常采用集气瓶口向上排气法收集
[提问]:(1)在实验室如何收集H2和O2,根据它们什么性质?
(2)如何检验H2和O2?
[教师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是:
1.首先了解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化学反应制取这种气体。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生成气体的物理性质,来设计实验装置,决定采用什么方法收集。
3.需要通过什么实验来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验满:将燃烧着的小木条置于集气瓶口
【体验实践】请大家用你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制取、收集、验证二氧化碳
【小结】通过以上的探究学习你有何收获呢?
【讨论与交流】完成课本145页讨论与交流
回忆旧知识,讨论方法。
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验满。
学生动手实验,体验成功。
根据两个练习题小结、汇报自己的收获
课 题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年级
九年级
教学地点
化学实验室
教学计划
4பைடு நூலகம்分钟




知识
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装置及鉴别方法;
2.通过筛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发展观察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复习旧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体验成功的
乐趣;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反馈教学效果。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讲解]:根据以上思路,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板书]: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1.药品:大理石和稀盐酸
2.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讨论归纳: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是利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得到氧气。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是用金属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
过程
方法
引领学生回忆旧知→分析比较→总结深化→迁移运用→探究新知→建构新知。在教师引导下潜移默化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
态度
在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在设计实验装置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求异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通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密度和溶解性)决定采用什么方法收集;(2)利用物质的特性来检验物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44页。
复习旧知识。为解决新知做铺垫
指导分析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依据,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评价实验原理
【讲解】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碳酸,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最终产物为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从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探究过程中,提升实验室气体装置的设计思维水平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复习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1)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实验室制取H2、O2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小结]:通过制取H2、O2的反应原理,得出这些装置图的适用范围:(1)当用固体反应,需要加热产生气体时,可采用制取氧气的装置;(2)当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就能生成气体时,可采用制取H2的装置(注意该气体难溶于水或酸)。
二、装置: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装置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三、制取气体:
1.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2.验满:将燃烧着的小木条置于集气瓶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