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城市道路及建筑景观风貌整治提升设计导则目录一、总则(一)背景——————————————————4(二)编制目的————————————————4(三)适用范围————————————————4(四)规划设计应坚持的原则——————————4二、综合整治提升内容要求(一)墙面整治————————————————51、建筑风格—————————————————52、建筑立面—————————————————53、建筑屋顶—————————————————104、建筑店招—————————————————115、建筑围墙—————————————————6、建筑附属设施———————————————13(二)路面整治————————————————131、道路断面—————————————————132、道路路面—————————————————143、交叉口——————————————————144、排水设施(井盖)—————————————155、桥梁(大桥、立交桥、天桥、地下通道)———156、交通标识及隔离设施————————————157、公交港湾—————————————————16(三)街面整治————————————————161、人行道划分————————————————162、人行道铺装————————————————3、综合管线—————————————————194、信息设施(通讯、邮政报刊、交通指示)———195、卫生设施(垃圾箱、移动公厕)———————196、休闲设施(座椅、健身等)—————————207、交通服务设施(公交、出租、摩托等)————20(四)绿化整治———————————————201、人行道绿化(行道树)———————————202、分车隔离带绿化——————————————213、路侧小绿化————————————————224、桥梁绿化(大桥、立交桥、天桥、地下通道)—235、公园、广场绿化——————————————266、滨水绿化—————————————————277、绿道等慢行系统——————————————288、其他绿化—————————————————299、绿化中的配套设施—————————————30(五)美化整治———————————————331、广告整治—————————————————332、城市标识整治———————————————33(六)亮化整治———————————————341、路灯———————————————————342、重要节点亮化———————————————343、城市雕塑亮化———————————————354、建筑亮化—————————————————355、园林景观亮化———————————————36一、总则(一)背景为规范城市道路建筑景观提升改造规划,提升城市环境品味,充分展现宜宾的城市形象和深厚独特的城市文化,按照“三面、三化”(墙面、路面、街面,绿化、美化、亮化)的整体指导思想要求,对我市主要城市道路及建筑景观风貌进行提升整治。
(二)编制目的对我市城市道路、建筑景观提升改造提供技术指导。
(三)适用范围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宜宾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建筑景观整治、道路交通整治、街面景观整治、城市家具整治、园林绿化整治、照明亮化整治、公共标识整治、广告整治等综合提升整治,其他区县可参照执行。
(四)规划设计应坚持的原则1、整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原则将宜宾市主城区作为一个整体对象考虑,按照系统性的立面改造与环境整治方法,对城市景观空间构成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将城市自然景色、历史文物有机联系在一起,把街道景观空间道路与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景观整体做出一体化的设计,以整体观念有序组织创造城市景观序列。
同时因地制宜,充分展现历史风貌、现代文明、城市特色等多样化的城市历史记忆。
2、人性化原则从人的角度出发,适应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进行人性化改造。
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优化城市生活环境,体现城市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共参与整治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充分展示城市的整体形象与个性,体现人性化。
3、可持续性发展原则保持现存的良好城市生态环境,整治改善不良城市环境。
将生态、环保、节能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
保护不可再生资源,节水、节能,节材,提高物质的循环使用率。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4、尊重历史原则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承载着宜宾城市历史演变、自然地理风貌、文化传统、居民心理行为特征及价值取向的历史性景观环境及建筑,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突出城市历史风貌,融入当代城市生活的新功能,形成新的城市街道景观和城市风貌。
5、安全规范性原则整治提升以保证安全作为基本原则,除符合本技术导则实施细则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
6、可操作性原则制定鼓励政策,引导公众参与;责任落实到人,保障设计与审查;投资节约,有效使用资金;明确工期,保障完成。
二、综合整治提升内容要求按照“三面、三化”总体指导思想要求,主要的整治内容包括墙面整治、路面整治、街面整治、绿化整治、美化整治、亮化整治六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一)墙面整治1、建筑风格按照“三面、三化”的总体指导思想,历史风貌建筑区内的既有建筑改造,应按文物部门和住建部门的相关规定执行;其他区域内既有建筑在建筑综合整治过程中保证结构安全,同时采用轻质、安全、绿色、节能新材料。
2、建筑立面(1)建筑外墙—清洗与更换对于建筑风貌及质量较好的建筑进行立面清洗;对于老旧建筑立面更换外墙材料,外墙材料颜色与整体风格相协调。
(2)建筑构架①网状构架较复杂的异形外墙、平直单调外墙可采用增加网状构架进行立面美化。
构架应与建筑整体风格一致,在保证安全性、经济性前提下,尽量采用新材料。
②装饰板大面积平直单调外墙可采用增加高品质装饰板予以遮挡、分割,进行立面美化。
装饰板上不宜使用大面积亮彩纯色。
(3)空调机位①统一建筑外挂空调机应统一放置。
可结合建筑外墙装饰统一安置空调机构架(含底商空调),但应充分考虑立面的韵律感,注重秩序与统一。
外露管线应结合装饰网罩隐蔽设置,冷凝水一并接入排水管道,排水管线安装要横平竖直。
②隐藏由于风格要求不宜过于突出的空调机位应隐藏(含底商空调)。
可通过设计假阳台、构架(底商空调亦可隐藏于店招内)等方式隐藏空调机位。
(4)建筑阳台①封闭对外露悬挑阳台可采用玻璃幕墙、铝塑板等形式进行封闭处理,注意材料、色彩、风格与建筑主体的协调统一。
②绿化对不封闭处理的开敞阳台应增加绿化。
宜种植垂挂、攀沿类植物,亦可选用花期长,色彩鲜艳丰富植物。
同时,须确保安全,避免高空坠物。
③隐形防盗栏建筑阳台及窗户上景观效果较差的防盗栏应予以拆除,确需安装防盗栏的宜做隐形防盗栏。
(5)遮阳(雨)篷主要道路两侧重要建筑入口遮阳(雨)篷应作重点处理,宽度不应超过道路红线,材质方面建议采用防锈、防老化材料,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设计应美观大方;建筑物上外露的管、线、架等应隐蔽规范整齐。
临街建筑物凌乱设置遮阳(雨)篷应拆除,如有必要宜统一设计,并按统一要求设置、统一定制,色彩应与主体协调,不得在其上刷写文字,并应定期清洗,遮阳罩伸出部分离地高度必须不少于2.4米,其材料要高档新颖,式样要一致,外型要美观大方,色彩要与建筑主体协调。
(6)建筑门窗①统一颜色根据建筑主色调要求统一玻璃、窗框色彩,强调与建筑立面色彩的协调一致。
②增加百叶建筑开敞走廊以及带形条窗可考虑添加铝塑板、百叶等形式丰富立面效果。
③改变分隔风貌较差的带形长窗可根据建筑风格改变外立面形式,增加竖向分隔,优化建筑立面。
3、建筑屋顶(1)平改坡效果示意多层与低层建筑可采用坡屋顶,增加街道立面景观层次,突出地域特色。
(2)屋顶墙面绿化多层及低层公共建筑屋顶、大面积墙面、退台建筑鼓励采用屋顶绿化、墙面绿化等方式优化美化建筑屋顶、点缀单一、平板墙面。
4、建筑店招店招店牌应做到“一店一招”,结合建筑立面统一设计,且沿街建筑的店招店牌宜成排、整齐对位;重点、重要、一般区域店招店牌均应改造整治,且须确保结构安全,不应采用易老化、易褪色、易碎、易燃、易爆的材料。
(1)底商住宅——统一店招底商立面宜采用档次较高、有质感的材料,精致美化街道立面并统一店招。
底商空调可隐藏于店招内。
住宅立面严禁张贴店招。
(2)无底商住宅——拆除店招无底商住宅立面严禁张贴店招。
5、建筑围墙(1)拆除商业办公建筑围墙原则拆除。
将院落空间拓展到街道空间,整合绿化资源,增加街道空间开敞度。
(2)通透普通居住、办公等区域严禁封闭围合,应采用通透围墙,强化绿化空间渗透,提高街道空间开敞度。
(3)绿篱对于有拆除难度或有保密需求的围墙可采取绿篱方式,减弱墙面单调性,柔化街道景观界面。
(4)文化性靠近历史文化街区的围墙可采取浮雕或者插画,增强场所文化氛围。
6、建筑附属设施建筑外立面附属设施除以上提到的部分外,其他附属设施设置均不得超过建筑外维护结构外延60厘米,材质方面建议采用防锈、防老化材料,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设计应美观大方。
(二)路面整治1、道路断面依据规划和道路交通现状需求保持或重新调整道路断面各组成要素尺寸,使各种交通通畅性相对平衡。
存在以下一种或几种改造形式:(1)按规划红线新建;(2)展宽受限断面,增加机动车道数;(3)调整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宽度;(4)保持原道路断面不变,增加道路绿化;断面不变增加道路绿化(5)设计道路横坡,保证道路横坡一致,保证与建筑标高的顺接;整治前后对比图(6)公交站台港湾化设计,保证车道通行能力;2、道路路面(1)道路为改扩建工程或整条道路需路面修复,其面层沥青混凝土材料应采用橡胶改性沥青,骨料为玄武岩石料;车道内的检查井井盖须做成可调式防沉降井盖。
(2)道路路面局部修复,其沥青混凝土材料需与原道路材质一致。
(3)路面结构层不得侵入绿化带或绿化树池范围。
3、交叉口(1)根据现状交通情况,对交叉口合理渠化,增加进出口车道数或对进口车道交通功能进行调整;(2)改扩建工程或整条道路路面修复时设计单位须提供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3)道路交叉口位置处,市政工程土建部分工程范围线需向相交道路延伸30m以上(改造道路红线边向相交道路延伸)。
4、排水设施(井盖)(1)道路排水仍为雨水、污水合管排放的排水管道原则上进行改造,实现雨、污水分流。
(2)出现淹积水的道路路段必须进行排水改造。
(3)雨水口箅框及箅子如有损坏或缺失必须予以修复,并应保持同一条道路雨水口形式一致。
(4)检查井盖承载能力应满足所处位置交通荷载需求。
(5)道路在改造中应尽量实现路面雨水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