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化学-南京农业大学理学院

应用化学-南京农业大学理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
四、培养特色
在与我校农药学、食品化学、中药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相结合的基础上,注重对 学生在农产品安全检测及新方法的研究,新型农药的研制与开发、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鉴定和 化学污染控制及其毒理学等方向进行培养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适应当前国民经济发 展的需要。
一般起点班: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FOLL1101 FOLL1102 FOLL1105/1107* FOLL1108*
七、学制
四பைடு நூலகம்。
八、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九、课程框架与学分要求
课程体系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
通识 教育
通修课程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必读选读课程
必修 选修 课外
35 45
10
(4)
专业 教育
学科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
必修+选修 必修
16
53.5
37.5
68
88
14.5
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
20
拓展 教育
本专业推荐选修课 其他专业推荐选修课
五、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 化学。
2.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化学、农药化学、化工原理、高等无机化 学、高等有机化学、材料化学、有机合成、波谱解析、分离科学、仪器分析和天然产物化学等。
六、集中实践环节
毕业论文、专业综合能力训练、科研基础训练、综合性开放实验、精细化工、有机合成生产 工艺实习、农药生产实习。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分析技能,具 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药物合成与分析、环境监测与治理、农产品安全检验与品质管理、 农药研发与生产和精细化工企业等从事研究与开发、推广与应用、生产与管理、贸易等方面的工 作以及能在行政、科研部门和教育等单位从事管理、应用研究和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 才。
学分 2+1 2 (1) 3+3 2+1 (1)
学期 1 2 2 3 4 7
2.英语类 10 学分 实施《2015 版南京农业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包括综合英 语、拓展英语和 ESP 课程等,针对不同层次英语水平的学生分为“一般起点班”和“较高起点班” 进行分级教学、分类培养。
南京农业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
Applied Chemistry
一、专业介绍
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现有教师 32 人,其中教授 7 人,副教授 13 人;博士生导师 6 人,硕士 生导师 13 人。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的 25 人,占教师比例 78%,是一支具有高学历的师资队伍。 除承担本专业的课程外,还承担全校本科理科各专业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与 胶体化学、仪器分析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化学 I、实验化学 II、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实验、仪 器分析实验等的教学任务以及研究生的仪器分析、环境分析化学、农药残留分析、有机分析和有 机磷农药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Ethical Education and Basics of Law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Introduction to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形势与政策 I Current State Affairs and Policies I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Fundamentals of Marxism 形势与政策Ⅱ Current State Affairs and Policies II
选修
≥15 27
合计学分
160
注:所有学生须修满创新创业教育 4 学分,详见“课程设置与修读要求”。
南京农业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
十、课程设置与修读要求
(一)通识教育 45+(13)学分
1.思想政治理论类 14+(2)学分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MARX1004 MARX1002 MARX1008 MARX1003 MARX1001 MARX1009
下设分析测试中心、应用化学研究所、农药创制中心和农药安全检测中心等研究机构,并拥 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液态核磁,气-质联用仪,元素分析仪,原子荧光仪,分子荧光仪,红外 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
化学系目前拥有天然产物化学二级博士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应用化学专业硕士点和化 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应用化学学科目前的研究方向有:(1)无机污染物检测及控制;(2)有 机污染物检测及控制;(3)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4)药物合成与分析;(5)天然活性小分子全 合成;(6)新农药创制等。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与化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 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有运用化学及相关 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进行研究、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训练,具 有较强的化学分析能力。对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其应用前景有所了解; 3.初步了解生产实际、能初步将化学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进行应用性研究、科技开发、 科技管理,具有分析、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化工等学科的基本内容; 5.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源等相关的基础知识; 6.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7.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熟悉文献检索和其它获取信息 的方法; 8.具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10.熟悉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能熟练运用 ppt, Excel 和 Word 等进行文档、图和表等的处 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