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火箭发展史

火箭发展史


长征一号
• 从1970年4月,长征一号火箭 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开始, 到今年10月底,我国已经完成 研制生产并正式发射过的长征 运载火箭的型号有9种,它们是: 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 号丙/长征二号丙改,长征二号 丁,长征二号捆,长征三号, 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以 及长征四号。其中,长征二号 丁和长征四号由上海航天局研 制,其他7种火箭都是由中国运 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 征火箭已经累计发射了49次, 成功42次,两次由于星箭协调 原因而失败,总成功率为 87.75%。
神舟一号
• • • • • • • • • • 神舟一号 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 第59次飞行,也是最近3年连续17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起飞约10分钟,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 定轨道。 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 搭载物品: 一是旗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奥运会 会旗等;二是各种邮票及纪念封;三是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 麦等农作物种子,此外还有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 技术应用: 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 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国在原有的航 天测控网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也在这次发 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地面测控系统和分布于公海的4 艘“远望号”测量船对其进行了跟踪与测控,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 评论反应: 此间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 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 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 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长征二号
• 在长征一号成功飞行之后,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又 成功研制了我国的第一个大 型液体运载火箭长征二号。 长征二号火箭共两级,推进 剂采用四氧化二氮/偏二甲 肼,低轨道的运载能力为 1800公斤。长征二号共进行 了4次发射,除了第一次发 射失败以外,其余3次均获 得圆满成功。长征二号的成 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 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 卫星返回技术和航天遥感技 术的国家。
天宫一号
谢谢!
2011.11.20长征源自号• 长征三号是在长征二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级火箭,可以把1600公斤的有效载荷直接 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长征三号充分继承 了已有长征火箭的成熟技术,它的一、二级 发动机采用长征二号丙的一、二级发动机, 三级则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液氢/液氧发动机。 长征三号是我国首次使用液氢/液氧发动机的 火箭。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火箭在其第 7次发射中,成功地将亚星一号卫星送入预 定轨道,这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国外卫星, 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常。 到目前为止,长征三号火箭共完成了12次发 射,其中第1、8、11次发射均因三级液氢/ 液氧发动机的问题而使得卫星没有进入最终 的同步转移轨道,导致失败,其余的9次均 获得成功。在经历了第11次发射的失败以后,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认真分析火箭飞行 暴露出的问题,并改进设计,于1997年6月 10日,在长征三号的第12次发射中,成功地 将我国的风云二号气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长征三号火箭是我国目前进入国际市场,用 于同步转移轨道轻型卫星发射任务的主要火 箭之一。
神舟七号
• 从神舟七号开始,我国进入载人航天二期工程。 在这一阶段里,将陆续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空 间交会对接等科学目标。整个二期工程的所有发 射任务全部由长征二号F型火箭担任。荆木春表示, 十一五期间,他们要把载人航天二期工作基本完 成,最后完成有人的交会对接工作,预计还有五 六枚火箭的发射任务。 • 与神五、神六不同的是,“神舟”七号火箭在研 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门闸。因为“神舟” 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 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门闸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 色。

神舟三号
• 2002年3月25号晚上10时15分,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晚上10时15分,火箭 点火升空,“神舟”三号飞船疾速向太空飞去,在夜幕中留下了一道 绚丽的轨迹。10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成功标志 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不久的将来把中国的航 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发射的“神舟”三号是一艘正 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这次发射试验,运 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 和可靠性。飞船上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 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这次发 射,逃逸救生系统也进行了工作。这个系统是在应急情况下确保航天 员安全的主要措施。“神舟”三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 附加段组成。飞船进入太空后,将持续绕地球飞行若干天,进行一系 列项目的科学试验。中国科学院将在飞船上进行多种空间应用试验。 之后,飞船返回舱将返回地面,轨道舱继续留在太空飞行,直至完成 预定的后续科学试验任务。
天宫一号
• 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 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 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 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 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 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 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 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2011年10月10日,天宫一号腾讯微博发出第一张 自拍照,11月3日凌晨顺利实现与神州八号飞船 首次对接。
神舟八号
• 神舟八号,无人飞行器,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也是中国 神舟系列飞船进入批量生产的代表。神八将采用“长征二号”F/G火箭 来发射,约2011年10月发射。2011年8月18日,“携手神八·交会梦想” 大型公众征集活动启动仪式开始征集“平民梦想”,征集到的梦想经筛 选后将有机会搭载神舟八号飞船遨游太空。 • 神舟八号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中国工程院院士、原 “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透露,在中国的载人航天“三步走”计 划中,中国最终要建设的是一个基本型空间站,它的规模不会超过现有 的“和平号”或国际空间站。戚发轫院士介绍,基本型空间站大致包括 一个核心舱、一架货运飞船、一架载人飞船和两个用于实验等功能的其 他舱,总重量在100吨以下。其中的核心舱需长期有人驻守,能与各种 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对接。具备了20吨以上运载能力的火箭, 才有资格发射核心舱。为此,我国将在海南文昌新建继酒泉、太原、西 昌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场,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 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同时,我国 还将在天津新建总装场,便于海路运输。
初一(3)班 房艺霏 28号
火箭起源
• 大家知道中国是火药的故乡,也是火箭的祖先。中国人发明火 箭这样一个事实已经被世界所公认。中国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 使用火箭,不过当时这个火箭还不是采用喷气推进的,而是在 箭杆上绑上柴草、棉布。 浇上油,点燃用弓箭射出去。到了唐 朝末年和宋朝初年的时候,这个时候火药替代了早期的易燃物, 就成为了真正利用喷气推进的火箭。当时火箭用于战争,就是 这个,左边带着箭头就是飞枪剑,右边这个带了一个刀,就叫 飞刀剑。宋朝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烟花爆竹,这些爆竹也是喷气 的原始火箭。明朝时期的毛元仪在他的著作里面就记载了30多 种火箭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像其中有飞火飞天、火龙出水等。 中国是从明朝开始发射火箭的,大明史嘉靖年间,万户进行最 早的火箭升空试验,成为现代载人飞行先驱,现在月球和火星 均有以其名字命名的环形山。全世界最早的宇航员,他那次升天 中壮烈殉职。最后在189米高空中爆炸。启动装置为36筒火箭, 外置安全带和座椅,4个气球,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震撼的场面!可 以这样说古代火箭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为现代火箭的设计和制 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世界火箭的起跑线!
相关主题